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黃小廚的小可愛 黃小廚
叮!你們的追劇小可愛又上線了!
明晚倪妮、劉詩詩主演的《流金歲月》就要迎來大結局啦!這部隔三差五就上熱搜的劇,你們都在追嗎?
(圖源豆瓣電影截圖)
兩位女神首度出現在同一部劇裡,講的還是雙女主互相扶持、風雨不改的友情歲月,更是有陳道明、袁泉、董子健、楊玏等一眾實力派演員的參演,追這部劇不上頭才怪呢。
特別是昨晚的劇情,更是直接把#朱鎖鎖被羞辱#送上了熱搜⬇️
(圖源微博截圖)
追劇人可太難了,總是被劇中人的喜怒哀樂牽動著,有事沒事還要腦補結局,磕CP成癮的小可愛在這說一句:不管結局是be是he,總之鎏金姐妹得給我鎖死了!
除了讓人眼饞的姐妹情,劇中拍出來的上海也太太太太美了吧!
前期佔據大量戲份的南孫家洋房、鎖鎖舅媽家的弄堂;
她們逛街去的商場、吃下午茶的咖啡館、排隊吃的生煎、小籠包……
綜合來看,這部劇簡直就是一部上海旅遊攻略了!
(圖源《流金歲月》)
但是,你們懂得,能吸引小可愛目光的,一定是「吃」這個字。
南孫家每逢吃飯必說的凡爾賽語錄
(圖源《流金歲月》)
前腳吃飽,後腳又要點這麼多,不愧是你!南孫
(圖源《流金歲月》)
炒菜裝盤子也是有講究滴,都學著點
(圖源《流金歲月》)
當然,上海美食可不僅僅如此。
海納百川的上海,在保留本幫菜特色的同時也接納了許多外來的美食文化,這些外來美食經過上海的改良,變身為讓你吃一次就難忘的經典美味。
還有不少美食輪番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哦~
今天小可愛就帶你走進上海美食的「流金歲月」
part 01
劇中美食都有哪些
/ 禿黃油 /
(圖源網絡)
劇情進行到第二集,就出現了這個被《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輪番介紹過的美味——禿黃油。
(圖源《流金歲月》)
「禿黃油」簡而言之就是用蟹膏、蟹黃加豬油熬製的蟹黃醬。
「禿」其實是吳語中「只有」的意思,⚠️不是頭「禿」的「禿」
說起來容易,但是這禿黃油實際做起來可不容易,即使在原產地蘇州和上海,也不是常見菜。
需要選用陽澄湖的A級蟹,公蟹的膏,雌蟹的黃,組合搭配,味道才能加倍。而做出一份禿黃油,好傢夥!最多要用掉二十到三十隻螃蟹。
(圖源《流金歲月》)
蟹選對了並不算完,一定要用豬油提香,加入蔥姜和火腿的肥膘煸香。濃厚的油脂密封住蟹膏和蟹黃的鮮美,這樣才配得上「香到流油」四個字。
/ 醉蟹 /
(黃小廚自製熟醉蟹▲)
如果說清蒸大閘蟹是一幅工筆的白描,那麼醉蟹就是一幅潑墨山水畫,前者精緻收斂,後者濃鬱灑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後者更為令人印象深刻。
——《尋味中國--上海·蘇州》
醉蟹是酒與蟹結合催生的美味。肉看起來是生的,入口卻是糯的,味道介於鹹甜之間,加之上頭的酒香,讓人慾罷不能。
如此美味,也怪不得南孫奶奶在吃醉蟹時,也有這麼多講究了。
其實醉蟹最早並不是上海土著發明的,而是由紹興師爺所創。
(圖源《流金歲月》)
經過改良的上海醉蟹,與紹興做法也有所不同。
鮮活飽滿的大閘蟹洗淨,放入罐中,倒入黃酒、醬油、薑片、陳皮、冰糖……封罐冷藏數日後,取出食用。
寧波醉蟹口味偏鹹,比較下飯,而上海醉蟹鮮甜口,就適合下酒。
(圖源《流金歲月》)
一口醉蟹,一口老酒,啊唷,那感覺啊~別提有多享受了。不過,小可愛在此友情提示,吃了醉蟹不管喝沒喝酒,都不要開車哦
/ 生煎饅頭 /
(跟著黃小廚做▲)
謝宏祖這個富二代,為了追朱鎖鎖,排著隊也要帶她吃的生煎饅頭,難道你就不饞嗎?我饞了
嚴格來說,生煎饅頭的發源地其實在蘇州。上世紀20年代,生煎饅頭進入了上海這個大碼頭。
(圖源《流金歲月》)
傳入上海後,生煎饅頭分成了兩大派別:混水生煎和清水生煎。
混水派的生煎不用發麵,收口朝下,皮薄,肉餡中加入了豬皮凍咬一口就湯汁就能爆出來,吃起來滑嫩多汁。
混水派
清水派
vs
現在市面上賣的的生煎,普遍都皮大,餡也大,還包進了滾燙的鮮湯。心急的人,一大口咬下去,很難不被燙到喲~
/ 炸豬排 /
(跟著黃小廚做日式炸豬排▲)
鎖鎖點菜時會習慣的把南孫的那份給點上,她倆的友情,就體現在這碗薺菜餛飩和炸豬排上。
炸豬排,聽起來普通,但縱使魔都有美食萬千,在許多上海小囡心中,都及不上它。
(圖源《流金歲月》)
170多年前上海開埠,西餐連同西方文化強勢進入,炸豬排就是在那時流行開來。這一塊肉,上得了廳堂,下得了街巷,每家每戶對於這塊豬排,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酥脆的外殼,飽滿緊實的豬肉,當然更加少不了的就是那瓶黃瓶子裡的辣醬油。
(圖源網絡)
這種上海特色辣醬油(Worcestershire sauce)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原名喼汁,於民國年間傳到上海灘,後來由中國企業逐漸實現了自產自銷。
炸豬排蘸上辣醬油,入口鮮中帶辣,後又帶點甜,回味無窮。嘖嘖嘖,不瞞大家說,至今為止小可愛都覺得炸物配辣醬油是人間美味!
part 02
這些都是上海味道
除了上面這些從各地傳到上海,經過演變,最終轉化成獨特本地味道的美食,還有許多具有滬上特色的本幫菜,總之就是太多了,小可愛一篇文章根本說不完……
每一樣美食都不可辜負,每一樣美食讓人流連忘返。
不過秉承著我愛吃就是你們愛吃的原則,小可愛只能忍痛割愛,選擇了幾樣符合大眾口味的本幫美味⬇️
/ 油墩子 /
油墩子又稱蘿蔔絲餅,是上海人兒時美食中抹不去的記憶。小時候五毛錢一個的油墩子,沾一點小販阿姨自製的甜蜜醬,鹹中帶甜,油而不膩。現在,記憶中的油墩子攤頭,也隨著上海弄堂的減少,漸漸的消失。
/ 燻魚 /
上海燻魚其實沒有燻制的過程,只是外表和形色像是燻制過的,就叫燻魚。它入口的味道也比較小清新,沒有嗆鼻的煙味,有的就是滷汁的鹹香,魚肉的鮮甜,多半重要的飯局上你都會看見它的身影,討個好口彩嘛:年年有餘。
/ 蔥油拌麵 /
蔥油拌麵,最簡單的海派面點,卻是上海人最難捨棄的味道。看似簡單,但要做的好吃也並非容易,一碗好吃的蔥油拌麵,蔥油要熬的好,調味要適中,麵條要勁道,這三點齊全了,這碗面就完美了。
此處要是不插播黃小廚蔥油拌麵,你們也會覺得不合適吧!
/ 糟缽頭 /
豬肚、豬肝、豬爪、豬五花肉一起,加火腿、筍片等,在鍋裡煮到酥爛後,加入淡或濃的糟滷後上桌。
豬下水用這樣的方法「糟」過後,只剩鮮嫩,在炎熱的夏季,來上這樣一碗「糟」貨,噴香又清涼。
part 03
上海味道不止這些
能夠快速了解當地飲食文化特色的方式,就是品嘗當地的小吃了。
鍋貼、肉月餅、小籠、小餛飩、各式糕點……
這些經典的小吃不僅是上海文化的一部分,更傳遞了上海這方土地的市井人情。
「接地氣」可能是對這些上海小吃,最好的形容詞,這座城市濃濃的生活氣息都在小吃上一一展現。
儘管看上去普通,但是無論從選材上還是製作上都是有講究的。
怕你沒時間去實地嘗,貼心小可愛幫你把菜譜都收集起來了,光眼睛看了可不夠,動手做起來吃進嘴裡才是真
這座城市還有好多好吃的
依然隱藏在那些小馬路、弄堂裡
等待著你發掘
有好吃的!記得通知我~~~
我們上海小姑娘不能輸的呀
本文所用素材圖均來自網絡
另外!本欄目所涉及內容只對劇只對美食不對人
求爸爸們別槓我
你最近在追哪部劇?
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原標題:《《流金歲月》即將大結局,我們上海小姑娘不能輸的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