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節是陽曆的6月25日 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春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氣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包粽子
春秋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後,漁民怕魚咬食他的肉身,就包了粽子投到江裡,這樣魚吃了就不會再咬食屈原的肉身了。傳到後來,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了。
飲雄黃酒
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比較多,毒氣也就上升了,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古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鬥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佩戴有艾草味兒的香包能驅邪解毒,使這一方法從春秋戰國時期延續至今。也成為每年端午節時候的一種習俗。
佩戴香囊
在中國端午節時有佩戴香囊的習俗,老人父母們都會做幾個小香包給小孩掛在身上,她們管這種習俗叫做「壓午」。小孩佩香囊後,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賽龍舟
「端午節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掛艾草
將艾草掛在門上,預示一家人一年中身體健康,好運隨身;夏天蚊子較多的時候,艾葉可以散發一種獨特的香氣,可以有效驅趕蚊蟲,使得蚊子,蒼蠅等毒蟲不敢靠近,提高安全性。
拴五彩繩
五色絲的五色代表五行,漢代信仰五行陰陽之說,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剋,具有神秘的驅邪迎吉作用。青色屬木,代表東方,赤色屬火,代表南方,黃色屬土,代表中央,白色屬金,代表西方,黑色屬水,代表北方。以動物為標誌,東方為青龍,南方為朱雀,西方為白虎,北方為玄武(龜蛇),中央為黃龍,均為靈物。兒童用五色絲系脖頸、纏手足腕,俗稱長命縷、續命縷、百歲索、健索。
放風箏
「端午節放風箏的習俗是有的,但不是什麼傳統習俗,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掛鍾馗畫像闢邪
端午掛鍾馗畫像的作用是闢邪驅鬼。
畫額
「畫額 舊時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關於端午節習俗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最後預祝大家:
端午安康 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