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風活動有很多,比如說吃粽子啊,賽龍舟啊,懸艾草啊,佩香囊啊等等等等。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賽龍舟,相傳起源於春秋時期楚國人因捨不得忠臣屈原投江自盡,許多人爭先恐後划船去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屈原已不見了蹤影。之後每年五月五日人們划龍舟以紀念屈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到了1980年,賽龍舟被正式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且每年都會舉行「屈原杯」龍舟賽。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菖蒲和艾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除蚊蠅、蟲蟻,還有淨化空氣的作用。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香囊一般是內裝香料,摻和著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黃粉等中藥粉,佩戴在胸前香氣撲鼻。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還有避邪驅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