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這一天我們都要舉行祭奠屈原和祭祀龍祖升天的儀式,所以,這一天也就產生出了許多不同的習俗。
那麼,端午各地有哪些常見的習俗呢?
1、粽子
提起端午,大家首先想起的便是包粽子,這一習俗已經流傳了上千年。粽子依據各地的不同,主要有臘肉粽子、紅棗粽子、火腿粽子等等。
2、插艾草
端午節的習俗,一般包括打掃清潔,然後插上艾草葉子和菖蒲,藉此達到「闢邪」、「驅瘴」、「防蚊蟲」的目的。
這種習俗的由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艾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二是古代流傳的一個神話有關。
當時瘟神打算向人間降下災難,天帝派遣使者到人間考察,遇見了一位很善良的老人,使者不忍心他受苦,便悄悄告訴他放上艾草可以避免瘟神的災禍。
3,划龍舟
划龍舟這件事有兩個說法,一是紀念龍祖升天,二是為了打撈跳江的屈原。
龍舟是春秋、戰國時期吳楚一帶的先民為了感謝龍祖的庇護,特地在船頭塗上龍的圖案,然後通過競賽的形式,來進行祭祀活動。
除了這些常見的活動,某些地區還有吃糯米糕、配香包、飲雄黃酒的習俗。
像許仙和白素貞的愛情故事裡,便是因為雄黃酒的緣故,才導致兩人最終走向了悲劇式的結局。
糯米糕不同地區有不同叫法,它的形式也是多樣的,這種由糯米做成的糕點我們這邊有三角形、原型和方形幾種,吃法可以選擇油炸、燒烤、蒸、煮四種,味道非常不錯。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