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根據媒體報導,國內首條海底高鐵隧道完成了海上鑽探工作,這條隧道也將是世界上最長,承受海底壓力能力最強的海底高鐵隧道。那麼打破世界多項世界紀錄的海底隧道到底要攻克哪些技術難關,建成後又要面臨哪些考驗呢?
海底高鐵隧道的技術難度要遠遠大於高鐵建造的技術難度,世界範圍內也只有20多條海底鐵路隧道,並且主要分布在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可見其技術含量之高。它的建成標誌著我們的科研人員攻克了地下防坍和控制變形、特殊環境下結構耐久性、水下隧道防救災等9項重大技術難題,填補了我國多項技術空白。
通俗的來講,就是這條海底隧道在建成後能夠抵抗7級的大地震,能夠抵禦300年一遇的大洪水,還能夠抵抗5公斤TNT炸藥的爆破,並且其使用壽命要達到100年以上。
上述的建造標準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就拿抗震來說,土耳其的歐亞海底鐵路隧道就面臨地震的威脅,並且其造價高達到了驚人的41億美金,這就體現了技術自主的重要性,不僅防止「卡脖子」現象出現,還能夠極大地節省建造成本。
此外,這條海底高鐵隧道全名叫金塘海底隧道-甬舟鐵路,全長77公裡,其中16.2公裡在水下,最大深度達到78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