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崔允漷:新時代 新課程 新教學

2020-12-25 騰訊網

題目:新時代 新課程 新教學

來源:2020年第18期

作者:崔允漷

引用該文獻:崔允漷.新時代 新課程 新教學[J].教育發展研究,2020,(18):時評.

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黨的十九大鄭重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樣一個即將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對作為「國之大計」的教育有什麼需求?黨和國家領導人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已經作出了重要論述:我們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一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為包括基礎教育課程在內的新的教育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作為學校教育系統中的專業實踐,課程承載著國家意志與理想、傳承文化經典與精華、統籌育人藍圖與實踐,專業地回應了「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下,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已於2017 年底頒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目前正在修訂過程中。新一輪課程修訂最大的突破是緊扣新時代新要求,聚焦課程育人,凝鍊每門課程的核心素養。新課程以核心素養為綱,全面規範了課程目標、內容、教學與評價,切實提高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育人質量。

新課程需要與之配套的新教學。如果說核心素養是每門課程的靈魂,是學科教育之「家」,「新教學」就是指向於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上海現代新課程研究發展中心新教學專家團隊經過深入研討與專業提煉,將「新教學」的典型特徵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素養本位的單元設計。課程或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學了該門課程或學科之後逐步養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它超越了「雙基」和三維目標,突出育人目標的整體性、發展性、情境性、實踐性與反思性。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學設計的站位,不能立足於一個個知識點、主題、課時,而應圍繞核心素養的培育,將學生要學的知識與技能結構化為一個個單元。這裡的單元不再是內容單位,而是學習單位,其實質就是一種課程——確切地說,它是一種至少指向某一素養目標的微課程。其目標是要超越知識點的了解、識記與簡單應用,關注整合的素養目標,追問掌握了知識與技能之後能做什麼事。可見,掌握「雙基」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利用「雙基」育人。

真實情境的深度學習。核心素養具有情境性、實踐性,這意味著課程改革不只是「改課」「換教材」,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新教學需要反思習以為常的「聽課、刷題與考試」三件套,倡導項目化、對話式、探究型、重實踐的教學方式。它要求打通知識內容與生活世界的壁壘,借用真實情境的介入,促進知識的條件化與情境化,以實現高階目標、高度投入的深度學習。它強調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注重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倡導具身學習、累積學習與反思學習。要求我們意識到「怎樣學」與「學什麼」對於育人同樣重要,並深刻反思「用不言語的方式學英語」、「用不道德的方式教品德」、「用不科學的方法學科學」等錯誤做法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問題解決的進階測評。核心素養規定了課程或學科學業質量的維度(內涵)與水平(進階),這要求新評價必須摒棄原先習慣以「雙基」掌握為評價目標、以知識點為測試單位的「雙向細目表」,規劃基於學業質量的測試藍圖,並建構測試目標、內容範圍、主題代表、難度水平與表徵的一致性。要求重建試題屬性,強調「在什麼情境下運用哪種類型的知識能完成何種任務」。要求重新審視「標準答案、唯一答案」的利弊,變革評分方式,突出過程評價,推進表現性、真實性評價。特別是,測評不能再停留於對學習做判斷、下結論,而要用於支持教師的教學改進,引導學生的素養提升。

混合學習的智能系統。核心素養是指向未來的,同樣,支持核心素養培育的工具與環境也必須與時俱進。隨著21世紀智能設備的迅猛發展,學校不能成為技術的孤島,教師也不能只靠「三一形象」(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謀生,新教學必須敞開懷抱,主動擁抱新技術。然而,20 多年來線上學習的經驗證明,線上學習解決不了學生學習動機與社會情感發展問題,新教學需要立足智能系統來創建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學習,發揮線上與線下學習的不同優勢;需要整體提升教學工具與學習環境的技術含量,增強學習的交互性、合作性與探究性,記錄豐富的過程數據;需要最大化地滿足「異」學習,通過解決「異學習」的問題來解決「學習差」的問題,實現因材施教的升級,從而培育每位學生適應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

轉自:現代課程網

聲明:本文僅作為學術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萬分感謝!

往期乾貨 重點推薦

相關焦點

  • 崔允漷: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建構「新教學」?
    新目標要求教師提升教學設計的站位,從「知識點」上升到「能運用知識做事即指向素養的課程單元」,這必然會涉及教學方式的同步變革
  • 專家解讀 | 崔允漷教授談新課標新高考如何建構「新教學」
    △ 崔允漷 教授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所長、博士生導師素養本位的單元設計
  • 新教學新設計|崔允漷: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
    崔允漷,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核心成員。新目標召喚新教學,新教學需要新設計。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明確了各學科教學的邏輯起點是學科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目標從知識點的了解、理解與記憶,轉變為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的培育,這要求教師必須提升教學設計的站位,即從關注單一的知識點、課時轉變為大單元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學科知識點的碎片化教學,才能真正實現教學設計與素養目標的有效對接。那麼,教師如何依據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大單元的教學設計呢?
  • 崔允漷 張民生 陸志平: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有哪些變化?
    2018年年初,教育部正式印發修訂後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這意味著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已進入到了全新的階段。站在這個新的階段上,教育工作者該如何理解這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如何落實新的教學?如何面對新高考?……針對教師最關心的這些課改話題,《普通高中新課程解讀20問》應運而生。
  • 崔允漷:新高考背景下,教師要從三個維度建構「新教學」
    本文整理自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在「第二屆全國思維型教學大會暨思維型教學優質課展示——聚焦情境與問題」上的分享。 如今,我們國家新一輪的義務教育課標的框架已經定了,國家計劃在2021年頒布新的課標方案。
  • 新課標解讀|張民生、崔允漷:課程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新課標解讀鏘鏘三人行系列內容來自《普通高中新課程解讀20問》。本文解讀的是普通高中課程設計中的原則問題,由張民生教授和崔允漷教授的對話整理而來,略有編輯。崔允漷:這次普通高中課程設計的修訂原則,有兩條非常鮮明,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要反映時代的要求。
  • 勞模風採 | 崔允漷:為課程,為學生,為未來
    12月2日下午3時,2020年上海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滬舉行,我校教育學部崔允漷教授榮獲「2015-2019年度上海市先進工作者」並接受表彰。崔允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 【高中部】兵團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通識培訓活動順利開展
    為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促進課程、教材、教學、考試、評價、招生等環節有機銜接,兵團普通高中自2021年秋季開始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使用新教材。 為全面提升教師新課程學習能力,2020年10月兵團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培訓通識培訓正式開始。
  • 開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新局面: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那麼,在未來一段時期,怎樣更好地落實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實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和新評價?我們邀請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和一線資深教師共同探討這一話題。,頒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 華東師大崔允漷教授專家團深入鄭州回中指導學歷案教學
    崔允漷教授帶領的專家團隊面對面答疑現場。如何深化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怎樣創造學歷案教學的本土模式?如何引領教師走向更專業的教學之道?帶著對這些教育問題的不斷求索,鄭州市回民中學(下稱鄭州回中)於5月19日邀請新課程標準的編制參與者、全國學歷案聯盟理念技術創設者、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崔允漷教授專家團隊到校做專業指導,為學歷案教學實踐答疑解惑,為教師專業成長指點迷津。
  • 觀點||關於新時代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
    石堅 (2016) 指出, 我國過分突出英語教學的工具性和語言知識技能, 忽視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 等等。這些觀點雖然尖銳, 卻反映了我國英語教育堪憂之現狀。在這裡, 我更願意談的是, 我國英語教育在新時代面臨哪些挑戰。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那麼,在未來一段時期,怎樣更好地落實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實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和新評價?我們邀請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和一線資深教師共同探討這一話題。始終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過程、質量標準、評價考試等方面一以貫之,明確使學生具有21世紀所必備的核心素養,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途徑。 三是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
  • 新時代英語專業文化課程教學創新探索
    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將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同時也標誌著中國進入了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新時代。在新的歷史定位中,服務於國家的外語教育必然要進行重新規劃。    成都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學校」)創辦於1956年,經過6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以理工為主、以多學科專業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
  • 《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叢書: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十八大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文件,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這些文件的陸續出臺,以及考試趨勢的變化,給普通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為本的新教學」這一政策要求,成為學校和一線教師所必須面對的新課題。那麼,在未來一段時期,怎樣更好地適應教育教學改革和考試改革的要求,實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和新評價?
  • 觀點|盧麗華 於明業:基於新時代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
    勞動教育課程必須積極回應時代需求,融入新時代的元素,充分體現新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和勞動精神,以傳播和教授新時代的勞動理念、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育內容,努力保持自身的生命力,實現自身的教育意義。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生動靈活、富有朝氣和時代感的新勞動教育課程。
  • 資訊 | 新課程 新教材 新教學 新教研 新評價——虹口區2020年高中教學工作會議
    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問題,在問題解決中滲透數形結合、函數思想、從特殊到一般和轉化與化歸。李老師的教學組織靈活多樣,通過「研究什麼?怎麼研究?還有什麼可以研究?」 引領學生思考體會學習的本質。為大家帶來了一節精彩的「雙新」課堂。
  • 開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新局面——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新課標新高考...
    原標題:開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新局面——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崔允漷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核心成員始終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過程、質量標準、評價考試等方面一以貫之,明確使學生具有21世紀所必備的核心素養,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途徑。 三是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
  • 新時代 新階段 新徵程——北大光華教學改革
    新時代 新階段 新徵程北大光華本科、研究生教學改革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AI+5G驅動的智能雲連接時代來臨,新冠疫情引發深刻變化。新時代、新階段、新徵程,光華管理學院主動變革,提出「科學、創新、實踐、情懷」的新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學生擁有知識的厚度、思想的高度、行動的力度、做人的溫度。改革新理念:科學·創新·實踐·情懷首先是「科學」。北京大學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喊出了「德先生」、「賽先生」的口號,科學訓練與專業學習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顯得更加重要。
  • 論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課程建設
    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化,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主要實現途徑之一。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化是一個有機的系統,需要明確勞動教育課程的界定和基本要求,並編寫和完善以勞動科學為內容的教學教材,整合課程體系,從而切實保證勞動教育課程化的實施。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勞動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要求。
  •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領航計劃」首期研修開班
    堅持把普通高中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基礎性工程,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並不斷完善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適應的課程與教學管理制度,強化支撐體系,落實保障措施,推動新課程穩步實施,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學科關鍵能力的提升。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 呂玉剛呂玉剛從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工作機制三方面作了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