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打結、纏繞和斷線是令釣魚也很頭痛的事。特別是在搶時間釣快魚的比賽中。頻繁的更換子線將直接影響到比賽成績。所以找出解決子線纏、斷線的對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魚速度。
一、子線的長短要適宜
能不能把魚釣好,除了技術水平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子線配備就是很重要的一環。隨著天氣、釣法、水情、魚情等不同,子線的長短要隨之做出相應的變化,釣浮、釣小魚、釣快魚子線要短,一般在10至15釐米為宜。釣底魚體較大,上魚較慢,子線要適當加長。這裡要說明的是,子線短擺幅短,子線長擺幅大,相纏繞的概率就大一些。在一些釣法中如果確實需要長子線,我們可以通過上移鉛皮座來增加擺幅,同樣可以將短子線變成長子線。
二、子線選用要慎重
不同品牌,質量的子線有不同的性能和表現。選用子線前可以用手輕輕地感覺線的質地和粗細,合格的釣線要求線徑均勻,線體柔軟、線表平滑無凹凸感。此外,線的拉力值要達到標準數值,線的表面要有保護層或經過靜電處理。好的子線記憶性低,兩條子線間有一定的排斥性,拋杆入水後兩根單子線能自動分開,提竿自然不容易纏繞。如果是生口快魚,我們還可以選用碳素線,這種線較硬,不容易打結。總體來講,高檔的子線雖然價錢貴些,但纏繞、斷線你機率小,這樣可以避免頻繁更換子線和跑魚。
三、要防止子線受傷
雖然你選用了質地較好的子線,但綁結和使用的過程中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子線損傷。子線損傷是造成斷線纏繞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釣友們應格外注意以下的幾個環節。
1.綁鉤時應避免子線成麻花狀。手工綁鉤,捏鉤壓線的那隻手用力要輕柔,另一隻手做抽線動作要慢,最後抽緊時用力一定不能過猛。換句話說,要注意鉤柄打結處的子線不能有傷。用綁鉤器綁子線,抽緊線時要注意不能讓子線受損,形成麻花狀,一旦子線受傷,要果斷廢棄,千萬不要捨不得。
2.有些釣友習慣把綁好的鉤依次掛在簡易子線板上,然後把整塊線板隨便塞進竿包。這樣存放是不科學的,因為子線和鉤很容易被硬物擠壓傷。所以,綁好的鉤線最好是有序的掛在子線盒裡,這樣有硬殼保護就不會受損了。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將鉤掛在子線盒上時,不要把子線繃得過緊,以免損傷子線。
3.子線與八字環的結打好後在抽緊線時要注意不要兩根子線一起抽,應分別抽緊,力度要適當,以不損傷值為宜。這樣連接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能使兩根子線在打結處有一絲空隙,使兩根直線能自然下垂分開,二是用力適當,子線在打結處便不會受損。
四、注意鉛皮的選用和卷法
鉛皮的選用和纏繞法對子線同樣有一定影響,這樣頻繁提竿的釣法來說更明顯。鉛皮要選用色澤較黑、比重較重、捲動自如、質地柔軟、厚薄均勻的。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亮亮的長條狀鉛皮,手感較輕、硬、純度差,最好不選用。否則,卷在鉛皮座上的鉛圈體積過大,阻力加大,子線就容易旋轉纏線。此外,過厚的鉛皮不易剪、卷,容易使鉛圈中留有空隙,會影響標相。當然,卷過薄的鉛皮在揚竿時經常被抽開,容易夾子線,甚至使子線纏繞損傷。另外,要注意卷好鉛圈後要將它的末端修圓,鉛皮圈外層末端可用指甲刮平,使其光滑順溜,否則也會傷到子線及破壞鉛皮座的平衡。儘量不要在鉛皮中間夾小鉛皮,因為小鉛皮會加大鉛皮座一側的重量,破壞到鉛皮座的總體平衡。致使鉛座與線組不能在一條垂直線上,這種情況下只要一揚竿,線組就會旋轉,最終導致子線纏繞。
五、注意正確的提竿方式和力度
提竿對初學者來講尤為重要。掌握不好提竿姿勢,控制不好提竿力度都將使子線纏繞。要想掌握好提竿,首先要保證握竿的姿勢正確。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握竿法是手掌朝上或側握。接下來注意的是,提竿刺魚速度要跟上,但力度不能過大,否則很容易釣上魚嘴或是纏線斷線。提竿力度以能把鉤刺透魚嘴、空竿後子線和鉤不出水為準。當你揚竿中魚以後,一旦決定飛魚,應該果斷不能拖泥帶水。飛魚時不要讓魚體擊打水面,否則一是容易跑魚,二是魚的掙扎會使另一條子線旋轉和上揚,這樣都將造成子線纏繞。揚竿中魚以後認定是較大的魚,不要冒斷線的危險飛魚,否則只能拉傷、拉斷子線,應在遛魚後使用抄網。
六、注意卸魚環節
垂釣中斷子線和子線打結纏繞多是由於不正確的卸魚手法造成的。正確的卸魚動作應該搶機會,趕在魚未掙扎時就卸掉,要做到眼疾手快動作麻利。卸較大的魚時手不要把主線捏緊、抓死,只起一個引導的作用。魚穩定後抓緊卸鉤,此時,手要積極配合,高舉魚竿,讓魚的重量由子線,主線和釣竿一起來分擔,這樣既使魚再掙扎,也不容易斷線。
最後忠告大家:垂釣中如果發現子線彎曲打卷,不要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就,一定要及時更換。子線一旦扭曲變形,其質量便已受到嚴重破壞,不僅不能正常反映出標相,而且還容易纏繞斷線和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