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歷史一直流傳至今,每道美食的來歷都與我們中國歷史息息相關,了解中國美食就等於了解中國歷史。作為美食愛好者,中國美食值得我們去發現和發揚,本期阿P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江蘇揚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獅子頭。
每逢節日團圓或是親朋聚會,餐桌上出現機率比較高的就要屬紅燒獅子頭或是四喜丸子了。從顏色上看這兩道菜看起來差不多,如果不告訴菜品的名字,我想可能都分不清楚呢。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說說這「獅子頭」。
獅子頭,揚州名菜。之所以叫「獅子頭」大概是因為形狀非常的相似,而又相當大,所以就叫這個名字了。紅燒獅子頭偏重獅子頭這種加工食材的味道,中間可以加蟹粉、鹹蛋黃等江淮常用食材,佐以高湯。北方飯莊稱之為四喜丸子,因為一盤四個,四喜丸子偏色澤光亮,濃油重醬,丸子裡肉和生澱粉比較多。但說起來北方做法不及揚州獅子頭的名氣大。
「獅子頭」其實就是丸子的一種,用豬肉製作的肉丸,又大又圓。而真正的獅子頭,其形應該如同中國古典園林中石獅子的頭,凹凸有致,但究其形主要還是因為肥肉丁和瘦肉丁在湯裡燉久了之後,變形程度不同的緣故。頭歷史
根據史書記載,當年隋煬帝帶著嬪妃們下江南時,「所過州縣,五百裡內皆令獻食。一州至百輿,極水陸珍奇」(《資治通鑑》)。楊廣看了揚州的瓊花,特別對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
回到行宮後,吩咐御廚以上述四景為題,製作四道菜餚。御廚們在揚州名廚指點下,費盡心思終於做成了松鼠桂魚、金錢蝦餅、象芽雞條和葵花斬肉這四道菜。楊廣品嘗後,十分高興,於是賜宴群臣,一時間淮揚菜餚風行朝野。
到了唐代,一天,郇(xún)國公韋陟(zhì)宴客,府中的名廚也做了揚州的這幾道名菜。當「葵花斬肉」這道菜端上來時,只見那用巨大的肉圓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絕倫,有如雄獅之頭。賓客們乘機勸酒道:郇國公半生戎馬,戰功彪炳,應佩獅子帥印。韋陟高興地舉杯一飲而盡,說:「為紀念今日盛會,葵花斬肉不如改為『獅子頭』。」從此揚州獅子頭就流傳鎮江、揚州地區,成為淮揚名菜。
清乾隆下江南時,又把這一佳餚帶人京都,成為清宮菜之一。清乾隆年間傳於滿清皇室,南方風味淮揚菜深受皇室人員喜愛。菜單收錄清代飲食專注《調鼎集》中,可見流傳之廣泛,名氣之佳。
揚州「獅子頭」有清燉、清蒸、紅燒三種烹調方法,至於品種則較多,有清燉蟹粉「獅子頭」」、河蚌燒「獅子頭」、風雞燒「獅子頭」。作為飯店上桌率比較高的菜餚之一。一般家裡都很少做,怕麻煩。其實這道菜的做法還是挺簡單的,大家一起來看看獅子頭的做法!
準備食材:肉餡300克(肥瘦相間的肉),雞蛋1個。調味料:蔥姜、胡椒粉、十三香、雞粉生抽、料酒、老抽、香油、豆瓣醬、澱粉。
具體做法:
1、肉餡中加入蔥姜,雞蛋打散,放入胡椒粉、十三香雞粉、生抽、料酒、老抽香油、澱粉順時針攪拌,攪拌成黏稠狀
2、然後用手搓成大小均等的丸子(不能太大),鍋裡放油,等油溫七八成熱,放入搓好的丸子,炸雜金黃色撈出,備用。
3、鍋裡留底油,放入蔥姜爆香,再加入豆瓣醬、蠔油生抽,炒出香味,加入一大碗清水。
4、再加入鹽、雞粉、十三香、老抽調色,再倒入炸好的丸子,大火燒開,改為小火,待湯汁較少時淋入水澱粉收汁,盛盤即可。
好吃的「紅燒獅子頭」做好,色香味俱全,好吃又入味,食慾大增哦!看起來複雜,其實做起來是很簡單的。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深遠,影響的範圍也是很廣,臭豆腐正是其中的地方代表,下期你想了解我們的哪樣中華美食呢?記得收藏轉發關注阿P說美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