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2:49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 記者 金偉
日前,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名單新鮮出爐,全國共499個家庭上榜,浙江上榜17個家庭。我區劉育平家庭憑藉優秀的家族傳承、良好的家風家訓,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家訓指引 家風淳樸
「劉育平家庭一直在社會各界具有良好口碑。」許多熟悉劉育平的上虞人這樣評價。這位為文化事業奉獻40餘年的攝影師仍在發光發熱,用實踐踐行著他「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人生座右銘,他用手中的相機繼續記錄著上虞的點滴變化,為後人留下寶貴的光影回憶。而這一切與他家的家風家訓密不可分。
「1989年5月,我們的父母給6個子女留下『五必示兒』: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財必清廉,希望子孫後代繼承、發揚父輩們的優良傳統。」說起家訓,劉育平娓娓道來,他說他們大家族素來崇尚耕讀傳家,這份家訓也成了家人日後做人做事的準則,也給劉家後代子孫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劉育平的父親劉祖香是我國著名茶葉專家,早年參加革命,為新中國茶葉科學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90年代曾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世紀50年代,劉祖香作為當代茶聖吳覺農弟子調到上虞,開始在上虞茶場墾荒種茶。「父親畢生事茶,殫精竭慮,多年後的今天,他熱愛茶葉事業的那份專注與執著也一直影響著我和家人。」劉育平回憶道。
堅守教誨 勤奮耕耘
說起和攝影的最初邂逅,劉育平告訴記者,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父親劉祖香有一架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相機。上初中時,他就有機會嘗試拍攝。那時拍攝的一些學工學農學軍的照片,依舊完好保存。1988年9月,他考入浙江農業大學文化函授專業,在為期一年的藝術攝影進修過程中,他學到了許多理論知識,更積累了不少貨真價實的實踐經驗。
40餘年來,劉育平始終牢記父母的教誨。作為黨的文藝工作者,他以「謳歌時代、服務人民」為神聖使命,深入生活,勤奮創作,義務為民攝影累計人次已超1萬餘人,先後有1200餘幅攝影作品在國內外報刊發表、展出、獲獎,並主攝《浙江》《越中名人譜》《茶聖吳覺農》等20餘部書刊發表出版。他曾榮獲浙江省「德藝雙馨」優秀攝影家、浙江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和上虞市文化工作特別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2012年,劉育平從文聯的領導崗位退休。為感謝黨和人民一直以來的信任,他帶著相機跑在活動一線,用拍攝照片的方式回饋大眾的支持和厚愛。他說,計劃將所有攝影底片交給檔案館保存,讓更多人通過影像資料重溫上虞那些艱苦卓絕的歲月。同時,他成立了「攝影藝術沙龍」,並籌集經費,組織攝影採風、比賽活動,以期發現新人,切磋技藝,壯大隊伍。
傳承家訓 砥礪前行
「非常榮幸獲得殊榮,這將進一步激勵我們全家每一位成員繼續努力,在各自崗位上勤奮耕耘,傳承家訓,將傳統家庭美德發揚光大。」劉育平感慨,家中三代均為共產黨員,且家庭成員長期耕耘在科教文一線。其母親趙合軒曾歷任嵊州百年名校錦水小學校長,妻子劉蘭芳歷任鄉鎮文化站站長,兒媳胡曉欽系中學美術教師,她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各自為文教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兒子劉盼深受良好家風薰陶,接過父親的衣缽從事新聞攝影工作,用光影藝術傳遞正能量,講好中國生動的故事。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冒著生命危險奔赴地震現場採訪,拍攝了大量的珍貴影視作品,被評為謝晉文化突出貢獻獎。
到目前為止,劉盼已有150餘幅新聞圖片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國家級主流媒體發表和錄用,曾先後榮獲浙江省青年崗位能手和浙江日報「浙報先鋒」好支書等榮譽稱號。
16067981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