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獅子頭,口感鬆軟,是揚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2020-12-25 花弄

揚州獅子頭可是出道後的藝名,沒經過包裝前,名字叫葵花大斬肉。顧名思義,那時的肉丸,完成時應該是葵黃色的,所以才叫葵花肉丸、葵花斬肉。由此可見肉丸是清燉的,這也符合淮揚菜清淡口味的特點。所謂的「獅子頭」就是丸子的一種,用豬肉製作的肉丸,又大又圓。真正的獅子頭,其形應該如同中國古典園林中石獅子的頭,凹凸有致。那是因為肥肉丁和瘦肉丁在湯裡燉久了之後,變形程度不同的緣故。紅燒,清蒸,無論哪種烹飪方式都雅俗共賞,老少皆宜。

揚州獅子頭

獅子頭是國宴名菜,在中國做法眾多,各地菜系多有改版和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聞名的紅燒獅子頭是國人逢年過節的喜愛食物,俗稱四喜丸子,取吉祥之意。最有名的獅子頭要數淮揚菜裡的紅燒獅子頭,是淮揚人們的家常菜和口味菜。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遊北岸,江淮平原南端。自古以來,揚州不缺文人墨客的詩歌與豔遇,清新雅致的樣貌吸引多情的詩人,生發無限的美食,成為了煙花三月的勝地。揚州美食有著名的揚州三頭,即拆燴鰱魚頭、扒燒整豬頭、紅燒獅子頭。

揚州獅子頭

「獅子頭」只是描述了一個外形,而且傳到域外的中餐館,直譯起來還容易鬧笑話;「肉圓」描述了外形,也說明了食材,但好像嫌直白了一點;而「斬肉」就不一樣,不僅點明了主要食材,而且一個動詞「斬」字,就形象地表述了這道菜的主要製作過程,相當的地道,相當的精煉,也相當的傳神。其實揚州話當中,類似如此簡潔的表述,還有許多,比如普通話「你在幹什麼呀?」揚州話只要說一個字:「撾?」只不過,外地朋友不一定能聽得懂哦。獅子頭常見做法有紅燒、清蒸、清燉等三種,主要原料是前腿夾心豬肉,三分肥,七分瘦;配料有胡蘿蔔、藕、荸薺、青菜、豆腐等,佐料有蔥、姜、澱粉、油、醬油、料酒、胡椒粉等。豬肉剁成肉泥,細如米粒,拌蔥、姜等,順時針攪拌至有黏性,摔打到有彈性,用手捏成拳頭大小的肉丸子,每個大小相同,在油鍋中炸至金黃,加高湯或水以文火燜煮十分鐘至熟透,肥瘦適宜,肉香四溢。

現在做獅子頭多用瘦肉,風味稍遜。清蒸獅子頭蒸前在盤上放好墊子,如筍、茭白,把獅子頭輕輕擺放在墊子上面,約蒸半個小時,將盤子上的浮油去掉,做到湯清,力求不見油花。蒸熟後換盤,點綴一些蔥段即可上席。

揚州獅子頭

清代童嶽薦《調鼎集》卷一云:「大肉圓:取肋條肉,去皮,切細長條,粗斬,加豆粉少許作料,用手鬆捺,不可搓,或油炸,或蒸,襯用嫩青(菜)。」又,林蘇門《邗江三百吟》卷九云:「葵花肉丸:以肉細切、粗劗為丸,用葷素油煎成,如葵黃色,俗雲葵花肉丸。」可見清朝時期,獅子頭的製作方法就已經在揚州地區廣泛傳播,現在揚州民間仍有人稱獅子頭為「葵花斬肉」。2008年1月,淮揚菜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獅子頭就是淮揚菜的傑出代表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獅子頭的做法也越來越多,最出名的是蟹粉獅子頭,先將螃蟹蒸熟,剝出蟹黃蟹肉,剁碎了再與肉粒一起攪拌,將肉香與蟹鮮完美地融合,宋代詩人楊萬裡為此寫過「卻將一臠配兩蟹,世間真有揚州鶴」的句子,把能夠品嘗螃蟹斬肉的美味,喻為「騎鶴上揚州」的神仙,可見對其鍾愛到了何種程度。現代人講究養生,在肉粒中加入切碎的荸薺和香菇,吃起來會更清淡爽口,健康營養。

揚州獅子頭

製作獅子頭時,肉的選擇很重要。可以選用五花肉或者前夾肉,前夾肉比五花肉更加緊實,注意要挑選肥四成,瘦六成的豬肉。原味獅子頭最基本的吃法就是清蒸或者清湯小火慢燉。簡簡單單加幾顆青菜同煮,燉好後就是肉美湯鮮,香氣誘人。如果喜歡濃鬱口味的朋友們,還可以做成紅燒獅子頭。將肉丸子炸至外表金黃,出鍋後淋上芡汁,撒上蔥花,也是一道絕妙美味!揚州獅子頭,口感鬆軟,肥而不膩,是揚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小夥伴們,你吃過揚州獅子頭嗎?

延伸 · 推薦

揚州特色名菜「揚州乾絲」,口味鮮美,你吃過嗎?

揚州鹽水鵝,質感松嫩,肥而不膩,你吃過嗎?

崑山人美好的一天,是從一碗奧灶面開始的!

鎮江鍋蓋面,鮮香醇美,你吃過嗎?

鎮江餚肉,口味香醇,油而不膩,你吃過嗎?

相關焦點

  • 揚州獅子頭
    淮揚菜中的「獅子頭」,地道的揚州人,稱之為「斬肉」,也有稱作「肉圓」的,不過我覺得,還是「斬肉」最為貼切。因為刀斬出來的,是一個個肉粒,儘管迭成了肉圓,但中間是有縫隙的,這樣汁水就可以含在裡面,可以做到真正的入味,咬上一口也很鬆軟;而絞出來的是肉泥,全部黏在一起,汁水就沒法進去,口味當然就不一樣了。
  • 一個東北女人有關揚州獅子頭的記憶
    【「拾味揚州 世界美食之都的100個細節」徵文選刊】文/小魚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但到了揚州,我仍然要去尋味那裡的美食。花壇旁邊是個布置得與個園並不一致的「揚州炒飯」店鋪。因女兒叮囑到揚州就要吃揚州炒飯,剛好怕沒吃飯逛園子有些虛慌,就點了一小份炒飯,一個獅子頭。人的兩面性在我身上的體現就是:我到外地寫給別人看的是詩,自己惦記的是吃。而早上吃獅子頭的緣故卻是因為我覺得炒飯有一點幹,應該有湯才好,店家說沒有別的湯,獅子頭裡有湯。
  • 8000隻揚州「獅子頭」為江蘇援鄂醫療隊送去家鄉味道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陳瑜) 連日來,江蘇援鄂醫療隊不斷收到「特殊禮物」,其中,8000隻「揚州獅子頭」以其濃濃的「家鄉味道」特別溫暖人心。2月20日早晨,由揚州揚子江集團帶隊組成的10名揚州大廚後方保障組出發前往武漢,負責揚州市赴武漢醫護人員的日常餐飲,為他們烹製營養、健康的淮揚美食,讓他們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戰「疫」。此後,揚州冶春食品公司第一時間與前方保障組接洽。既要保障揚州醫護餐飲「中央廚房」正常運轉,又要考慮到在當地外出採購存在一定風險,決定在揚州統一配送食材。
  • 舌尖上的歷史,江蘇省揚州篇,皇帝的佳餚
    說起揚州市的美食,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揚州炒飯,幾乎全國各個地方都有揚州炒飯的身影。那麼除了揚州炒飯,大家是否還知道下面的這些美食呢?第一道:三丁包子三丁包子的歷史由來已久,據說起源於清朝的乾隆年間,曾經是一位揚州的廚師為乾隆做的早餐。
  • 爽滑順口、肥而不膩的蟹粉獅子頭,味厚湯清的揚州名菜
    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江蘇揚州有一個漢族特色傳統美食——淮揚菜,而蟹粉獅子頭便是淮揚菜的代表菜系。對於小編來說,蟹粉獅子頭有一種松香口感,更讓人覺得滿口的肉卻不膩,其中更是富含多式多樣的維生素及人體所必須的胺基酸,可謂是營養豐富,是醫院需要補充營養的患者最好的食物來源之一。
  • 舌尖上的美食揚州「獅子頭」 乾隆超喜歡吃,傳說中的宮廷御用!
    作為美食愛好者,中國美食值得我們去發現和發揚,本期阿P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江蘇揚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獅子頭。每逢節日團圓或是親朋聚會,餐桌上出現機率比較高的就要屬紅燒獅子頭或是四喜丸子了。從顏色上看這兩道菜看起來差不多,如果不告訴菜品的名字,我想可能都分不清楚呢。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說說這「獅子頭」。
  • 揚州獅子頭是傳統淮揚菜,自己學著做的也不錯呢,非常好吃
    揚州獅子頭揚州獅子頭是傳統淮揚菜自己學著做的也不錯呢,非常好吃肉圓的口感鮮嫩,一點也不柴肉圓的鮮嫩夾雜著荸薺的清新脆口豐富層次的口感,別有一番滋味江南滋味。(蒸時一定要加蓋子,這樣獅子頭表面才不會幹)第18步、鮮美滴菜餚完成啦。小貼士:做揚州獅子頭,有幾個標準是一定要遵守的,不然是做不象的。1、一定要用五花肉,這是因為五花肉的肥瘦比例是做揚州獅子頭必須的。
  • 2020大學生暑期見習 | 愛揚州 留揚州 興揚州—我為家鄉代言(3)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揚州人,雖然尚且還做不到對淮揚菜如數家珍,但自詡是配得上「吃貨」的名頭。直到這次實習,我有幸品嘗到了「汪曾祺鄉味宴」揚州宴,算是真正見識到了淮揚菜精髓之所在,在我看來這才是正經八百的揚州味道。
  • 江南最美是揚州,這裡有揚州最全的旅遊攻略
    作為曾經去過揚州的人,回來後特意做了一份攻略,以後朋友去玩的話可以參考一下。之所以稱之為三丁包子,是裡面含有肉丁、雞丁和筍丁製作而成,肉丁的肥美配上雞丁的鮮嫩,然後與筍丁相結合,使得這道菜保留了三種口感,吃起來肥而不膩,口感舒服,回味無窮。三丁包子也是揚州人民的大眾早餐,非常受歡迎。
  • 揚州入選「世界美食之都」,揚州的這些美食你都嘗過嗎
    揚州最近頻頻出現毛筆,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最新加入「創意城市網」的66個城市名單,古城揚州成功入選「世界美食之都」,2013年,揚州開始計劃申報美食之都,2018年全面啟動,現在,塵埃終於落定了,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好消息!揚州入選「世界美食之都」,揚州的這些美食你都嘗過嗎。
  • 揚州獅子頭的做法——蘇菜
    >揚州獅子頭的做法——蘇菜2011-10-25 00:06:0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如在肉米中加入鮮蝦,則為鮮蝦獅子頭;如加入河蟹肉,則為蟹粉獅子頭。  (圖片來源於CFP)
  • 走進江蘇,揚州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三丁包子是揚州小吃「三絕」之一。其餡料以雞丁、肉丁、筍丁製成,故名「三丁包子」。此食品麵皮綿軟帶韌,食而不粘牙,香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相傳,三丁包子為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揚州時的御用食品,因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品」。
  • 崔岱遠暢談「天下美食揚州秀」 北京滷煮火燒來源於揚州
    其中有專門記述淮揚菜的兩篇美文《獅子頭》和《燙乾絲》。  作為吃貨,崔岱遠對美食情有獨鍾,早晨到達揚州後,就前往富春花局品嘗早點,「我今天早上吃了5個揚州包子。」一見到記者,他就高興地說,在北京街頭很難吃到揚州這樣好吃的包子。  「我5年前到揚州來過,這是第二次,當時吃的也是富春茶社,不過,當時的裝潢不如現在精緻。」崔岱遠對富春的每一道菜讚不絕口。
  • 專屬於揚州的美食,紅燒獅子頭:落口消融,香生齒頰
    今天,小編想和你們分享一道專屬於揚州的美食——紅燒獅子頭。眾所周知,揚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最早在春秋時代(約公元前500年)吳王夫差北上伐齊(山東)開邢溝,築形城,就是揚州建城之始。隋煬帝開南北大運河,揚州是南北交通的樞紐就已成為繁榮的城市了。
  • 到揚州不吃蟹黃湯包虧大了,皮薄筋軟,入口油而不膩,獅子頭極贊
    去往寧波的路上路過揚州,於是下了高速打算品嘗一下揚州特色蟹黃包。同行一共5個人,其中一人幾年前來揚州吃過富春蟹黃湯包,就推薦我們一起去吃,說保證我們吃了不會後悔。到揚州快三點,富春茶社四點開始營業,找停車場花費了不少時間。
  • 100元逛吃揚州,開啟最地道的美食之旅
    在揚州的旅行中,小馬一半是因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而現在已經是十月了,所以揚州旅行另一半誘惑自然是揚州地道的美食。揚州雖然曾經紅極一時,而隨著交通等因素,讓揚州漸漸地沉寂下來,變得不那麼熱門。不過這樣也好,揚州依然還保留著那份古樸,你可以好好的去感受這份寧靜。
  • 揚州「三頭宴」,道道有功夫
    所謂揚州"三頭"是指揚州菜中最負盛名的清蒸蟹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合稱揚州"三頭"。鄭璧先生詩曰:"揚州好,佳宴有三頭,蟹脂膏豐斬肉美,鑊中清燉鰱魚頭,天味人間有。揚州好,佳宴有三頭,盤中荷點雙雙玉,夾食鮮醇爛豬頭,雋味朵頤留。"
  • 這8家「揚州」必吃名店,值得專程坐高鐵去,瘦人專享,肥人免看
    揚州的早茶是民間的一種飲食風俗,沿襲了淮揚菜的風格,據說曾令乾隆皇帝念念不忘。「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揚州美食的代表首推早茶。揚州早茶又稱為早宴,叫早宴,足以從文字上就可以窺見這餐的規模。文思豆腐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第五集中就出現過,印象中應該是揚州迎賓館拍攝的。味道鹹鮮,刀工精細,軟嫩清醇,入口即化。淮揚菜裡最有名的菜式之一便是獅子頭,為「揚州三頭」之首,另外兩頭是扒燒整豬頭、拆燴鰱魚頭。在傳統的淮揚菜中,獅子頭是按位上,每人一小份。
  • 人間最美的揚州味道!餃面鍋貼總是外地客的眷戀,揚州人的鄉愁
    ▲ 趙洵 攝現在的人有錢了,饕餮盛宴也不再稀罕,但餃面鍋貼仍然是外地客的眷戀,揚州人的鄉愁。一段時間不吃就想得慌,這種情感真的很說不清。▲ 趙洵 攝時光倒回到1933年5月,揚州人王學成在多子街(現甘泉路)大儒坊口開設共和春餃麵館,主營餃面、鍋貼和單餃(肉餡餛飩),服務於普通市民,後來共和春遷至多子街79號。一碗餃面看著也很美:一叉麵條像一把梳子橫臥於碗中,10枚單餃則環繞四周,儼然綻放的揚州瓊花。
  • 江蘇名菜揚州三頭宴:每一道菜都有美麗傳說,味道堪稱一絕!
    清燉蟹粉獅子頭的來歷傳說:相傳,隋煬帝楊廣,一次,帶著嬪妃、大臣,乘著龍舟和千艘船隻,沿大運河南下來到揚州觀看瓊花,同時飽覽了揚州的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非常高興。回到行宮,喚來御廚,讓他們以揚州四景為題,做出四道菜來,以紀念這次揚州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