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主要內容

2020-12-17 綜投網

  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臨近年底,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

  在此關鍵時點,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為「十四五」開局劃出重點,令人關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2021年將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會議首提「需求側改革」、「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傳遞了重大信號;同時,強調整體推進改革開放,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供需兩端發力

  會議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專家認為,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涉及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會議強調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是從經濟運行系統性角度來謀劃發展,重點是從供需兩個角度解決制約供需平衡的堵點、斷點和難點,這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態勢良好,但需求端的恢復慢於供給端,「三駕馬車」的恢復也並不均衡。疫情抑制了消費傾向和消費預期,相對於投資和進出口的恢復速度,消費恢復明顯滯後。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張連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內需不足導致供需兩端出現溫差。當前,我國消費需求恢復緩慢、投資需求內生動力不足,需求勢能減弱可能進一步向生產端傳導,制約經濟反彈高度,成為經濟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張連起表示,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給恢復難以長期持續,企業前期訂單耗盡後停產減產的可能性較大,需謹防供給需求「雙萎縮」風險。

  那麼,如何同時注重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從供給方面來看,要把改革的關鍵一招用好,在深層次改革上取得重大進展,加快完善支持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從需求方面來看,牢牢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進一步釋放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強大潛能,緊密協調好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做好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把國內市場的活力充分動員出來。

  恆大研究院分析師任澤平表示,需求側改革對當前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的邊際效益最大,增強消費和投資新基建是最重要抓手。從需求側改革內涵來看,一是著力點轉向擴大有效需求,提高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疫後中國經濟恢復生產端快於需求端,核心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2016年以來供給側改革已取得顯著成果,需求端改革可以帶來經濟結構優化和提質增效的效益最大化。二是從供給端發力,供給創造需求,創新激發潛在需求。需求側改革更需要依託於增量市場的拓展,而非存量市場的代替。

  首提「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明確未來一段時間的監管態度和工作重點。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歷史上的壟斷,多屬於國有壟斷,處在石油、電信等國計民生相關領域,各方面風險是國家可控的。現在,形成了新的壟斷,處於大數據、網際網路等領域,這些壟斷是否會損害老百姓、中小企業利益,是政策層面需要考量的。像部分網際網路平臺,藉由資本力量,涉及領域越來越廣,形成新的「大而不能倒」的公司,資本無序擴張可能帶來風險。

  張連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網際網路壟斷很容易帶來財富的「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富者更富。例如最近網際網路巨頭企業、資本相繼投入大量資源,採用熟悉的套路入局生鮮社區團購:先補貼、後壟斷。網際網路又一個風口呼之欲出,卻引來了眾多爭議。

  反壟斷旨在抑制市場負外部性,鼓勵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防範系統性風險。近期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相關的政策密集出臺,主要官員密集發聲。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對外公開徵集意見,「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問題面臨嚴監管。

  12月8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要關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和科技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必須關注這些機構風險的複雜性和外溢性,及時精準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行業集中度提升,這是經濟成熟的標誌之一。但資本市場上「贏者通吃」的局面,可能阻斷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生存。網際網路企業發展過程中,因為監管沒跟上行業發展,帶來監管套利行為,可能帶來資本無序擴張。當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仍然是不能突破的底線,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應當的。

  改革開放對衝發展的不確定性

  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會議要求,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看似是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無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補齊經濟發展短板弱項,還是充分利用我國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都要靠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張連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整體推進改革開放」核心意思應是抓住全方位、深層次、高水平改革開放這個關鍵要素,對衝不穩定不確定性。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穩步恢復,但仍存在較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

  此次會議特別提到了「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金融風險近來屢屢被提及,近期多位監管層人士密集發聲穩槓桿、防風險,表明疫情過後的貨幣政策將顯著加大防風險考量。

  郭樹清在《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中指出了現階段的一系列風險隱患,如房地產「灰犀牛」、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復燃、銀行業不良資產反彈、一些中小金融機構資本缺口加速暴露等。

  央行行長易綱在《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中則提到當前「金融監管和風險處置中的道德風險問題依然突出,市場紀律、破產威懾和懲戒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以社會穩定為由倒逼中央政府、中央銀行承擔高昂救助成本的問題仍未根本扭轉」。

  此外,永煤事件後,監管層立即表示將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提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完善債券違約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

  張連起告訴第一財經,潛在金融風險的確不容忽視。2020年前三季度,廣義貨幣增速高出GDP名義增速9.5個百分點,總體槓桿率和分部門槓桿率出現反彈,金融機構壞帳風險需高度重視。中小銀行風險加速積聚,城商行、農商行的信貸資產質量承壓更大,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在較大型商業銀行更集中。疫情下企業主營業務下滑、收入回款變差,財務費用上升,導致現金淨流入縮減,償債資金來源減少,企業債違約風險將有所上升。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主要內容解讀
    12月16日至18日。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謀劃著中國經濟發展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提出2021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重點任務,為開局「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定向領航。
  •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要內容解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
  • 如何讀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去年此時,我們發表了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解讀報告(《如何理解貨幣政策從鬆緊適度到靈活適度——去繁從簡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大看點》),在其中我們專門用一章的篇幅來解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的範式,提煉了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方式方法。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五大信號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五大信號   摘要:就在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放眼2021年房地產
    從重要性程度來說,一般是中央會議最高,其次是常設性的全國型會議,再次是全國型的專門會議,最後是國家部委召開的系統內會議。這些年,許多的全國性會議都升級成為中央級會議,比如每年備受矚目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在18大後,由全國經濟工作會議升級而來。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大看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the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風向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對今年經濟形勢作出總結,對明年經濟工作進行定調,並對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作出部署。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鍵詞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為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確立了路線圖。會議釋放了哪些重磅信號,與大家的生活都有什麼關係?我們梳理了會議的幾個關鍵詞。 12月21日,長達四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順利閉幕,中央領導人在會上承諾採取措施推動改革和創新以確保2016年經濟穩定增長。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八大信號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到18號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講話。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
  •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中國經濟發展新航向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張德勇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2021年經濟工作。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建黨100周年的日子,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一張圖讀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一張圖讀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時間    每年11月中下旬或12月上旬、中旬召開。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來年經濟工作後,隔一周左右時間召開。1994年11月28日首次召開,之後未曾中斷。1999年召開時間最早,為11月15日。2012年召開時間最晚,為12月15日。    會期一般為3天,2012年最短為2天。    地點    1994年以來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華社播發的稿件表述都是「在北京舉行」,未提及具體地點。
  • 5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樣勾勒經濟政策的框架圖
    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2019年的會議進一步明確「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提前進行戰略謀劃和布局,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特徵。
  •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九大政策信號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經過5年持續奮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完成。會議強調,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 九圖速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我們全面貫徹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推進改革,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引導形成良好社會預期,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經濟形勢總的特點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質量和效益提高。
  • 中銀研究: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2021年我國經濟六大趨勢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會議肯定了過去5年取得的成績,尤其是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何強調解決好種子問題?
    每到歲末,黨中央都會召開一場高級別經濟工作會議,總結當年經濟工作、研判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來年經濟工作。這個會議不僅關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走向,還將影響14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恰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的關鍵節點,放眼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全球經濟衰退的特殊背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瞄準「十四五」開新局,這次會議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部署了明年要抓好的8項重點任務。  這其中,「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引人注目。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到解決種子問題,還是首次。
  • 中建集團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中建集團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2020-12-21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政經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房地產關鍵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 整頓租賃市場秩序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會議提出,要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⑦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1年經濟工作中的八項重點任務,「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被列為其中一項,引發各界關注。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迅速發展,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快速壯大,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啥民生看點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啥民生看點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這些鮮明信息
    每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是吸引海內外關注的目光。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政新聞眼》在會場仔細聆聽,許多信息和感受,迫不及待想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