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傳來一則壞消息:中國華東地區,浙江到安徽一帶出現了「殭屍蜜蜂」現象。所謂「殭屍蜜蜂」是一種可怕的蜂群病的俗稱,原來主要在美國、歐洲等地域傳播。這是種什麼樣的蜂群病呢?簡單說,就是一種會造成蜜蜂消亡的嚴重的蜂群疾病。
的確,居住在城市的人偶爾才會見到在花叢中飛舞、忙碌的蜜蜂,可喜歡服用蜂蜜、蜂膠、蜂皇漿等蜂產品的人還是不少。聽到「蜜蜂正在消亡」的消息,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啊,蜂產品要漲價了?」實際上,發生這事引起的後果可要嚴重得多。
世界上依靠蜜蜂授粉繁育的植物有數萬種,人類種植的作物中約有千餘種離開蜜蜂授粉就無法生長。假如蜜蜂真的消亡了,人類不僅將失去大多數的糧食、蔬菜、瓜果,且會因眾多植物的無法繁育影響到很多動物的生存,人類所需的各種肉類、奶製品也將變得稀有和昂貴。
有些資料說著名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曾經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表面消失,那麼人類最多只能再活4年。」愛因斯坦是否有過此預言其實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也有不少文章說這是誤傳,但蜜蜂在地球生態系統中所起的作用確實不能低估,缺失了這個重要環節很可能會引起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崩潰。
可怕的蜂群病
據考證,蜜蜂地球上已生存了1億多年,蜜蜂以蜂巢為住所群居,每個蜂巢約有4萬至5萬隻蜜蜂。一個蜂巢的蜜蜂大約能為周圍4000平方米左右的果樹、植物授粉,每個蜂巢每年大約可產10多公斤的蜂蜜。蜜蜂一直是靠自身的某種免疫能力保持著蜂巢的健康環境並使蜂群一代接一代地繁衍著。
正在採集花粉的蜜蜂(圖片來自網絡)
蜜蜂的蜂巢(圖片來自網絡)
「蜜蜂正在消亡」並非是危言聳聽,人們發現某種神秘的蜂群病已嚴重威脅到蜜蜂的生存。
追溯歷史,20世紀40年代中期就有了蜜蜂減少的現象。那個時期正是人們開始改變傳統耕作方式的年代,人們用人工肥料逐漸取代天然肥料、不斷擴大單一作物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量地使用農藥及除草劑等,而這些行為破壞了蜜蜂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
研究顯示:除草劑殺死了眾多開花的雜草,例如能將氮元素固定在土壤中的車軸草、苜蓿等,而這類元素正是蜜蜂維持生存的營養所需。大量使用殺蟲劑及化肥的後果更為惡劣,植物上沾染的某些強性毒素會使蜜蜂在採集花粉時就中毒抽搐而死,而有些毒素則會使蜜蜂失去辨別方向的能力,找不到回家的路,無法將花粉帶回蜂巢,即使有蜜蜂能將採集的花粉帶回蜂巢,花粉中則可能包含了各類殺蟲劑、除草劑、除菌劑中的有毒成分,加之還有蜂蟎等寄生蟲以及其它病菌的侵害,蜜蜂的免疫系統受到了嚴重損害。
據統計數據:1947年至2005年,僅美國的蜜蜂數量就下降了約40%,歐洲各國也有類似的趨勢。蜂群生了可怕的病,其主要表現是:蜂巢內的蜂王及一些蜜蜂幼蟲還在,但大量擔負著主要勞作任務的工蜂卻奇怪地大批沒了蹤影,剩餘一些剛剛成熟的工蜂也不再製造蜂蜜及蛋白質補充物,蜜蜂幼蟲無法得到正常餵養,整個蜂巢的蜜蜂很快趨於滅亡。研究人員將這種可怕的現象稱為「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Collapse Disorder)」,有人俗稱為「殭屍蜜蜂」病。
2006年末,這種可怕的蜂群病在美國突然加劇發展,並陸續傳播到包括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近些年又有不少其它國家及地區陸續發現有這種蜂群怪病的現象。短短10餘年時間內,全球有將近30%的蜜蜂消失,且這種蜜蜂數量下降的趨勢還在繼續。本以為中國還沒有這種蜂群病,沒想到近些天傳來了中國華東地區(浙江到安徽一帶)發現這種蜂群病傳播的壞消息。
美國農業部的蜜蜂研究室和一些大學的科學家們對影響蜜蜂健康的多種因素進行了持續數年的研究。困擾著研究人員的是:所有可能導致這種疾病的因素,包括寄生蟲、病毒、細菌,以及濫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除菌劑等帶來的毒害,甚至氣候的異常變化等都未能確切地被證實是引起這種蜂群病的罪魁禍首,引起這一可怕疾病的應是環境、殺蟲劑、疾病等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患「蜂群衰竭失調症」的蜂群感染有多種病原。
人類的食物中約有1/3是需要蜜蜂授粉的植物,如蜜蜂數量下降的趨勢以目前的速度繼續發展,「蜂群衰竭失調症」因無法控制而在全球爆發,世界上的蜜蜂很可能在2035年左右就完全消失,這可真是整個人類的災難。
拯救蜜蜂
最關鍵的問題是一直未找到能有效遏制「蜂群衰竭失調症」傳播的辦法。引起「蜂群衰竭失調症」的因素雖然很多,但如何去除蜂箱、蜂巢所受的汙染,保證新的蜂群能健康成長、繁殖和製造蜂蜜,對養蜂人來說是頭等大事(通常情況下蜂箱、蜂巢可以使用多年)。
除了徹底清掃染有「蜂群衰竭失調症」的環境,深埋或焚燒相關的汙物等,養蜂人還通過日照、加熱、紫外線照射等物理手段以及使用各類藥劑的化學手段對每個蜂巢進行處理。因不同的蜂巢中沾染的病原微生物並不相同,即便使用了這些嚴格的消毒手段,仍不能保證完全、徹底地消滅蜂巢中的病原微生物(有些致病微生物形成及釋放的染病孢子壽命可達幾十年),這迫使養蜂人不得不焚燒或深深掩埋他們的蜂箱、蜂巢,損失更加慘重。為拯救蜂群並減少損失,養蜂人便將希望轉向了粒子加速器。
裝有多個蜂巢的蜂箱(圖片來自網絡)
基於使用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對食品、醫療設備和農業產品進行輻照消毒已有成熟的經驗,美國、加拿大等地用電子輻照加速器為養蜂人提供了一種可以徹底殺死病原微生物,讓染病蜂箱、蜂巢能重新投入使用的方法。
養蜂人先將蜂巢裡的蜜蜂去除、刷淨,再將裝有蜂巢的蜂箱放入大型塑膠袋,用膠帶密封好並貼上標籤,依次放在長長的傳送帶上,以一定的傳送速度通過能量約為10 MeV的電子直線加速器。每200微秒一次的電子脈衝可滅活蜂箱中任何微生物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有效阻止微生物體的複製,即使是被「蜂群衰竭失調症」嚴重汙染的蜂巢,經過這樣的電子束輻照消毒之後也能完全放心地重新投入使用。這種方法不會產生殘留的化學物質,也不會產生其它有害物質,傳送帶移動得越慢,被輻照物所受的電子輻射劑量就越高。在整個消毒過程中可根據實際需要來調節傳送帶的運轉速度,還可將被輻照物翻轉方向後再次傳送,以保證最佳的輻照效果。
電子加速器輻照消毒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農業部蜜蜂研究室的傑夫·佩蒂斯(Jeff Pettis)表示,目前這種做法已「相當普遍」,它被證明至少在現階段是一種能對蜂箱、蜂巢進行徹底消毒,遏制「蜂群衰竭失調症」傳播的有效辦法,美國能源部的粒子物理學線上電子刊物網站《Symmetry》對此作了介紹。
《Symmetry》刊登的「Accelerator application: Beehives」(圖片來自網絡)
如何完全破解「蜂群衰竭失調症」之謎,拯救正在消亡的蜜蜂?還需科學家們繼續深入研究。而使用電子束輻照處理對大批量的人工蜂箱、蜂巢進行徹底消毒,已被證明是目前最有效的遏制「蜂群衰竭失調症」傳播的方法(不僅成本低且環保)。
請別忘記,這是粒子加速器技術對人類發展作出的又一貢獻!
撰文 | 小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