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傳承的又一種方式 ——記「全國文明家庭」濟源沁園街道濟河苑...

2021-01-13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成利軍 通訊員 王興輝

  11月20日,一條新華社授權發布的電訊被無數人點讚,來自濟源沁園街道辦濟河苑社區的李鵬舉家庭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受到了黨中央的隆重表彰。

  良好的家風,在李鵬舉的家庭中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傳承的呢?

  傳承 「一心一意」到「心心相印」

  在李鵬舉的老家濟源下冶鎮曹腰村有一塊功德路碑,碑文講述了家族裡一位已故的老人李守哲為周邊6個村盡心盡職、廣做善事的故事。碑是老人去世後,6個村的鄉鄰共同所立。

  「常懷善心,常行善事。」一條樸素的家風,自李守哲起已經傳承了7代人。這家風,如同一種無形的力量,變成了「老李家」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自覺行動。

  李鵬舉為記者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這些年生活好了,家族裡的人大多數都居住到市區了。進城後的「老李家」遇到了一個實際問題,大家由於居住分散,平時聚少離多,每年僅在春節時匆匆見面。走親戚時拿的禮品也是東家拿西家,你家拿我家。這些又麻煩又浪費的舊習俗每年都困擾著大家。

  2006年春節,「老李家」經過商議,決定改掉這些繁文縟節,文明串親,節儉過年,由長者引領大家重溫家風家訓。如何讓聚會更有意義?2008年春節,「老李家」的兄弟們提議,建立一個「家庭愛心基金」。「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元錢,每人每年就是365元,聚少成多,能做很多事情。」這個提議得到了長輩們的認可,當場就獲捐10900元。

  從此,春節聚會成了「老李家」的「團拜會」。「團拜會」上,除了始終未變的重溫家風家訓,年輕人相互聊事業,孩子們相互談學業,老人們則比健康和比孩子們的孝心……截至目前,「家庭愛心基金」已有10多萬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基金裡還包括孩子們節省出來的壓歲錢和零花錢。

  原本這筆基金是用來獎勵學習進步的孩子和孝老愛親的模範,現在已經開始向更大範圍擴展,開始用於扶危濟困、助學獎勵等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用基金購置的包括桌椅板凳在內的價值2萬餘元的全套紅白事用具,已經為更多的鄰裡群眾提供了便利。

  齊家 「以己所學」為「時代發聲」

  在20世紀90年代初,李鵬舉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之後開始投身教育事業,直至成為一名校長,他倡導的「書法教育」曾經成為全省特色教育的亮點。作為一名年輕的校長,事業又正處於上升期,李鵬舉卻轉身投入到了老年教育工作中。

  他認為「老齡社會來了,老年人接受再教育的意義更大。」由於全身心地投入,2009年,濟源老幹部大學被授予「全國先進老年大學」榮譽稱號,李鵬舉也被評為「全國先進老年教育工作者」。

  這些年,李鵬舉把大部分業餘時間用於研究和傳播傳統文化。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他登上河南衛視,開啟了十餘期的系列國學講座。妻子晁暉一直默默支持著他對傳統文化的鑽研,甚至不遺餘力讓李鵬舉求學深造。每逢李鵬舉外出授課,晁暉都會幫著整理講義和製作課件,做好賢內助。

  晁暉處事幹練,在工作上更是「多面手」,2018年曾榮獲「濟源市五一勞動獎章」。夫妻倆的言傳身教,也深深影響著兒子李秉原。李秉原從小就是一名勤奮上進的優秀學生。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談到家庭,李鵬舉說,家裡三口人始終堅守著長達20年的約定,那就是「保持五好」,即「好奇、好想、好學、好問、好說」。在這個書香濃鬱的家庭裡,三口人只要聚到一起,就會圍在書桌旁討論問題、暢談理想、分享收穫。

  「之所以走上傳播傳統文化的道路,是因為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既讓國人引以為豪,同時又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之一;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快速走向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文化開始的,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更具推廣、弘揚和光大的價值。」李鵬舉說,他將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從普通百姓的視角來認識經典、解讀經典。

  在機關,他講《國學經典與職業素養》;在企業,他講《家國情懷與政商關係》;在高校,他講《堅定文化自信》。他講課方式詼諧幽默,總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明深刻哲理,深受大家喜愛。

  晁暉說:「鵬舉講一節課大概需要兩個小時,卻要準備兩萬多字的講稿。我雖然心疼他,但是明白他喜歡這些,所以必須支持。」

  築夢 「四梁八柱」點「眾人之光」

  李鵬舉家庭獲得「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前,曾先後獲得「河南省最美家庭」、「河南省文明家庭」等榮譽。「老李家」的家風一次次獲得人們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

  這些年,「老李家」家風的傳承方式又得到了新的提升,明確了「忠孝勤和」為「四梁」,「愛國愛家、善鄰善友、敬事敬親、知禮知行」為「八柱」的新的家風傳承體系。李鵬舉家庭的榜樣力量,鼓舞著更多的親友。他說,大家庭裡的所有人都很珍惜這些榮譽,大家一致商定,要以「家風傳承促進會」為基礎,搭建更多親友參與的「家庭文明共同體」。

  據了解,在這個已搭建的「共同體」裡,要求所有親友:

  ——大願景引領。每個小家庭都要有目標、有夢想,相互支撐,唇齒相依,榮辱與共。小家庭要融入大家庭、情系大家庭,增強吸引力、親和力和凝聚力。

  ——小起點漸進。堅持對「四梁」、「八柱」身體力行,從小處著手、小事做起,對孩子從小培養引導。

  ——多商議共享。凡事多商量、多奉獻,立下的規矩要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多向榜樣和先進模範人物學習;要多和身邊人分享,分享就是傳播、示範和引領,進而影響到更多的人。

  ——少攀比多進步。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家家情況各有不同、不能盲目照搬複製,更不能盲目攀比。要緊緊抓住少數關鍵人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大家同頻共振,不斷改進,與時俱進,共同前進,持續賦予文明家風新內涵。

  李鵬舉對記者說,「全國文明家庭」是榮譽,更是鞭策和責任,以後他將和更多親友組建文明家庭志願服務隊,設立文明家庭創業扶持基金,建立文明家庭傳承展覽館等,以此幫助和影響更多的人。

  「家風也是無形的力量,我們在轄區倡導明禮知恥、崇德向善、勤廉篤實的文明家風,大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以及創建文明家庭、尋找『最美家庭』、『家庭教育暖心公益行動』等活動,就是為了推動全社會建設好家庭、傳播好家教、弘揚好家風。」李鵬舉家庭所在的沁園街道主任張先軍表示:「下一步將會把鞏固和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作為街道『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一項,持續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全民素質提升。」

相關焦點

  • 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家風文化節」助推家風文明
    社會風氣天朗氣清,源於家風的純正那麼,如何傳承好家風家訓呢?走!小編帶您去瞧瞧~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講堂定期開展「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親子活動,將家風家訓的學習融入到親子閱讀中。,力洋表彰了部分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
  • 文明在身邊 | 傳承優秀家風 弘揚家庭美德
    8 月 13 日,記者走進南明區永樂鄉水塘村江西坡組的彭榮珍家庭,家庭成員紛紛表示,良好的家風成為了他們寶貴的精神財富&34; 彭榮珍說:&34;因為子女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彭榮珍家庭裡,重知識、愛科學的氛圍十分濃厚,家庭成員經常在一起探討知識,共同學習,家庭藏書近 100 冊。在生活中,家庭成員一直保持勤儉節約和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還能夠做到禮貌待人、行為文明。彭榮珍雖然年紀大了,但時常會在家裡讀讀書、看看新聞。
  • 郭志榮:傳承文明家風家訓,以書法的名義!
    1964年考入定襄中學,後回村務農,當過記工員,做過會計,不論做什麼,都能贏得村民好評。勞作之餘,他不忘練習毛筆字,從義務寫春聯到大街上現場賣春聯,他的書法日臻進步。張晉蘭 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打小練字,從不間斷,從傳承家風家訓到書寫家風家訓,是郭志榮一貫的堅持。
  • 「傳承優良家教家風家訓」我市舉辦文明家庭經驗分享會 傳承弘揚...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市精神文明創建大會暨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精神,1月9日上午,市文明辦、市婦聯聯合舉辦「傳承弘揚潮人好家教好家風好家訓——文明家庭經驗分享會」。活動現場,獲得第一屆廣東省文明家庭代表王璜、省「最美潮人家庭」代表李潔芝做經驗分享,引導我市市民爭做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培育好家風,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千家萬戶落地生根,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現場還為我市首批10個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授牌,向「汕頭市家庭教育講師團」講師頒發聘書。
  • 家中辦起家風傳承藝術館,一份家庭小報肩負起家風傳承!
    他說,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地方,他都深受著自己家風傳統的影響,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多年來,他以自己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為對象,進行了多種形式傳承家風的探索實踐,積累了一個個案例,形成了家風傳承的一片風景。他創辦了家庭小報和全國第一個以家風傳承為主題的家庭藝術館。他叫蔡紅傑,他為什麼要辦這樣一個藝術館,他的家庭還有什麼樣的家風故事呢?
  • 文明評論:傳承良好家訓,培育優良家風
    而家風是家族子孫體現出來的處事風範,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尚、風格,是一種有形和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家庭成員起著耳濡目染的薰陶作用。像孔子的「詩禮庭訓」、諸葛亮的「誡子格言」、司馬光的《家範》、朱熹的《朱子家訓》等,一直規範、鼓舞著後人為人處世、成長成才。其中的諸多精華,值得發揚光大。縱觀古今均重視家訓。
  • 文明在身邊 | 傳承好家風 做家庭教育的傳播者——記「第二屆貴陽市文明家庭」申立強家庭
    申立強家住烏當區新天路,他的家庭是一個幸福美滿、令人羨慕的四口之家。  申立強與妻子都出生在農村,畢業後兩人在偏遠鄉村當教師。在夫妻倆的教育生涯中,兩人通過認真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專業素養得到了較好提升,都曾被聘為中英西南基礎教育項目縣級教師培訓者,並最終以優異成績從縣城考入烏當區工作。
  •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五好家庭」龔小仙家庭:孝親敬老傳家風
    全國婦聯日前在北京召開了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暨家庭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和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揭曉電視電話會,表彰了999戶全國五好家庭、200個全國家庭工作先進集體、200名全國家庭工作先進個人,揭曉了999戶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廣信區旭日街道旭日村的龔小仙家庭被評為全國「五好家庭」榮譽稱號。
  • 制止餐飲浪費,弘揚勤儉家風!山東省廣大家庭積極踐行「餐桌文明...
    節約一粒米、一把面、一滴油,減少浪費、減少廚餘垃圾;家長先行示範,通過「大手」拉「小手」,言傳身教帶動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樹牢節約為榮、浪費為恥的家庭觀念;引導家庭成員自覺養成節約美德,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家庭生活方式。傳承美德,做弘揚時代新風的推動者。
  • 弘揚良好家風!柳州兩戶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 榮譽稱號
    原創 柳州市婦聯 柳州女性為表彰先進、樹立榜樣,充分展示廣大家庭良好精神風貌和婦聯組織家庭文明建設豐碩成果,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落小落實,2020年12月31日上午,全國婦聯在北京召開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暨家庭工作先進集體
  • ...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鶴峯縣周安秀家庭:科學教子傳家風
    最美家庭事跡展播|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鶴峯縣周安秀家庭:科學教子傳家風 2021-01-07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家庭美德 傳承良好家風
    家風是什麼?簡單說,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一個詞,一句話,乃至一個家的故事,都是家風的載體。  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家風,本期我們在市文明辦傳承紅色基因 堅守公私分明今年52歲的康秀兵,1986年11月參軍,198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妻子簡彩是本鋼冷軋廠的一名工人,兒子康天時在中建鐵投集團任職。  康秀兵告訴記者,自己可以說是出身於紅色家庭,爺爺是一名東北抗聯英烈,1936年12月因叛徒出賣,慘遭日本鬼子殺害,犧牲時年僅33歲。
  • 崇尚耕讀傳家 弘揚傳統美德 ——記「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劉育平...
    日前,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名單新鮮出爐,全國共499個家庭上榜,浙江上榜17個家庭。我區劉育平家庭憑藉優秀的家族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訓,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家訓指引 家風淳樸  「劉育平家庭一直在社會各界具有良好口碑。」許多熟悉劉育平的上虞人這樣評價。這位為文化事業奉獻40餘年的攝影師仍在發光發熱,用實踐踐行著他「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人生座右銘,他用手中的相機繼續記錄著上虞的點滴變化,為後人留下寶貴的光影回憶。而這一切與他家的家風家訓密不可分。
  • 家風家訓要不要傳承?天波楊府給出答案
    天波楊府給我們答案啦~ 家風、家訓是我國傳統文化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家規,是一個家庭或民族的傳統風尚;家風、家訓也是一個家族代代傳承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行為準則。 為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廣大家庭傳承良好家風家訓,推動形成崇德向善、互助友愛、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
  • 重家教 樹家風 傳家訓 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10月31日,由西安市婦聯、曲江婦工委主辦的「綠色家庭迎全運 美麗西安巾幗行」活動啟動。通過女性帶動家庭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領全市家庭堅持綠色發展,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廣大婦女在傳播良好家風、傳承家庭美德、弘揚社會新風尚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 以良好家風涵養社會風尚,禪城家庭文明建設登上「學習強國」
    中華家訓家風源遠流長,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力量的精髓,同時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11月18日,紫南村廣府家訓館掛牌成為首批「佛山融愛」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時隔五日,便迎來了玫瑰小學一年級師生和家長前來參觀。文明校風、文明鄉風、文明家風有效交融交織。
  • 解淑貞:用詩歌傳承優秀家風
    6月6日一大早,杏花嶺區勝利東街社區居民解淑貞,就將自己剛創作的關於傳承優秀家風的詩歌,發到詩友群中,和大家分享。出於對詩詞的喜愛,解大娘一直用詩歌向晚輩傳承家風家訓,在鄰裡之間傳為了佳話。「這次,我共創作了3首關於傳承家風的詩,歡迎大家點評。」解淑貞隨即將3首詩發在了詩友群中。
  • 廉江:傳承好家風 弘揚好家訓
    此次活動傳播了三個「好家風好家訓」的家庭理念:一是當好文明家庭的建設者,家庭要堅持傳承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傳統家庭美德;二是當好文明家教的引導者,父母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緊緊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抓住家庭、家教、家風三個環節,傳播真善美,弘揚正能量,以小家庭的和諧共建大社會的和諧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文化:市婦聯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在全...
    「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共收集渭南市各界人士家風家訓書畫小品100餘幅。展覽還編輯出版了《薪火相傳》讀本2000冊,為渭南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傳播傳統優秀文化、傳承弘揚優良家風家訓發揮作用。目前巡展活動已順利開展六期。
  • 西安高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良好家訓家風
    西安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宣講活動全國道德模範陳若星為孩子們講述家風故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因素。倡導大家傳承好家風、弘揚真善美,爭做崇德向善、孝老愛親、文明守禮的新時代好少年。曾榮獲中國優秀新聞工作者、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全國最美家庭。2013年,陳若星榮登「中國好人榜」。2015年10月13日,陳若星被評選為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孝老愛親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