第五課《搭石》
這篇課文也是保留篇目,文章條理清晰,通過描寫農村生活中幾個平凡的極具畫面感的場景,處處體現鄉親們美好淳樸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單元是一個「閱讀策略」單元,編者通過四篇文章的編排,逐步讓學生們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的提高閱讀速度,不是一味追求閱讀速度,不等同於「快速閱讀」。老師重在關注和指導孩子們的閱讀過程,孩子們自己閱讀時有「速度意識」,提高閱讀效率。
第六課《將相和》
五年級的孩子讀《史記》,有一定難度,但是這樣改寫的歷史小故事完全能讀懂。
首先了解《史記》分五部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
本課改寫出自《廉頗•藺相如列傳》,由三個小故事構成。
其次讀懂故事內容,能夠通過語言、動作描寫了解人物的多重性格。
最後提高閱讀速度又出了一個新招:連詞成句地讀,儘量擴大自己的閱讀視線範圍,就是默讀時候目之所及看到更多的內容。
當然別忘了前一課的基礎策略:注意力集中,保持閱讀流暢,不回讀。
備註聯想:
1、通過課文學習,孩子們的課外閱讀,在潛移默化中他們開始了解人物的多種性格。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事情中,面對不同的人物會表現出不同的精神品質。
2、《上下五千年》是一套個人認為比較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歷史故事書。可能因為這是我小時候的入門歷史書,我家小玥同學也喜歡看。
當然有趣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可以作為輔助閱讀,注意是輔助閱讀不是拿來當主菜。
第七課《什麼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題目就是個問句,在讀這篇說明文之前,看到問題大家就會不由自主地腦海中開啟答題模式,這就是本文寫作的第一個有特色的地方,引發讀者閱讀興趣。
第二個特點是,在讀文時會發現每一段的表達很相似,誰的速度是怎樣,比它更快的是……
這樣一段又一段很像俄羅斯套娃,提高閱讀速度可以從這裡開始,迅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
第八課《冀中的地道戰》
在四年級下冊的課文《小英雄雨來》中我們了解過「晉察冀邊區」的位置。
這篇課文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冀中」的位置,「冀中平原」地處河北中部地區,該地區河流縱橫,物產豐富,交通發達,其特殊的戰略地位,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敵我雙方爭奪的重要地區。
課文篇幅不算特別長,但是和孩子們現在生活的年代相隔遠,在閱讀時就要集中精力,邊讀邊想像,地道的樣子,地道如何抗擊敵人。
備註:電影《地道戰》看起來!
語文園地二
四篇課文學完又到了語文園地時間,本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通過不同體裁的文章,教學生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在每篇課文的閱讀提示中都明確地指出來了。
我們孩子現在的問題是,他們不是不知道方法,而是不去運用。學習,除了跟著書本,跟老師學,還得練習。
小玥媽媽在當學生的時候,自我感覺閱讀速度還是可以的。怎麼練習的呢,當時沒有什麼方法,書看得多了,閱讀量上去了,速度自然也快了。
日積月累是關於珍惜時間的名句,我們平常簡單粗暴地做法就是,讀熟,背誦!
備註:關於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的句子,還記得《三字經》的那兩句狠話嗎?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風釀蜜。人不學,不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