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的端午節,都有哪些獨特習俗,又有哪些延續至今

2020-12-12 筆寫趣史

說起為何要過端午節,可能最多回答是: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投江自盡後,大家為了保護他的屍身,所以向江中拋入粽子引開魚蝦。然而其實早在屈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

在上古時期,人們以「龍」為圖騰,所以當時所謂的「端午」,就是用來祭祀龍祖的節日。到了漢朝,南北經濟文化得到交流,各地風俗也相互融合。為了方便大家過節,朝廷便規定每年陰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

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火不斷,這時端午最主要的習俗就是「闢兵繒」,也就是在手臂上纏繞五彩絲線,有防避兵災、瘟疫的說法。《風俗通》記載:

「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闢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

唐朝時國家走向強盛,這時候端午節就多以娛樂活動為主了,其中以龍舟競渡最為盛行。皇帝在這天會宴請大臣,與民同樂。而宋朝又多了「貼天師符」的習俗。遼、金大致吸收宋朝時的習俗,不過增加了射柳、擊鞠等活動。

那麼明清時期的端午節,都有哪些獨特習俗呢?其中又有哪些延續至今?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明清時民間和宮廷有不同習俗,所以我們分開來講,先說說民間。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

一、食棕

粽子是每年端午節「雷打不動」的指定食品,不僅如此,如今每到端午節,還會引發甜粽、鹹粽的「爭論」。有些家庭還會自己製作粽子,這樣既能享受家庭和樂的氛圍,還能按心意製作各自喜歡的口味。

在古代,粽子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這點民間、宮廷倒是很統一。清朝時,宮中還會有專門的「粽席」。在開席之前,還會有「射粽」的遊戲,誰射中就將粽子賞賜給誰,對於得到賞賜的人來說,這是端午節最好的祝福。乾隆皇帝的詩篇中就寫過:

「親教宮娥群角粽,金盤射得許先嘗。」

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食品,粽子

二、飲雄黃酒

說起這個,就想起《新白娘子傳奇》中,許仙在端午節勸白素貞飲雄黃酒的橋段。明清時期,雄黃酒和菖蒲酒,是最熱門的飲品,雄黃本身有毒,但一般都取微量放入酒中飲用,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

另外,人們還會把雄黃酒灑在房中,或是塗在自家孩子的臉上,目的是以其刺激的氣味來驅趕毒蟲,闢邪求平安。如今很多地方,仍然保留這一習俗。

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

三、用菖蒲製品

菖蒲主要是用來製作用品的,比如蒲劍、蒲人,這些懸掛起來都有闢邪之意。而在明清時期,人們大多都製作蒲鞋,在端午這一天,京城中無論貴賤,人人都會穿一雙蒲鞋。如今在一些地方,也會有蒲鞋販賣,在鄉下,一些老人也會親自製作蒲鞋,到端午這天送給子孫。

四、泡艾蒿

艾蒿是很好的中藥材,每到端午節這天,人們就會用艾蒿泡水洗臉,甚至是洗澡,這樣做是為了除去一身汙穢,闢疫。除此之外,明清還有佩戴艾虎的習俗,家中長輩還會讓孩子穿虎紋褂、虎紋鞋,戴虎頭帽,再用雄黃酒在額頭上寫個「王」字。同治皇帝年幼時,就曾在端午打扮過老虎模樣,長輩這樣做,是希望孩子能夠茁壯成長。這些習俗現在都還有,筆者小時候每年都會泡艾蒿。

可愛的虎頭鞋

五、配五毒

明清時期,大家會佩戴「五毒」香囊。古人認為蠍子、蛤蟆、蛇、蜘蛛、蜥蜴都是劇毒之物,而五月又被大家視為「惡月」。因此他們會在香囊上,繡上五毒圖案,再裝上艾葉、雄黃等闢邪之物,以求接下來都平平安安。

如今佩戴「五毒」香囊的習俗,似乎很少見到了。不過現在有些地方,母親會在端午節前做好黃布鞋,在端午節這天繪上「五毒」圖案,送給孩子穿。

這些就是明清時期,民間的一些習俗,可以看到的是,其中很多都延續至今。但是宮廷中的習俗,如今便不再有了,至於原因,大家看了就知道。

「五毒」香囊

一、賜物

既然是「賜」,那就代表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大清早就亡了,如今根本就沒有皇帝,所以這一習俗,自然就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而消失了。那麼明清時期,皇帝都會賞賜給大臣些什麼呢?

主要賞賜的就是布料、茶葉和扇子。其實在唐朝的時候,就有皇帝在端午賜布料的先例了,杜甫的詩中就寫過: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到了明清,宮裡會舉行射柳、龍舟賽等活動,皇帝會根據名次,賞賜不同等級的布料,這又讓賞賜多了一絲趣味性。

茶可解暑祛熱,扇子又是古人夏天必備之物,所以皇帝也會在端午節賞賜這些給大臣。

明清皇帝會賞賜大臣布料、茶葉、扇子

二、看戲

古人沒有電視機,也沒有電影院,每逢節日就只能看戲。在端午節這天,往往都會演出相關的節目,就好比《五毒傳》、《五花洞》等等。嘉慶皇帝曾經還御命排演過《混元盒》大戲,表面上是講張天師斬妖除魔,實則是為了歌頌天子聖明,國家昌盛。

看戲的習俗如今很多地方都沒有了,因為條件不再允許。當然這說的只是端午節這天看戲,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是不可能消失的。只是端午節大家如今很少看戲,取而代之的是看龍舟賽、看電視,或者是外出旅遊。

頤和園德和園戲臺

如今在全國各地,都保留著不同的端午習俗,就比如河北人民會吃櫻桃、桑葚,據說是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陝西人民會「耍娃娃」,就是用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

再比如甘肅的孩子會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彩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四川石柱還有「出端午佬」的習俗,是說由四個人用兩根竹竿,抬起一張大方桌,桌上鋪有紅毯,毯上放著一個用竹篾編的「騎虎道士」,然後敲鑼打鼓,上街遊行。

你所在的地方,還有哪些獨特的端午習俗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參考文獻《風俗通》《中國民俗》《端午風俗的演變》等)

相關焦點

  • 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 端午節都吃什麼,有哪些習俗,不止吃粽子賽龍舟!
    五月初五端午節民俗活動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 端午節的由來歷史故事 端午節傳統習俗習俗有哪些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等。端午節期間,各地民眾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草菖蒲等,習俗名目繁多,因地而異。  那麼,在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背後,承載著怎樣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內涵?我們今天過端午節,它的現實意義在哪裡?  這要從端午節的由來說起。端午節歷史悠久,距今已有至少兩千年的歷史。目前,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學界說法不一。
  •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盤點各種習俗的由來
    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這一天我們都要舉行祭奠屈原和祭祀龍祖升天的儀式,所以,這一天也就產生出了許多不同的習俗。那麼,端午各地有哪些常見的習俗呢?1、粽子提起端午,大家首先想起的便是包粽子,這一習俗已經流傳了上千年。粽子依據各地的不同,主要有臘肉粽子、紅棗粽子、火腿粽子等等。
  •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農村都有哪些習俗?(附各地習俗)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每到農曆五月初五,我國各地就開始為端午節忙活起來,而對於農村來說,端午節是個重要的節日,不僅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掛艾草等,那端午節是幾月幾號?農村都有哪些習俗?
  • 端午節有哪些「特殊」的傳統習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這天划龍舟、吃粽子,是自古傳承的習俗。除此之外在各個地區還有著一些獨特的習俗,比如吃「五毒餅」、掛鴨蛋絡子、送禮物……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各地都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吧!
  • 端午節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呢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端午節又到了,你知道家鄉有哪些端午習俗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又到了,你知道家鄉有哪些端午習俗嗎? 2020年端午,因為有了閏四月的存在,天文學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是21世紀最晚端午節的一次.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很拗口?因為21世紀,有三次端午節出現的比較晚,一是2001年,二是2020年,三是2058年. 2001年的端午節,是6月25   原標題:端午節又到了,你知道家鄉有哪些端午習俗嗎?     2020年端午,因為有了閏四月的存在,天文學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是21世紀最晚端午節的一次.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6-22 14: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距離農曆2020年端午節還有21天,上半年最後一個假期如何度過?要吃些什麼?有哪些有趣的習俗你知道嗎?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放假安排 由來來歷傳說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作為我們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許多人都知道是農曆五月初五,可是不是太清楚是公曆幾月幾日,幾天小編就分享下,順帶說說端午節的來歷由來,端午節的習俗等等。
  • 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呢
    馬上端午節就要到了,這一期,我們就不講車啦,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端午節咱們都有什麼習俗呢?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深受全國人民的重視。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還講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包粽子,賽龍舟。
  • 歷代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漢朝人為何將五月初五視作「惡日」?
    在中華民族的觀念當中,每一個傳統節日背後都有它所特有的意義以及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比如端午節,已經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甚至成為世界性節日,在亞洲地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不過如今,雖然許多人都知道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卻不知道端午節背後所蘊含的歷史價值,尤其是它在不同朝代的傳承與發展。其實,歷史上真正的端午節,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才演變成如今的模樣。
  • 端午節由來有三個小故事你知道嗎?過去的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
    以至於我們只要提到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這天除了假期之外更多談論的就是粽子,其實在我們中國在端陽日這天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已被我們慢慢的淡忘了。這期我們就來聊聊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國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們有著各種不一樣的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幫助吳王闔閭謀取了王位。
  • 端午節,家鄉有哪些飲食習俗?
    百味端午,各地風俗不同,生活在南方小鎮的端午節又會有怎樣的習俗和飲食習慣呢?插艾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艾草插於門楣。正如古語當中說的「手執艾旗招百福」,說的便是艾草有驅邪納福的寓意。粽子傳說粽子是為了祭奠屈原而誕生,而後慢慢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所以每到端午節,粽子便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啥時候定下來的,都有哪些民間習俗呢?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等,節期是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之一。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祀龍祖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
  • 端午節的習俗跟美食
    到了今天,端午節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吃粽子、划龍舟等習俗更是早已走向海外,成為多國民眾喜愛的飲食和活動。水果粽 蘇軾早就吃過了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以詩人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端午也是節日中「花名」最多的一個,如女兒節、粽子節、龍舟節、浴蘭節等。在古人的眼裡,過端午涉及衣食住行,是一個很有儀式感的節日。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導讀】6月已經來臨,馬上就到端午節了,那麼,今年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今年的端午節放假一共是三天時間,端午節放假的具體安排如下: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
  •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時間:2020-06-27 12: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
  • 端午節民間習俗|民俗活動有哪些?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蕩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