鴯鶓戰爭:士兵與鴯鶓的戰爭,為何是以鴯鶓的勝利告終

2020-12-23 史家一絕

「報告,前方出現大量的鴯鶓,是否開槍射擊。」一位下士在向一位少校報告情況,一公裡之外有一群數以萬計的鴯鶓成群結隊地向他們走來。少尉顯然是沒把這群不會飛的鳥放在眼裡,於是下令開始機槍掃射。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第一次大戰剛結束不久,於是士兵們退伍之後成為了政府難以解決的問題。大量的青壯年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只能領著政府的救濟生活。外國政府看著這群剛剛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年輕小夥子也沒什麼辦法,於是就把他們全部打發去了澳洲開荒,解決一下國內的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當時的澳洲還是一片荒野,地廣人稀還沒有什麼可以使用的作物。士兵們來到這裡開始開荒後,發現這裡的氣候非常好,而且這裡的動植物的種類繁盛,性情溫和,因此沒過多久士兵們就和這群動物打成一片。其中就包括鴯鶓,在當時鴯鶓看起來非常的傻,而且因為沒有見過人類,所以有時候也會傻傻地跑過來打招呼。

士兵們在這裡的生活一開始還很不錯,因為這裡的食材非常豐富,所以他們也並沒有開荒時那種悽涼的氣憤。反而是抬頭就可以撿到樹上的果子,低頭就可以打到一堆獵物,當時的士兵們也樂此不疲,甚至開始進行捉捕獵物的比賽,一天到晚的來比較今天誰打到的獵物更多。

人鳥糾紛

鴯鶓 [ér miáo]:是鳥綱鴯鶓科唯一物種,體高150-185釐米,體重30-45千克,壽命10年。以擅長奔跑而著名,是大洋洲的特產,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鴯鶓形似非洲鴕鳥而較小,屬於平胸類,沒有龍骨,嘴短而扁,羽毛灰色、褐色或黑色,長而捲曲自頸部向身體的兩側覆蓋。翅膀退化,完全無法飛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類之一

一戰之後的澳洲經歷大蕭條,澳洲因為的農業形勢因為小麥價格的下降,瞬間都讓這群士兵們的生活苦不堪言。本來被發配來開荒就已經心生不滿了,再加上現在因為經濟蕭條導致的生活水平下降,所以這群士兵也是憋了一肚子的火。而因為鴯鶓經常跑到農田裡偷吃糧食,偷喝牲口的淡水,這就讓這群士兵憤怒了。

終於,人類與鴯鶓的戰爭的導火索出現了。在肯皮昂和瓦爾高蘭一帶,突然出現了一隻兩萬隻鴯鶓的大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並且正在向他們的農場移動。這下這群士兵可忍不住了,心裡想著平時對你們客客氣氣的,別以為我們外來的就好欺負,所以決定好好教訓一下這隻鴯鶓大軍。

第一次人鳥大戰

1932年,澳洲派人前去徵戰。不過當時所有的人都沒有把這群傻鳥放在心上,想著用槍把它們嚇走了就行了。所以第一次去迎戰的只有一位少校到這兩位下士,以及兩挺「馬克沁機關槍」。當時的馬克沁機關槍也是大殺器,他可以以每分鐘發射最多600發子彈,在戰場上令敵人聞風喪膽。

這位少校以為勝券在握,而且還想著可以帶回去一百隻鴯鶓用來討好自己的上級。不久,鴯鶓大軍出現後並沒有按照少校安排的路線千金,而是避開了少校的包圍圈。少校慌忙地下令開槍阻擊,想要把那群鴯鶓趕到包圍圈裡。當兩位下士勇烈的開槍,子彈向雨點一般灑向鴯鶓時,發現這群鴯鶓只是看著傻而已。

當這群鴯鶓以小隊的形勢,然後飛快地邁動自己雙腿,以每小時七十公裡的速度四處逃散時,少校根本就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阻攔它們。當天的戰況十分激烈,溫順的鴯鶓開始暴走,士兵也不明白為什麼這群體型巨大的鳥可以如此靈活迅速。就這樣,一天下來,攜帶的一萬發子彈全部消耗殆盡,而不過殲滅了12隻鴯鶓。

第二次人鳥之戰

把這個情況報告給軍隊高層之後,軍隊的高層也坐不住了。於是下令派遣正式軍隊去擊潰這群鴯鶓。當這位少校帶著一個連隊前往戰場,剛走到原野,他們就遇到了一隻鴯鶓大軍,這是鴯鶓大軍的數量數以萬計。少校當即下令進行遭遇戰,意圖解決掉這群看起來溫順的傻鳥。

在經過一個月的攻防後,最後一彈藥用盡,軍隊被迫撤了回來。鴯鶓大軍依舊逍遙自在,士兵們毫無戰果而慘澹收兵。第二次人鳥大戰依舊以澳洲士兵的失敗而告終。後來軍方揭露數據,此次共使用子彈9860發,擊殺鴯鶓986隻,受傷2500隻。軍隊則一個月疲憊不堪,鴯鶓依舊安然無恙。

後來眼看沒辦法,澳洲政府就開始發動民眾,只要擊殺一隻鴯鶓就可以領取獎勵。民眾一聽說可以領取獎勵,紛紛走出家門去捕捉那些鴯鶓。終於,因為濫捕,鴯鶓也成為了西遊物種,曾經成群結隊的鴯鶓大軍消失不見了,現在也只有三三兩兩的走在澳洲的荒原上。

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存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但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私慾讓一個物種成為歷史,不要再讓渡渡鳥的悲劇重新發生鴯鶓的身上。

相關焦點

  • 奇葩戰爭之人鳥鴯鶓戰爭
    人類之間時常發生戰爭,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場人類與鳥類間的戰爭——鴯鶓戰爭 20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澳大利亞居民控訴由於當地鴯鶓數量太多,導致食物與淡水匱乏。結果澳大利亞軍隊向鴯鶓們開戰了!
  • 鴯鶓油是什麼?鴯鶓油的功效及作用
    鴯鶓是一種不起眼的不能飛的鳥,樣子類似於一種小鴕鳥。學名為Dromaius novaehallandiae 。這種鳥源自澳大利亞本土,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已經使用了鴯鶓油幾百年了。 通過從樹上懸掛紅色皮革將其包裹在內,利用太陽的熱量液化鴯鶓油脂以促使其滲透吸收到皮革中來收集鴯鶓油。鴯鶓來自澳大利亞土著文化。
  • 鴯鶓:2次擊敗皇家炮兵團,橫掃澳洲9年,如今卻成澳大利亞國鳥
    在上世紀30年代,2萬多隻鴯鶓,甚至擊敗過兩次皇家炮兵團,一度贏得過「鶓戰爭」的勝利。致使當時的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喬治.皮爾斯爵士,後來在參議會上被戲稱為「鴯鶓戰爭部長」。這場「鶓戰爭」的起源,是人與動物對生存資料的爭奪。在澳大利亞內陸地區,淡水資源和農耕用地是珍貴的。
  • 食火雞,體型和速度都比鴯鶓鴕鳥弱,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鳥?
    鴯鶓,不僅敢和軍隊開戰,而且打了兩次,每次都是勝利者這是一場罕見的人類戰敗的戰爭,故事發生在一點不讓人驚訝的澳大利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澳大利亞士兵們解甲歸田,開始了自己的美好生活,沒過多久,鴯鶓就打破了這種平靜,不斷破壞莊稼,讓士兵們顆粒無收。士兵們拿起武器奮起反抗,結果不盡人意,於是澳大利亞開始派軍隊去消滅它們,打響了第一次鴯鶓戰爭。
  • 鴯鶓養殖很簡單,你掌握養殖技術了嗎?養殖鴯鶓的注意事項告訴你
    小編覺得鴯鶓的養殖是比較簡單的,只要了解了正確的養殖技術就可以輕鬆的養殖鴯鶓。鴯鶓你是不是都沒有聽說過?阿豆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鴯鶓,它是現存的第二大鳥類,鴯鶓算是比較特殊的鳥類了,因為在動物學科它自己單獨佔了一個鴯鶓科。因為鴯鶓這兩個字比較繞口,所以養殖戶通常管它叫澳洲鴕鳥。大家不要看鴯鶓那麼特殊,它可是比較容易養殖的呢!
  • 鴯鶓蛋炒韭菜
    鴯鶓蛋炒韭菜By 落雨無聲鴯鶓是澳大利亞的國鳥,是世界上形體第二大的鳥類,僅次於非洲鴕鳥,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 鴯鶓蛋蛋殼呈墨綠色,在自然界中是獨一無二的。鴯鶓蛋有「蛋中之王」的美稱,營養豐富,無膽固醇,內含7項有益物質即油脂酸佔33.48%,其中:軟脂酸9.1%;棕櫚油酸2.96%;硬脂酸2.21%。鴯鶓蛋漿富含膠原蛋白、多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非常高啊。原料:鴯鶓蛋、韭菜、食用油、蔥、鹽、雞精。
  • 吃袋鼠、吃鴯鶓,澳大利亞的國寶為什麼混的這麼慘
    鴯鶓戰爭國鳥鴯鶓也沒有逃脫被吃的命運,這種類似鴕鳥的動物,可連奔跑一百公裡,而且跑速每小時可達50公裡。20世紀三十年代末期,由於鴯鶓的數量太多,導致食物與淡水匱乏。鴯鶓便成了澳大利亞的頭號公敵。打死1隻鴯鶓可得獎金2馬克,當年僅諾思安普敦就打死了超過3.5萬隻鴯鶓。
  • 這幾年特種養殖興起,有農民想養殖鴯鶓,那麼養殖鴯鶓要注意哪些
    鴯鶓是鴯鶓科的鳥屬動物,原產於澳大利亞,不過現在也有了一定的養殖面積。鴯鶓是非常適合農戶養殖的,因為鴯鶓的適應能力非常強,並且鴯鶓基本上全身都是寶,肉質鮮美,脂肪等高熱量物質含量低,皮有著良好的透氣,柔韌美感。蛋還可以雕刻成工藝品進行收藏。許多農民看到前景,想要養殖鴯鶓。
  • 立夏,拿出鴯鶓蛋才夠666!寧波這裡有鴯鶓,長...
    可以有;偶爾,還能在關於立夏的新聞裡聽到「鴯鶓[ér miáo]蛋」的名字。(資料圖)提起其他蛋,腦海中總能浮現出相對應的動物的樣子。只是這鴯鶓的形象,是不是有點恍恍惚惚?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肉眼可見鴯鶓的羽毛長而捲曲,從頸部開始向身體兩側覆蓋。雖然都長了一副「鳥樣」,但鴯鶓的翅膀比鴕鳥更加退化,完全無法飛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鳥種之一。還值得一提的是,鴯鶓是鴯鶓科鴯鶓屬的單一物種,沒有其他亞種分化。
  • 鴕鳥和鴯鶓,您更喜歡哪個?
    飼養員們卻說,它們是獨產於澳大利亞的鴯鶓(ér miáo)。鴯鶓與鴕鳥有何區別?  日前,《洛陽晚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還精心製作了鳥兒表情包。  長得像卻性格不合,鴯鶓和鴕鳥從不住在同一「屋簷下」  同是「高個子」「大長腿」,鴯鶓和鴕鳥站在一起,的確很難讓人分清楚,但若您仔細對比兩個萌物的照片,還是能發現:鴕鳥要比鴯鶓大得多,成年鴕鳥的「身高」為2.5米,而成年鴯鶓的「身高」在1.5米至1.85米;鴕鳥身上深色羽毛的顏色更接近黑色,而鴯鶓則渾身是灰褐色
  • 鴯鶓:娶媳婦、做爸爸真的太難了……
    它就是——鴯鶓。 在北京動物園東區北側,也就是豳風堂北面的澳洲動物展區,我們可以看到一種與非洲鴕鳥十分相似的大型鳥類,它就是鴯鶓[ér miáo]。 鴯鶓與袋鼠一樣,也是澳大利亞的著名特產動物,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左邊是一隻直立的袋鼠,右邊是一隻伸著長脖子的鴯鶓。由此可見鴯鶓在當地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 鱷魚、袋鼠、鴯鶓都成菜餚,澳洲土著至今保存哪些奇葩餐食習慣?
    4.和鴯鶓發生的戰爭同樣作為澳洲國家級代表動物的鴯鶓,也稱作澳洲鴕鳥,也沒有逃過袋鼠的命運。這種在國徽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國鳥在土著人的餐桌上也佔有相當的比重。鴯鶓的皮、毛、肉,甚至是蛋都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 大學生返鄉創業養鴯鶓,沒想到這麼賺錢
    大學生李錦恆在父母的支持下,返鄉創業,在家裡養殖起了鴯鶓。大學畢業後卻沒有走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後考試謀職業的路,帶著夢想,2010年剛跨出校門的李錦恆毅然選擇來到了工地上,和工匠們一起幹起了苦力活。正當李錦恆琢磨著如何返回家鄉創業致富時,一次去上海的旅途中,認識了一位姓陳的鴯鶓養殖大戶,在認真交流的過程中,李錦恆了解到鴯鶓養殖是一個新鮮且待開發的行業,市場潛力大,非常適合創業。
  • 養好鴯鶓並不難,這些方法要注意,趕快一起來學習!
    最後就是如果場地實在比較少,那麼一定要注意控制鴯鶓的密度,如果說密度太大,會讓很多鴯鶓的運動受到影響,所以相互之間的生長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二、飼養工作鴯鶓其實和其它動物的飼養工作相差不大,在飼料方面也會隨著不同的生長年齡而有所變化,一般七個月以上的鴯鶓的主要飼料就是玉米。
  • 你們知道鴯鶓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它們的人工養殖又是怎樣的呢
    本期主題:你們知道鴯鶓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它們的人工養殖又是怎樣的呢三農導語:說起來鴯鶓,大家可能都會充滿了疑惑,也總是有人把鴯鶓錯當成了鴕鳥,而實際上它們是除了鴕鳥之外陸地上最大型的一類鳥類。鴯鶓的繁殖時間點是從每年9月份一直到次年的5月份的,處於常規繁殖時期的雌性鴯鶓一般可以產出30枚左右的鳥蛋,每枚鳥蛋的重量可以達到360克到430克左右,繁殖的高峰時期可以每3天生產1枚,自然條件下鴯鶓是由雌性跟雄性共同進行孵化的,而我們的人工養殖就可以採取科技的手法了。幼崽時期的鴯鶓只需要3個多月的培育,就可以進行常規的基地養殖,也不需要我們去提供過多的溫度調節。
  • 鴯鶓油使用大全(原理 案例 塗抹方法 禁忌症等全面資料)
    鴯鶓油具有保持皮膚溼潤、防腐、減輕關節、肌肉疼痛和抗炎作用。鴯鶓的生理結構和駱駝相似,全身的脂肪都集中在背部脂肪囊中。從脂肪囊中提煉出的鴯鶓油,被澳洲土著人稱之為「神油」,同時鴯鶓油也是澳洲土著人唯一的抗生素來源,所以被稱為「生命之油」。澳洲已有多種鴯鶓油產品獲得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正式註冊,用來治療各種炎症。這些產品是100%的純鴯鶓油,既可內服又可外用。
  • 「鴯鶓蛋」是什麼?蓮都這個人竟賣到200元一個!
    經濟效益方面,鴯鶓的肉、蛋可食用,鴯鶓油還可以利用在保健品及化妝品中,鴯鶓毛可以加工成圍巾。整個蓮都 就她在養這種「大鳥」把原本生長在南半球的大型鳥類放在北半球養殖,想想都不容易。為什麼在麗水長大的李蘭枝會想養這種動物?
  • 地球上最大的鳥——象鳥、恐鳥、鴕鳥和鴯鶓
    鴯鶓擅長奔跑,是澳洲的特產,澳大利亞國徽上一個是鴯鶓,一個是袋鼠,它們是澳大利亞的象徵。由移民者造成滅絕的巨鳥(象鳥和恐鳥)中只有鴯鶓倖存,所以我們現在還能看到,鴯鶓只需要野草、果實、昆蟲和蜥蜴等動植物中獲取極少水分就可以長途飛奔上百公裡。
  • 鴯鶓抵抗能力強,就會好養殖嗎?沒有科學的養殖技術是不行的
    需要養殖鴯鶓,大家要考慮所在地區有沒有適合養殖鴯鶓的地方。鴯鶓在養殖的過程中需要的活動空間是比較大的,養殖朋友如果沒有足夠大的養殖區域便沒有辦法養殖鴯鶓。養殖鴯鶓的區域除了要大,養殖朋友還要注意一下其它條件。鴯鶓生活的地方最好避開低洼地段,以免養殖區域內出現積水對鴯鶓造成影響。
  • 科普:別在指著動物園的「鴯鶓」說是鴕鳥了,因為那真的不是鴕鳥
    近期有網友反應,自己在動物園看到的動物不是鴕鳥,而是鴯鶓,而旁邊的小孩問大人那時什麼動物?大人也都說是鴕鳥,鬧了很大的尷尬。那麼搞了一次究竟鴕鳥和鴯鶓怎樣辨別呢?我們常說的鴕鳥一般是指非洲鴕鳥,它們一般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沙漠草地等地區。通常以肥美的青草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