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土豆投資法
最近看了一本挺有意思的書,《沙發土豆投資法》。
什麼是沙發土豆投資法呢?
意思就是可以躺在沙發上,吃著薯片看著電視,投資就把錢賺了。所以叫沙發土豆投資法。
其實策略並不複雜:
按照100-年齡的比例,配置股票類資產,例如指數基金,剩下的配置債券類資產。
然後耐心的長期持有,就可以獲得這些資產的平均收益率。
這種投資方法,目的是讓投資者能獲得股票、債券資產的平均收益。
如果投資者積累了足夠多的股票+債券資產,就可以實現退休了。
那到底需要多少資產才足夠多呢?
家庭資產需要多少錢呢?
首先,要算出自己家庭退休後的日常開銷是多少。
這是有一個比較方便的計算方法的,退休後的開銷會下降,通常是工作期間家庭收入的70-80%。
如果更精準的計算一下,可以統計過去12個月,家庭實際花了多少錢,然後保留一定的安全邊際,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家庭的年開銷。
這個數字,不同國家也有區別。
例如美國一般退休家庭,一年需要3.1萬美元的生活成本。
但換成一個發展中國家,退休後家庭生活成本就會更低。
第二步,知道了家庭開銷多少,就可以倒推出家庭資產需要多少錢。
如果構建一個穩健的股票、債券等資產的配置組合,這個組合可以實現一個效果:
每年提取不超過4%,來供日常生活所需;
同時剩下的資產,還可以以一定的速度進行增值。
這也就是我們以前提到過的4%法則。
假設你一年需要開銷4萬,那4/4%=100萬,你至少需要有100萬的股票+債券資產。
如果開銷是40萬,那就是對應1000萬的股票+債券資產。
也有的朋友關心,如果未來出現了通貨膨脹呢?
股票指數基金,長期看是可以抗通貨膨脹的。
所以提取了4%之後,剩下的部分,仍然可以抗通貨膨脹增值,這樣家庭整體的購買力不會下滑太多。
當然了,這樣做可能需要按部就班的投資比較長的時間之後,才能退休。
於是,比較偷懶、想儘早享受生活的外國投資者,也找到了比較有意思的方法。
提前退休小竅門
如何提前退休呢?
首先最容易考慮到的,就是提高股票資產的比例。
比如說按照年齡算出,要配置60%的股票類資產,40%的債券類資產。
如果家庭收入穩定,風險承受能力強,那就可以適當提高股票類資產的佔比,這樣可以提高家庭資產的長期收益。
不過股票類資產的比例也不宜過高,畢竟股票資產需要長期投資,不適合短期買入就賣出。
另一個方式,是在美國開始流行一種特殊的退休方法:
利用不同國家、地區之間生活成本的差別,進行「套利」,可以實現提前退休。
也就是說,去一些自然條件舒適、生活成本低的國家進行退休養老。
比如說美國就有很多人退休後,搬去東南亞、南美等一些氣候宜人、生活成本低的旅遊國家。
這些國家部分地區的生活條件也不差,但物價比較低,可以讓生活成本大幅下降。
甚至有的地區,生活成本只有美國的幾分之一。
這樣原本在美國需要3.1萬美元的退休生活成本,去另一個低成本國家可能只需要一年1萬不到。
這樣提前退休,也就有了可能。
甚至美國還專門有人寫了一本《低成本海外退休生活》(這本書目前國內還沒引入)。
國內其實也有類似的。
比如說有的家庭,從一線城市搬去雲南等氣候宜人的地方,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
但是這樣做,也面對一個問題,就是你的資產是不是能保值增值。
很多小國家,雖然生活成本低,但也面對資產價值不穩定、通貨膨脹高等問題。
所以,人可以過去生活、度假。但資產,還得是優質的資產。
例如全世界經濟排在前列的國家的股票指數基金。
總結
總結一下,
配置好股票、債券等優質的資產,保值增值。資產產生現金流 ,供應日常生活。去生活質量優秀,但生活成本低的地區,減少開銷。這就是這本書介紹的提前退休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