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成長】給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讀書建議

2021-02-24 邢臺市第十四中學

名家引領:給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讀書建議

——溫儒敏

【作者簡介】溫儒敏,男,1946年生,籍貫廣東紫金。現任山東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召集人、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主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審委員。

 

01.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課程改革「倒逼」老師讀書

 

語文老師當「讀書種子」,這是一種理想、一種責任,同時也是我們面臨的很實際、很緊迫的職業要求,是當下課程改革的形勢所迫。「四件大事」在催促課改,強調讀書。一是未來兩三年,各省市全部進入「新高考」;二是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已經頒布,義務教育語文課標也啟動修訂;三是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將在全國投入使用;四是中央與國務院發文,指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小學初中的課程改革。

國家緊鑼密鼓地頒布政策性文件,為「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助陣,這必然給教師提出更高的業務要求。這種形勢下,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就成了一個硬指標。從小學到高中,語文教學的閱讀量會成倍增加。大家可以問問自己,作為老師,自己的閱讀量能否跟上這個「節奏」。新教材的讀書量大增,我們羅列一下就知道了,初中三年要求學生讀36種書,其中12種是必讀的。這36種書中老師們讀過的有多少種?恐怕不會特別樂觀。我做過小範圍的調查,有些老師連1/3都沒有讀過。

再說閱讀的範圍。以高二「選擇性必修」下冊為例,中外文化論著單元中的4篇課文,節選自4部科學專著,包括: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卡爾·薩根的《宇宙的邊疆》,劉大椿的《科學哲學》,關增建的《天文學十五講》。很多老師說:「這是自然科學的,我們怎麼講啊?沒法講。」高二實施「專題研習」教學,一個專題,三五篇課文,圍繞某個專題研習,要順藤摸瓜,讀更多的書,找很多資料,涉及許多相關知識。要指導這樣的課,老師必須具備比學生寬廣得多的知識面。雖然我們是語文老師,但對自然科學也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有一定的閱讀量,還要有閱讀的廣度,這樣才能站在一個高位上,設計出更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隨時與學生互動。

部編本高中語文教材投入使用後,估計很多老師都會發現自己讀書太少,跟不上,適應不了。新教材要求學生讀的書,老師必須自己先讀,這是倒逼我們去讀書。靠以前那點兒「庫存」,看來是不行了。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標題有點兒嚇人,說2019年高考語文,考的都是沒有讀過的,讀過的全都沒有考。這也可以說是部分事實,體現了一種改革和變動。這幾年高考語文命題的確在變化,開始考閱讀面和閱讀速度,命題所依賴的材料範圍也大大拓展,不只考文學,還涉及哲學、歷史、考古、經濟、科學等方方面面。表面看,高考語文考的是學生的閱讀面、閱讀量、閱讀速度,實際上考的是學生讀書習慣與閱讀質量。高考當然是在考學生,同時也是考老師——如果我們當老師的還是不讀書或者少讀書,就很難應對未來的高考!

 

02

閱讀建議1:備課先做「浸沉式」閱讀

 

現在老師備課都有「教師用書」,很多教案都是現成的,明天要上課,今天準備就來得及,不讀書也可以應付。但是,老師不讀書,課怎麼可能有溫度?我聽過很多這樣的課,乏味、沒有感覺。為什麼?老師備課太容易了,網上都有,甚至連PPT都是現成的,這樣上課怎麼有溫度?例如,葉聖陶的兒歌《小小的船》,一共才4句,誰都背得下來。那就不用備課了?直接講就完了?我以為每個老師講這一課之前,都應該把自己當作兒童去想像,進入一種狀態。老師備課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做「浸沉式」閱讀,即使是自己熟悉的作品,也要再次「赤手空拳」去讀,進入其氛圍境界,獲取鮮活的感受。還要把自己也當作孩子,設想他們閱讀這篇作品可能生發的想像與感覺。這是教學的「底子」,教學設計要立足於這個「底子」。老師自己先被課文感動了,才能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動。

所以讀書太重要了。從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校長的角度說,應該給老師留有讀書的空間。明智的領導不會什麼都管,不會幹預太多,不會搞無休止的評比檢查,學校若無自由的空氣,也就談不上書香校園。再說教師培訓,方式與內容也應更新,重視激發老師的讀書興趣、指導讀書思考,要有措施鼓勵和支持建立讀書研修小組,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培訓進修重要的是在整體素質提升方面下功夫,在志向和事業心方面下功夫,在讀書方面下功夫,要培養專業興趣與專業敏感,拓寬視野,不斷更新知識。不要全都「直奔主題」,免得老師自己也捲入「應試教育」。

30多年前,呂叔湘先生批評語文教學「少慢差費」,這種狀況至今仍未有根本的改變,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未能抓住培養讀書興趣這個「牛鼻子」。很多語文課仍然是老師講得多,活動討論多,作業操練多,唯獨讀書不多,孩子們讀書的興趣不多。還是那句話,語文教學要提升效果,必須回到語文的本質,就是「讀書為要」。

03

閱讀建議2:少看微信多讀書

每個人都說忙,難於沉下心來讀書做事,「忙」似乎是所有人的普遍狀態。但教書是要有心境的,尤其是教語文,教師的學養以及人格素養格外重要,而讀書就是提升學養的主要途徑。再忙,也得擠出時間來讀書。

時間總還是有的,只不過如何合理分配使用就是了。雖然大家很忙,但許多時間還是浪費了,自媒體捆綁了我們,這方面花費許多不必要的時間。那麼,作為語文老師,很重要的,是必須具備一些媒體素養。現在高中語文也都開始讓學生學習媒體素養了。非常實際的問題就是,我們應當怎麼看待資訊時代的閱讀呢?

首先,對資訊時代帶來的傳播渠道、閱讀方式的變化既要接受它,又要「看穿」它,不被它裹挾。具體說就是儘量選擇相對良性的信息渠道,適當減少信息量;對鋪天蓋地的信息,自己要有過濾分析的能力。其次,時間是擠出來的,不要等待有空當才去讀書。人生有限,時間寶貴,努力做到不被捲入流俗文化,儘可能有所超越,讓我們的生活多一點兒書香氣,這和語文老師的身份也比較契合。

在浮躁的「大氣候」中,儘量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辦法就是沉下心來用傳統的方式讀書,讀書可以讓你適當超越過量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定力和眼光。在浮躁的資訊時代培養起良好的閱讀品位和習慣,對於建構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最需要的是安靜一點兒,讓大家靜下心來讀書。

04

閱讀建議3:制定一份「私人書單」

讀書要擠時間,還要有目標、計劃和毅力,有適合自己的書單。我發現許多老師雖然也讀書,但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實用的書,屬於「職業性閱讀」,自由的、個性化的閱讀相對較少。關於讀什麼,如何讀,我在此給諸位提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讀書計劃可以設計為三個圈,也就是三個部分。最外圍的那個「圈」,是通識的部分,凡是上過大學的人,都應當讀過的基本的書。很可能是那種耳熟能詳卻未曾讀過的書,主要是中外文化經典。量不一定很多,比如在二三年內能通讀十來種就可以。對一些人來說,大學四年,真正完整閱讀的書可能並不多,大都是為了考試的應對式的閱讀。現在當老師了,應當把大學期間該讀而沒有好好讀的那些書重讀一遍——這是自我「回爐」,比很多培訓管用。第二個「圈」,是與所從事專業或者職業相關的部分。學文科的,也要讀點兒其他專業的書,包括自然科學的書。語文老師讀書的面應當比其他學科老師更寬。第二個「圈」的閱讀是為了拓展專業視野,觸類旁通,活躍思維。第三個「圈」是核心部分。這一部分的書目主要圍繞自己的專業,或者自己特別感興趣,希望有所研究、有所發現的那些專業的書。應當有比較明確的指向。要有培養保持興趣的課題或者領域。

讀書計劃要有些系統,促使自己在一定的時段內讀完一些基本的書。書目不要定得太多太滿,一定要保證能讀完大部分。順藤摸瓜,以概論帶讀基本的書。進入狀態後,可以讀一些深一點兒、不是很容易懂的書。有了讀書計劃並開始行動,就好比耕種一畦自己的園地,哪怕只是一塊不大的自留地。有追求的老師都不會滿足於當一個「教書匠」,而讀書無疑是成為研究型教師的必經之路。特別是青年教師,經過三年、五年或者十年的讀書充電,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專業愛好,持之以恆,必將「成正果」。在這種狀態中,老師自己也會體會到成就感,同時讓自己保持思想活力,抵制職業倦怠。

相關焦點

  • 董吳玲玲委員:加強香港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培訓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善德基金會主席董吳玲玲建議加強香港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培訓,從源頭上解決青年問題。董吳玲玲建議,首先,由國務院港澳辦牽頭,成立香港教師專項工作小組,通過頂層設計,研究制定香港教師思想引導工作相關政策,核心內容包括國情教育、國民身份認同、培養國家意識和愛國情懷等。其次,推出香港教師內地培訓計劃,組織香港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回內地培訓。
  • 淺述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階段
    編者有話說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一般要經過四年的磨練性挑戰和四個基本發展階段:(1)為本專業生涯的生存而適應的階段;這四個階段在幼兒教師工作的不同年限中又分別顯示出不同的行為傾向和工作特徵。第一階段(相對應第一年為本專業生涯的生存而適應的階段),即教師對本人所從事專業的生存性適應階段。該階段的教師常常為教學上的一些平常事,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今天我有沒有漏掉一個孩子?」「這個周末我能完成這項任務嗎?」「我真的能日復一日地做這種工作嗎?」「我能被我的同事所接受嗎?」
  • 柏利納教師成長五階段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當前基礎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考試也會常常涉及到,常見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因此在備考過程中需要引起大家充分的重視,理解並熟記。美國柏利納根據教師教學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提出了教師成長的五階段論。一、新手水平新手水平在處理問題時缺乏靈活性,刻板的依賴既定的規則、規範和計劃。通常是理性化的。
  • 「七嘴八舌」論教師專業發展階段
    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階段隨著教師專業性地位的確立,不僅成為學者專家研究的重點,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常考的重點知識。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階段在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考查特點側重識記。因此,該知識點在備考時重在結合生活實際,了解每個版本中各階段的典型表現。今天就為大家梳理幾個常見的教師專業成長發展階段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探索
    「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是「十五」期間基礎教育深化改革和素質教育取得明顯成效的主要目標之一。 (三)課程教材存在著種種弊端 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不能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建國以來,雖然先後進行了七次課改,但仍然存在著:(1)教育觀念滯後,人才培養目標同時代發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適應。
  • 朱小蔓:教師的人格——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
    藝術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反覆持久的讀書學習,離不開每日進行的反思,更離不開為師的良心。朱所長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段論述何等精彩。她這樣說: 「我一直主張教育家應該是一個活活潑潑的人,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我一直不相信非常沉悶、閉瑣、小氣的人能夠成為一個教育家。只有具備大將風度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教育家。
  • 「通識教育」應提前至基礎教育階段
    特別值得建議的是應將通識教育提前至基礎教育階段,而不應該擠壓高等教育的時間。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加上三年高中學習階段,完全有空間把通識教育的內容加進去,只要在高考考試範圍內增加通識教育的考試內容,基礎教育階段就可以實現通識教育,有利於國民素質整體提高。
  • 構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共同體
    回應教師專業成長訴求「我也加入了名師工作室,每次活動對自己都有幫助,總能學到很多東西。」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發布「名師工作室」系列新聞觀察後,一位讀者留言說。報導中的教師成長故事引起了從教者們的共鳴。網友「陌上花開」說:「我也想參加湖南省的名師工作室提升自己。」也有教師問道:「允許其他省市的教師參加嗎?非常想報名!」
  • 「七嘴八舌」論教師專業發展階段,教師招聘中常考
    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階段隨著教師專業性地位的確立,不僅成為學者專家研究的重點,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常考的重點知識。教師的專業成長發展階段在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考查特點側重識記。因此,該知識點在備考時重在結合生活實際,了解每個版本中各階段的典型表現。今天就為大家梳理幾個常見的教師專業成長發展階段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書感悟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書感悟   文/李珊珊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教師如果想快速成長,就必須在「實踐——反思——提升」中不斷流動。很多教師缺少活力與激情,在相同的教學中重複自己。而一名成功的老師既要回首過去找經驗,更要面向未來求創新。與其做一灘平靜的死水,為何不給自己開個缺口,奔騰而下,東流入海呢。羅樹庚老師給我們這些尚在摸索的老師提供了可行的建議與方向。   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流行。
  • 2020遼寧鞍山市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招聘(海城市)遞補人員考核公告
    根據《2020年鞍山市公開招聘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公告》有關規定,經過筆試、面試,第一批遞補的13名考生體檢合格進入考核階段,現將考核有關材料要求公告如下:一、本人檔案材料。考生務必於2021年1月18日(星期一)前將本人檔案轉入到海城市人才職介中心(海城市人社局一樓職業指導室)。
  • 教師專業成長發展階段理論考點細數
    依據江西省教師招聘考試的考情,教師專業成長發展階段共有四個階段理論,考查題型為識記和理解類選擇題為主,少則會考查到簡答題與論述題。四個階段理論各有各的考查方式,在此做一總結。在考查題目中首先會考查得出該階段理論的方法,即「問卷調查」;其次會考查到每一個階段的特徵,所以需要把每一個階段的特徵理解並記憶;最後還需要注意一個細節,能否自覺的關注學生是教師成長成熟的重要標誌。例如歷年考題:在傅樂的教師成長階段理論中,老師會經常考慮自己的授課方式是否對學生管用,能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成績,這種考慮涉及到哪一個階段?
  • 【主編講堂】​「通識教育」應提前至基礎教育階段
    特別值得建議的是應將通識教育提前至基礎教育階段,而不應該擠壓高等教育的時間。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加上三年高中學習階段,完全有空間把通識教育的內容加進去,只要在高考考試範圍內增加通識教育的考試內容,基礎教育階段就可以實現通識教育,有利於國民素質整體提高。
  • 校長引領教師成長的四步策略
    教師的成長需要校長的引領。校長培育好老師可分四個階段進行,即教學生,上好每一節課;教家長,家校攜手育人;教老師,師徒共同成長;教幹部,建設學習型組織。2013年2月4日,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指出,「教師是學校改革發展最寶貴的人力資源」;「校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責任人,將學校作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主陣地」;校長要「激發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
  • 教師自我提升!教師專業成長:認同、養成、生發
    研究與實踐一再表明,教師的專業成長更多的是教師主體自我塑造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與實踐、自我調節和自我超越的過程。從心理學角度講,養成是一個不斷內化生成的過程,提倡發自內心的情感體驗和陶冶,強調個體在 一 種內心的愉悅和生命不斷綻放中成長。從「培養」到 「養成」,實際上體現了教師專業成長 從「群體關注」到「個體關注」、從「階段關注」到「終身關注」、從被動接受到自我驅動、從技術理性到情感理性的轉變。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考點十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2、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3、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繫 ;【考點十八】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途徑:師範教育,入職培訓,在職培訓,自我教育)(1)觀摩和分析教師的教學活動(2)開展微格教學(3)進行專門訓練(4)反思教學經驗(5)教師成長記錄袋。
  • 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
    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的過程。教師如何進行專業發展,專業發展各階段有哪些特點,也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也常有涉及。
  • 新手教師如何成長?從教20年老教師給出這些建議
    從教二十餘年的老教師為新手教師總結出了3點建議,希望能夠幫助新老師們在新學期快速進入狀態,收穫個人成長。3個習慣助力教師專業成長我的建議是一定要和師父好好學習教學常規,而且不僅限於和師父一人學習,做好日常備課、聽課、作業處理、與學生相處、班級管理等工作;同時還要抓住校內外備課組活動、教研活動、各類評比活動等機會,多多用心參與並挑戰活動項目,在開闊眼界、提升專業能力的路上不斷前行。
  • 重慶巴蜀:以特色評價驅動教師專業成長
    新課改實施以來,基礎教育領域更加倡導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性評價,但如何通過科學的評價方法對教師工作的現實或潛在價值作出準確判斷,客觀公正地反映教師的真實成長,仍值得深入研究。我們在教師評價中基於發展性評價理念,將教師專業發展「四階段」(職初期、合格期、成熟期、穩定期)理論以及教師專業發展「三維」(專業品質、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內容體系進行整合,構建出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的「四段三維式」模型(見圖1),同時明確每個階段的評價內容與要求。
  • 一本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好書
    、人格魅力以及專業成長的方向。 關鍵詞:課程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人格魅力、專業成長 利用兩周時間,潛心研讀了《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這種講演的寫作風格很口語化,再結合典型的教育案例,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讀起來比較輕鬆,同時容易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 作者導言——「最受歡迎的十種老師」,結合幾部極富代表性的電影人物表述,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