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3時,2020年上海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滬舉行,我校教育學部崔允漷教授榮獲「2015-2019年度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並接受表彰。
崔允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擔任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學教師培養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課程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國際課程研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任《全球教育展望》雜誌編委會主任,《教育大辭典(課程論卷)》主編。2014、2018年連續兩屆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9年榮獲「上海市育才獎」。2019年9月10日,崔允漷作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個人代表出席在人民大會堂的表彰大會,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集體接見。
師從著名教育學家瞿葆奎教授,崔允漷1993年博士畢業留校工作至今,共培養了70多位研究生,為我國課程與教學研究領域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作為教師,崔允漷以教書育人為天職,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來源於信念。他指導的首個教育博士生的畢業論文被評定為全國首屆教育博士優秀論文(全國共10篇);在培養的學生中,有3位獲得市級優秀學位論文;10位獲得國家留學獎學金;7位獲得「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稱號;11位學生畢業後在全國重點大學任教。
曾有位外省市考生,當年5月拿到華東師範大學免試直升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後,隨即查出身患絕症。負責招生的老師覺得很為難:招進來怎麼辦?讓誰做導師?能不能畢業?……便電話崔允漷。崔允漷毫不猶豫地答覆:「那當然要招,如果不招,這對學生來說就是雪上加霜了,打擊太大了。如果真的沒人帶,且學生本人願意的話,我來帶!」崔允漷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師者本色、仁愛之心的自然流露。不僅自己親自帶,崔允漷還組建團隊從不同角度做好這位學生的心理疏導和學業幫扶,讓其得以順利畢業。
崔允漷熱心教育公益,作為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理事、課程發展首席專家,他聯結各類教育教研部門、專業機構, 包括公益與商業方面的力量,堅持11年開發公益夢想課程,服務中西部4230所中小學,推動教育生態優化的共創與發展,為一線師生提供有品質保障的課程服務系統產品,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崔允漷經常說,自己的專業發展源於信念:為課程,為學生,為未來。不僅如此,他希望每一位學生,也應該確立自己的信念,專業只要有了信念,才會有發展的方向和力量。
上世紀90年代,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OISE)進修回國的崔允漷深刻意識到學校課程集中體現國家意志,承載國家教育理想、教育目標與內容,決定民族的未來,是涉及「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國家戰略問題。於是,他開始與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合作開發校本課程,籌劃學校課程變革,一同改變了課程結構,對各類課程進行有機整合,開發出科學素養類、人文素養類、身心健康類、生活職業技能類等四大門類54門校本課程,創建了國內最早的校本課程開發產品。該校成為中國校本課程發源地,無錫市惠山區也因此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
2002年起,崔允漷團隊拓展實踐規模,與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實驗學校等多所學校合作,繼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校課程規劃,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學校課程規劃與實施》著作;持續開展聽評課研究,聚焦課堂觀察,引領中小學校本教研。集中力量研究國家課程校本化,出版專著《學校課程實施過程質量評估》,明確提出了教師、方案與學生三要素互動的學校課程實施過程理論。此項專著被評選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40本書」之一,獲第八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崔允漷率領團隊始終堅持「基層探索與頂層設計、本土行動與國際視野相結合」開展研究和實踐。他們歷經13年,通過與不同層級與類型的學校、不同層面的教研機構與教育決策部門持續合作,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課程發展實踐模型;再用9年時間進行推廣,形成了我國中小學課程發展的基本樣態,為國家課程改革政策在學校一級的落實提供了可行的路徑與本土的案例。如此長達20多年的實踐探索,逐步釐清和攻克了在中國大地上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點和難點。這些成果對於全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課程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多年來,崔允漷始終致力於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頂層設計,起草審議國家課程改革的重大政策文件,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及其修訂等。他擔任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專家組組長,和國家教材委員會歷史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面向全國1.8億中小學生和800萬基礎教育教師開展工作。
崔允漷合作領銜起草了中國教育史中第一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頒布),牽頭引領新一輪基於標準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國家教材委員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及教育部有關司局對他的傑出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截止2019年底,收到的相關證明、聘書和表揚信達29份。
崔允漷是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掌門人,在他的主持下,基地於2010年、2015年兩次在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評估中均獲得優秀等級;2016年,基地被評為「上海市立德樹人課程方案基地」;2017年,憑藉突出優勢正式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2018年被評為「華東師範大學首批立德樹人教師團隊」。2019年,崔允漷遞交的兩份諮詢報告《關於控制班級規模的政策建議》《呼籲加強省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管理》。經教育部推薦、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評定,崔允漷當選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理論界)。
為向世界講好課程改革的中國故事,堅持踐行「中國經驗,世界共享」的理念,崔允漷率領團隊每年主辦上海課程國際論壇;組織中國學者參加世界課程大會;與史丹福大學Lee Shulman共同擔任總主編,組織國際著名的出版社Springer合作出版「Curriculum Reform and School Innovation in China」書系(一套共20本),積極與國際課程共同體分享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為世界課程改革事業貢獻中國力量!
· 圖文來源 | 教育學部、本人
· 文字整理、圖文編輯 | 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