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時也已經為人父母了。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我也經常會以「為你好」的名義,試圖控制孩子。結果就更好笑了,通常我都是敗下陣來的那一方。
在這樣的鬥爭中,我也有所總結。
儘量少去苛求孩子,讓自己不那麼累,也讓孩子更加自由快樂的發展。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和父母逐漸分離的過程,也是漸漸獨立的過程。當孩子自主發展的需要與父母的期待衝突時,會壓制孩子自身發展的可能性,產生負面的影響。相信孩子成長的潛力, 成長是一個生命內在發生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選擇。
多鼓勵、認可他,畢竟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失敗了時,也不能嘲笑或潑冷水,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解決方法,共同面對,鼓勵孩子重新嘗試。
父母要關注自我實現。
父母把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就沒有自己的生活了。而人生的遺憾、未完成的心願,其實是可以慢慢通過提升自我去彌補和實現的。父母努力實現自我價值,也是為孩子樹立榜樣。對自己的現狀越滿意的家長,越不會苛求孩子的未來。
把握好對孩子的期待。
期待要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匹配,不能要求太高。除此之外要更注重道德品質、素質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不應該只以成績好或世俗的成功來評判孩子的優秀與否。
表達期待不能天天掛在嘴邊。
有些父母總愛把對孩子的期待掛在嘴邊,平日裡沒事就嘮叨幾句。這種變相的施壓,很有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厭煩和叛逆心理。父母應當坐下來和孩子共同探討,共同啟發,這樣的效果要遠勝日復一日的嘮叨。
無論孩子活成什麼樣,只要他們喜歡,開心,那就應該是父母希望的樣子。
願孩子們將來的人生,不再存在「除此之外我還能做什麼」的糾結,而是自己把握人生中的多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