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滌綸、丙綸、氨綸等合成纖維由單體聚合後的紡絲工程中,需要用到紡絲油劑(俗稱化纖油劑),這些油劑可以調節纖維的摩擦特性,防止或消除靜電積累,賦於纖維平滑、柔軟等特性,提高纖維抱合力、保護纖維強力、減少斷頭率,使化纖順利通過紡絲、拉伸、加彈紡紗、織造等工序。雖然這些油劑在合成纖維前道紡絲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在後續的鹼減量、染色、印花和後整理等工序中,卻會造成減量不均勻或效果變差、染色不均勻或有色點色斑等問題,需要大量的化學藥品來去除。這些除油助劑除了一些酸鹼外,還需要大量表面活性劑進行輔助,俗稱為除油劑,而滌綸除油劑在裡面所佔的比例最大,所以今天我們就具體聊聊滌綸除油劑。
滌綸除油劑按照工藝來分,一般分為高溫除油劑和低溫除油劑。高溫除油劑目前相對比較成熟,按照作用原理來看可以分為3類:第一類是鹼性除油劑,類似於傳化TF-101系列,這種產品主要用於滌綸化纖的梭織物上,用於鹼減量時,集退漿、精煉一體,而針織物一般不需要鹼減量(超細旦纖維和海島纖維除外)。第二種原理,就是現在市場上煉染同浴的除油劑,這些除油劑就需要分散性非常好的產品,能將除出來的油分散在水中,不影響染色,以相似相容原理開發的新產品為最佳。第三種就是萃取法,類似於用四氯化碳等產品來吸取油劑,但這種方法目前很少有人使用。高溫除油劑由於工藝成熟,使用的表面活性劑也比較簡單,最早有NP、磺酸、6501等產品,後來由於環保要求,客戶性能要求的提升,換成了AEO、SAS-60、C13、EH等異構醇醚。
高溫100℃左右除油也遇到一些新型要求,工藝方面,100℃色紗會掉顏色,導致色變;環保節能方面,會耗費大量能源,因此早在幾年前就有人提出低溫除油劑概念了。但由於工藝的不成熟,以及產品性能的局限,低溫除油劑還不能完全替代高溫除油,但開發的嘗試一直沒有停止。
古田化工作為國外一線化工品牌的代理商,也帶來適用於開發低溫除油劑的產品
Berol609是阿克蘇諾貝爾公司推出的一款烷基醇醚類表面活性劑混合物,可1:1直接替換NP9或NP10,去汙性能更為突出,而-20℃的傾點和100CPs粘度更為高濃或者高效配方提供思路,54℃的濁點又恰恰是低溫除油劑選擇的重點,大家都知道發揮表面活性劑功效的一個重要參數就是濁點,低濁點的產品在低溫下更能發揮功效。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DOWFAX 2A1作為陶氏化學最近幾年主推的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鹽,含有兩個親水親油基團,具有卓越的抗硬水能力及優異的抗電解質能力,而雙親水基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大,因此漂洗能力優於傳統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低溫除油劑的開發光靠表面活性劑還不能完全滿足客戶需求,還需要一些助溶劑等來改善,陶氏化學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學品供應商也有一系列醇醚類溶劑供大家選擇。乙二醇丁醚作為紡織助劑裡的經典產品,可以與水任意比例互溶,具有良好的除油和乳化性能。二乙二醇丁醚作為乙二醇丁醚的「升級版」,凍熔點和溶解能力更加優秀,適合做高濃產品。丙二醇醚類系列溶劑更是低毒性產品,具有強大的溶解力和生物降解性,更符合未來產品環保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