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6 13:49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董文濤 區委報導組 餘俞樂
李蘭枝手捧鴯鶓蛋
李蘭枝,家住蓮都區聯城街道陳村,是麗水市李氏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十多年前,她在報紙上第一次看見澳洲鴯鶓,心中對這種動物充滿了好奇和好感。三年前,機緣巧合,她再次接觸到這種來自南半球的動物,當即決定在自家地裡嘗試養殖。
經過不斷的嘗試,現在她的養殖場裡遍地都是澳洲鴯鶓、孔雀、山雞等珍禽,麗水多處休閒旅遊山莊都向她拿貨。用李蘭枝的話說,現在初步完成了她的「三年計劃」。
鴯鶓是什麼動物?
李蘭枝養的澳洲鴯鶓
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印有兩種動物,一種是廣為人知的袋鼠,另一種正是鴯鶓(ér miáo)。形似鴕鳥,成年鴯鶓體高約1.6米。嘴短而扁,羽毛灰色或褐色。足三趾,腿長善走。
經濟效益方面,鴯鶓的肉、蛋可食用,鴯鶓油還可以利用在保健品及化妝品中,鴯鶓毛可以加工成圍巾。
整個蓮都 就她在養這種「大鳥」
把原本生長在南半球的大型鳥類放在北半球養殖,想想都不容易。為什麼在麗水長大的李蘭枝會想養這種動物?
李蘭枝的丈夫在砍皇竹草(天然飼料)
「這個世界上怎麼還有這樣的動物?」李蘭枝回憶道,十多年前,第一次她在報紙上看見澳洲鴯鶓的圖片,就被這種動物的外形所吸引了。
當時報紙上說有個永康人養了這種稀奇的動物,李蘭枝就專門去了趟永康,想親眼看看鴯鶓,可事與願違,到了永康以後,得知那個養鴯鶓的人已經搬走了,她帶著遺憾回到了麗水。
在那個信息網絡不發達的時代,李蘭枝只能作罷,她把這種好奇埋藏在了心中。到了2015年,李蘭枝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鴯鶓養殖的節目,她十分激動,這不就是十多年前她心心念念的鴯鶓嗎,而且已經有人研究出了養殖這種禽類的方法。
當時,李蘭枝還在做物流生意,和丈夫一起打拼了十多年,積累下一筆財富。「比起當年,我膽子更大了,也有錢做這件事。」李蘭枝說,十多年前沒做成的事,如今再放棄,她做不到。
當時身邊的人 支持你做這件事嗎?
在我採訪各行各業的創業者和生意人時,總會拋出這個問題,因為這能將他們的回憶拉至事業起步的階段。細想這個問題,我有了新的發現,一些現在枝繁葉茂、起步騰飛的事業,往往在剛開始時,大家普遍都不看好。
站滿樹枝的七彩山雞
對於李蘭枝養殖鴯鶓的想法,丈夫、好友、母親都不支持。她的朋友不理解她,說:「養這個東西,就算百分之百賺錢,我還要考慮考慮。」
丈夫對她說,做好手上的生意就能過好日子,拿這麼多錢投入到陌生的領域,風險太大!她回應道:「不行就離婚。」
母親甚至跟她說:「你要做這行就別再回來。」而她,真的有兩年沒回去,一心窩在養殖場研究養殖技術。
我希望太陽不要落山
李蘭枝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希望太陽不要落山就好了。她總感覺,一天從早到晚,時間怎麼過的那麼快,事情都還沒有做完,天就黑了。
2015年4月,她制定了一個「三年計劃」,她要在第三年的時候實現盈利。於是,拿著原本房子首付的錢,她買了近百隻鴯鶓苗(幼崽),就在家門口邊養起了澳洲鴯鶓。
鴯鶓蛋
鴯鶓苗成長到可以產蛋,需要整整3年時間,因為身邊從沒有人養過鴯鶓,第一年李蘭枝只能自己做嘗試。
因為沒有控制好鴯鶓苗生長環境的溫度、不清楚飼料配比,第一年,李蘭枝損失了一半的鴯鶓苗,鴯鶓還沒養大,錢就賠了一半。
孔雀蛋
面對這種損失,李蘭枝坦言道:「自己從多處廠家買來鴯鶓苗,就是為了多和別人學習,但是很多已經懂得養殖鴯鶓的人,並不會把核心技術告訴你。」
定製的孔雀觀賞標本價錢高達5千一隻
5歲孔雀的標本
這讓李蘭枝心急如焚,自己投入的也是血汗錢,面對這種困境,李蘭枝選擇買進孔雀、七彩山雞等禽類幼苗進行養殖,孔雀的養殖技術較成熟,且成長周期短,不僅肉、蛋可以食用,還可以做成觀賞標本。養殖孔雀和山雞可以彌補鴯鶓生長周期長的不足。
碰到老鄉 教給她鴯鶓養殖秘籍
李蘭枝養鴯鶓,養到了什麼程度?
她說她能讀出鴯鶓的表情,只要往場子裡看一眼,就知道哪一隻鴯鶓不舒服,得了毛病了。
專業的孵化機
2016年的時候,孔雀和七彩山雞的養殖帶來了盈利,李蘭枝對鴯鶓的養殖也逐漸有了經驗。幸運的她還碰到了一個老鄉,老鄉的養殖場在廣州,規模遠比她大。
正是這位老鄉,將很多不為人所知的養殖秘籍告訴了李蘭枝,加上李蘭枝對鴯鶓實在痴迷,連晚上睡覺前都要跑去保溫房看一眼鴯鶓幼崽,「很多朋友很長時間都沒見到我了,她們問我老待在養殖場,不會無聊嗎?」李蘭枝笑著說,現在光閒時間不夠用,哪裡還有時間無聊!
新建的養殖場
三年的發展,李蘭枝現在主要對外出售繁殖出的鴯鶓苗、孔雀苗,最遠的已經銷售到了新疆。李蘭芝對現在的養殖規模還不滿意,她說,「需要制定新的『三年計劃』了。」
今年,她已經在村裡新承包了15畝土地,建起了全新的養殖基地,按照她的規劃,新基地不僅可以擴大養殖規模,還能夠吸引遊客來觀光旅遊,她對未來的發展十分有信心。
151253937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