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記不清你是誰的時候,請一定握住他們的手

2020-09-15 小喬喬1024

我好像已經想不起來,從什麼時候開始看到媽媽頭上的第一根白頭髮。當時媽媽開玩笑的說:「媽媽都有白頭髮了,媽媽老了!」 可是我的內心完全不能接受媽媽變老這個事實。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結婚,生孩子,孩子一天天長大,而媽媽的白髮一天天變多,皺紋也爬上了她的臉頰,媽媽真的老了。最近這段時間媽媽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看我這記性,我又忘了!「甚至她有時候還說自己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症。



每次聽到她說這句話,我的心裡充滿了擔憂和心疼。老人年紀大了,健忘也是常有的事,但是症狀嚴重的話有可能是患病所導致,比如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方面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的疾病,此病的治療以改善認知功能,延緩疾病進展為目的。有效的康復訓練對患者行為矯正、記憶恢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近讀到了一本關於如何守護逐漸老去的父母的書,是日本作家岸見一郎最新出版的《請你迷失在我身旁》。岸見一郎是日本心理學家,哲學家,曾在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系讀博士,專攻西洋哲學史。1989年起致力於研究希臘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著作有《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暢銷作品。



《請你迷失在我身旁》是作者岸見一郎在照顧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父親過程中,逐漸體會到其中的種種不易,既然不能迴避,他便決定勇敢快樂地去面對。這本書著眼於在不易的照護中為照護者減輕負擔,為有患病長者需要照顧的家庭提供心理疏導和建設,鼓勵讀者無論與父母關係是否親近,都可以重新構建良性的家庭關係,坦然面對父母年老、生病、甚至會離我們而去的現實,擁有彼此尊敬、相互信賴的家庭關係。

和年老的父母構建什麼樣的親子關係

作者岸見一郎的父親長年獨居,之前並未發現父親的身體有什麼異常。直到有一次父親突然生病住院,經過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父親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從此,岸見一郎便開始照護父親的生活。


人們往往不能及時發現病情,父母的病,自己的病都是這樣。其實症狀可能早就出現了,我們只是不願把自己身體的問題和可能致命的病聯繫起來,所以,我們在事實面前麻痺自己,忽視自己身體的問題。

當岸見一郎得知父親被確診之後,並沒有感到意外,因為之前自己也有過懷疑,只是內心一直不願面對,直到醫生告知,才感到後悔不已。

很多人在照護父母的時候感到痛苦,是因為帶著負罪感和自責去照顧。為自己沒能早點發現父母的病情感到自責,或者父母因為患病而發生意外,比如父母自己出門回不了家,走失,甚至遭遇交通事故。子女如果帶著這些情緒照顧父母,必定備受煎熬,也會增加照顧的難度。



患上阿爾茨海默症的人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各不相同,但這個病並不會危及生命,但也不會痊癒,子女做的只能是守護和陪伴,直至生命的終點。這個跟患上其他絕症是完全不一樣的,其他的疾病家人能夠有心理準備,可是這個病似乎看不到終點在哪裡,而子女也不可能盼著父母早點離去。

那麼作為家人,我們能為患病的父母做些什麼呢?在照護父母的過程中,我們要理解父母的言行並恰當地應對,避免和父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轉換思維,我們要建立和父母之間和諧的親子關係,這樣也能讓照護工作變得輕鬆。

和父母的關係不同於與其他人的關係,是伴隨子女到最後的、不可迴避的一種關係。子女從小和父母朝夕相處,彼此之間的關係比與任何其他人的關係都親近。子女和父母的關係好壞也決定了照顧父母的難易程度。有的子女曾經和父母矛盾不斷,而有的子女和父母的關係一直非常融洽。這兩種情況下的子女照顧父母時所承受的負擔肯定是不一樣的。

無論過去的親子關係如何,過去的事情只能讓它過去,雖然忘記過去並不容易,但是我們不能一直背著包袱往前走。

當父母身體健康時,我們可能很少主動關心他們。噹噹父母出現健康問題時,父母就變成了我們放不下的牽掛。特別是對於患有認知症的父母來說,子女總是放心不下父母,如果讓他們獨自在家,擔心他們是否吃過飯了,是否會摔倒,是否會自己跑出去回不來了。



這裡作者為大家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照護時不要逞強,不畏懼求助他人。如果家裡有兄弟姐妹,那麼大家可以輪流照顧父母。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條件照顧父母,比如有些子女在國外工作。但是有困難的時候也一定要向其他兄弟姐妹提出來,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如果沒有兄弟姐妹幫忙,那麼向外尋找看護機構也是非常好的選擇,作者後來也將父親送去了老人保健機構。但是要注意的是,將父母送去養老機構並不意味著照護工作的結束,直到最後,作者也是每周兩次前往保健機構陪伴父親。

現在中國很多人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開始慢慢接受社會化養老的理念,不再覺得去養老院是被子女拋棄了。事實上,出於安全角度考慮,對於那些生活無法自理,或者出現認知障礙的老人來說,住在養老院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從當下開始,建立新的親子關係。

首先,子女在照護父母的過程中,要放下回報父母的想法。照護不是子女用來回報父母的手段。即使子女做得再好,也報答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子女在面對年老的父母時,一定要明確:辦得到的事就說辦得到,辦不到的事就說辦不到。子女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

那么子女和父母之間該如何建立新的親子關係呢?如果你和父母之間曾經發生過矛盾,那麼就在當下改善和父母的關係。患病的父母可能已經忘記了過去,他們的記憶消失了,也許他們覺得那些記憶是沒必要記住的,他們只記住了那些開心的事情,所以我們就沒必要再糾結於過去。當然對於和父母有矛盾的人來說,突然要求他們和父母和諧相處是很困難的事情。



一開始可以先尋求相安無事,先從一些容易達成的事情開始,一點點改變,至少能心平氣和的待在一個空間。此外子女要退出和父母的權力之爭,子女和父母產生矛盾,總是因為在一些事情上爭執不休,雙方如果都堅持認為」我沒有錯「,那麼就將陷入權力之爭的困境之中。

我們要構建一種無須爭論對錯的關係,無論發生什麼,從權力之爭中退出,就能營造一種歲月靜好的氛圍。所以改變思維方式非常重要,我們要儘可能去享受照顧父母的過程,不必較真,認真守護,樂在起其中。

當我們需要暫時離開父母時,不需要理由,即不用為此感到不安、憤怒,需要離開時就離開。不用為離開找各種理由,單純的離開就行。這點可能跟我們過去的觀念有點不一樣,以前我認為照顧父母,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守著父母,除非有人來幫忙。但事實上,我們在照顧父母的同時,也不可能完全放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們也需要適當的休息來調整自己。



和父母成為朋友


過去,我們總為孩子的成長而驚喜,而現在總為父母的衰老而失望。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會慢慢感受孩子的成長,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會感覺病情在緩解。

父母有時候會重複提起同一件事,說明他們認為這件事非常重要,子女應該好好聽他們說。當然要做到這點確實不容易,其實聽也是有技巧的。有一位精神科醫生說他奶奶和他說話時經常會問:「我以前是不是說過了?」 他總是回答:「您之前說過,但奶奶說的事,無論聽多少遍都覺得有趣。」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提醒父母,他們就不會每次都說完全一樣的話。



患認知症的人生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裡,他們有自己的個人時間軸。如果人是一個人活著的話,這樣是沒問題的,但是若是只活在自己的時間軸是很難和他人相處的,因此才有了共同的時間軸。無論患者想不想,他們總歸要回歸在共同時間軸的世界裡。

我們不必每次去糾正父母的錯誤,父母說的未必是事實,卻是他們希望的「真相」。只要是沒有危險的事,即使不是事實,子女也要試著接納。接納並不意味著要認可父母說的話,如果我們都去否定父母的話,那麼父母就沒有任何「夥伴」了。跟父母成為朋友,這就是在建立新的親子關係。



在人生的任何階段,人都不能靠別人獲得幸福。養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想讓孩子得到幸福。父母照顧孩子的生活,給予他們任何需要的幫助,但是孩子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也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幸福。

同樣,子女在照顧父母的時候,也要明白自己無法讓父母幸福。這不是說子女不能為父母做點什麼,而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什麼是自己能為父母做的,什麼是自己無法為父母做的。凡事盡力了就沒有遺憾,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子女。


小時候父母陪我們長大,長大了我們陪父母變老。不管父母變成了什麼模樣,我們都要接納他們,尊重他們,如果他們迷失了方向,請一定要迷失在我們的身旁。祝天下所有的爸爸媽媽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讓我握住你的手
    熾熱的陽光和高強度的訓練讓學生們都筋疲力盡,可是他不放過他們,讓他們一遍遍訓練。我心裡竊喜,此才可造。我們班是實驗班,他的學習成績還算不錯,在班裡佔中上等,就是時常有點小情緒。我不知道該怎樣安慰他,後來在與家長的談話中得知,他的小指小時候因事故斷了一截。我一向自詡細心,卻未發現他的這個缺陷,真是失職。
  • 心理學:4隻男人的手,你想握住誰?測你和男朋友能否相守一生!
    心理學:4隻男人的手,你最想握住誰?測你和男朋友能否相守一生!很準的哦,先看圖憑第一感覺選中自己喜歡的圖,然後到文章底部找答案。接下來小編給你揭曉答案吧:選A手的:你明明喜歡人家,測你和男朋友一定能相守一生,還故意一副不理人的樣子,但是這樣是會錯失良機的唷,跟你談戀愛肯定充滿了趣味,即使是偶爾的,這樣能給戀愛帶來活力,延長你們在一起的時間,選<天>的是「二人世界、夫妻扶持」:天字直接就是「二」「人」,而人一出頭就是
  • 睡前小故事:Holding My Hand 握住我的手
    今天,我們要講的小故事是《握住我的手》,一起來聽吧!Holding My Hand每天一個英語小故事磨耳朵家長輔導Holding My Hand握住我的手A little父親擔心女兒,所以,他對他的女兒說:「握住我的手,這樣你就不會落入河中了。」"No, dad,you should hold my hand. " the little girl said to her father.「不,爸爸,你應該握住我的手。」小女孩對她的父親說。
  • 奶奶帶娃抽血化驗,誰曾想接下來的一幕護士都懵了:抓住命運的手
    對於父母來說,帶孩子去打針、抽血時最心累的還是父母,而且一定看過不少名場面,有緊緊扒著診室門口不肯進去的孩子,有拔了針才反應過來開始哭鬧的寶寶。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扯著嗓子哭喊的時候,父母一定又心疼又無奈,不妨試試下面幾個方法來降低寶寶的恐懼感。
  • 孩子,來,握住我的手,我們回家吧!
    你卻放肆地長笑,一刀插進了他的胸膛……眼見你墮入無間地獄,萬死千生,輾轉呼號,求暫停苦而不得,媽媽的心,痛如刀割,我好容易找到一隻你不曾與之結過惡緣的蜘蛛,讓他吐出一根蛛絲去搭救你,你卻再次聽從貪、瞋兩位惡友的唆使,一腳踢開攀援蛛絲的同類的手,重新墮入無間地獄,再次推開了媽媽救護的手……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劫又一劫,你鑽牛肚、入馬腹、你上刀山,下油鍋,你做餓鬼、化蟲蟻
  • 科普:握住愛人的手有助緩解疼痛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疼痛其實是可以「分擔」的:握住對方的手,兩人的腦電波會趨於同步,身體上的疼痛也會隨之緩解。領銜這項研究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人員帕維爾·戈德斯坦說:「我們現在開發出了很多高科技的溝通方式,但人與人之間的身體互動卻越來越少。這項研究說明了人和人之間接觸的重要性。」
  • 「我教育孩子的時候,請你別拆臺」(父母必讀!)
    你不讓孩子把蛋糕當飯吃,可他的奶奶讓;你不因孩子不合理要求的哭鬧而妥協,可是爸爸卻毫無原則滿足;你認為孩子幫助父母做一點家務是應該的,但他的爸爸認為孩子做家務就該得到獎勵;當你正在一臉嚴肅地教育孩子,苦口婆心的
  • 帶孩子過馬路,你還在牽著孩子的手?這種錯誤方式要不得
    導讀:帶孩子過馬路,你還在牽著孩子的手?這種錯誤方式要不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帶孩子過馬路,你還在牽著孩子的手?這種錯誤方式要不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節目上趙露思一隻手被成毅握住,看她另只手在幹啥,女演員的自覺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節目上趙露思一隻手被成毅握住,看她另只手在幹啥,女演員的自覺 趙露思如今在娛樂圈發展的是越來越好了,出道這麼久代表的作品雖然大都是小成本網絡劇,但是劇情好看又有趣倒是吸引了不少的觀眾
  • 孩子上幼兒園,這四句話一定要教會他們,不然自己吃暗虧
    導讀:孩子上幼兒園,這四句話一定要教會他們,不然自己吃暗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上幼兒園,這四句話一定要教會他們,不然自己吃暗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學測試:最想握住哪一個手?測你身上哪個部位讓異性最著迷?
    心理學測試:最想握住哪一個手?測你身上哪個部位讓異性最著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 在異性交往中,你最先引起別人關注的是你的耳朵,因為你的耳朵小巧精緻,很有吸引力,你總是喜歡把耳朵露在外面,白皙的耳朵微微泛紅,另一半會被你嬌羞的模樣所吸引
  • 踏上書籍的階梯 握住巨人之手
    踏上書籍的階梯   握住巨人之手左思強轉載▼浙江省紹興市教科院語文教研員陳阿三老師有句讀書名言:書中自有色香味
  • 那小子趕緊把油瓶從右手倒在左手,握住了永合的手
    那小子趕緊把油瓶從右手倒在左手,握住了永合的手。永合早已是聞名全派的「劍客企業光明頂」。無忌和那小子雖交往不多,但兩個人已經算是朋友了。在那小子開始銷售磚的時候,正是永合對那小子進行了做生意的「啟蒙教育」。那小子不僅感激那小子,也很佩服柳岔幫會這個大能人。「我路過你們幫,發觀你的磚場不冒煙了。怎?
  • 「最社會寶寶」火了,一出生就想握媽媽的手,網友:餘生請多指教
    很多孩子出生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啼哭,他們懵懂無知,對於媽媽肚子之外的世界感到很好奇,但有一個寶寶卻表現得「很社會」,一出生就要跟媽媽握手。似乎想要握住媽媽的手,後面甚至張開雙手,好像想和媽媽擁抱。生產後的媽媽精疲力盡,看到孩子的動作欣慰地笑了,張開手回應孩子。在場的人都被孩子的舉動逗笑了,同時也被這份「母子連心」所感動,網友看了這幅畫面,稱其為「最社會寶寶」,紛紛評論說:「初次見面,餘生請多指教。」「你就是我媽媽嗎?幸會幸會。」
  • 孩子交朋友的時候,請你一定做個「勢利」的媽媽
    如果你孩子學校裡的同學,都是以55邁的時速前進,那麼你的孩子,可以在他們中間保持安全的速度。如果其他的孩子,以75邁的時速前進的時候,你的孩子還想保持55邁,那就有點困難了。而且從社交層面來說,也非常危險。所以他們必須加速,絕對不敢停在路邊休息。
  • 不愛了就請放開你的手
    如果生命裡有一個值得你傾心想愛的人,就請用心好好珍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給他(她)最好的保護,別讓這種愛成為彼此的負擔,在不斷地冷遇中,漸漸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如果真的愛了,就請用心緊緊握住她的手,用一生的陪伴來享受生命賜予自己的幸福。
  • 寶寶「吃手」要阻止嗎?心理學家:父母處理不當,影響孩子安全感
    他(她)對安全感的需求強烈,尤其是對吮吸的需求特別強烈睡覺的時候當嬰兒處於嬰兒期時,他們首先開始通過嘴巴了解世界。對於大腦尚未完全發育的嬰兒來說,手只是外在的東西,而不是他們自己身體的器官。因此,嬰兒經常用嘴巴吃東西,嚼玩具,咬衣服的角落,如果嬰兒吮吸手指,母親應該為嬰兒的進步感到高興,從開始吮吸整隻手到靈巧地吮吸某種東西。
  • 凝思雜記丨李學全:今生握住你的手,除非失去知覺才鬆手
    7海枯石爛:今生握住你的手,除非失去知覺才鬆手。8指鹿為馬:視力一點不差,強權之下,睜著眼說了瞎話。9人不可貌相:小人不一定個小,惡人不一定不笑;壞人說不定儀表堂堂,好人也可能其貌不揚。10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輩跑得快、跳得高,小輩更進一步,成為了能飛的鳥。
  • 為人子女,我們能為我們父母做些什麼
    他們一直教育我「幸福是兩個人一起努力掙來的,父母能給的肯定會盡全力給,但是給不了的,我們也不能埋怨父母,是不想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父母已經老了,我們年輕還有無限可能,只要不懶,哪兒找不到口飯吃?」其實父母的心願很簡單,你過得好,他們就滿足了。不過因為他們的通情達理,反倒讓現在還單身的我感覺愧對他們,沒能帶一個他們心心念念的女婿回去。兒女大了,父母自然就老了。
  • 《如果我抑鬱了,請父母這樣陪伴我》
    1、陪在身邊Serani說:「當我感到非常抑鬱時,我希望在乎的人坐在身旁,握住我的手, 陪我哭。讓我感受到:我對你們很重要。」2、小小的行動,大大的愛如果家長不習慣情感上的表達,可以換種方式表示支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