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跳出長達9年的舒適圈
「你暫時不要把留學的事告訴學生,我怕他們情緒受影響」,這是我向校領導坦白自己想要留學之後收到的答覆。
在做出留學的決定之前,我在一所高級中學當了九年的生物老師。九年老師工作經歷裡,作為班主任的我,帶過三屆畢業班,又當過備課組組長。
一個做著安穩前途的工作,還擁有9年工作經歷的人,怎麼想都不太可能去留學。
而且做出決定的時候,我已經三十歲了。可能在很多人眼裡,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尋求的是一個安穩的生活和工作,哪還有什麼資本去折騰留學?
工作九年之後所身處的舒適圈,其實很難讓一個人有決心跳出來,去挑戰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未知。
但這個舒適圈對我而言,恰恰是一個選擇跳出來的理由。
雖然帶的每一屆學生,我都在教相同的知識點。但是在教授知識的這個過程中,其實我也在不斷提升自己。
這是因為每一屆學生的情況都不一樣,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大相同,每年遇到的考題也在不斷變化。
作為一個老師,我必須得跟上「時代的變化」。不斷接受學習新事物才能給學生帶來最好、最新的知識。
所以就是這樣的一個工作環境,也在潛移默化之中萌發了我對於接受學習新事物的渴望,想要去迎接一些新的挑戰。
但同時也是在中學當老師的這份穩定工作環境下,你要尋求一個自我突破真的非常困難。當時,我就是想提升自己,看看自己還有什麼可能。
02
三十歲出國,不僅絢麗,還充滿著挑戰和壓力
相比於那些剛畢業的應屆生,工作之後選擇申請確實充滿著挑戰。
首先是來自周圍社會輿論的壓力
按照我們傳統家庭文化來講,31歲這個年齡段是一個尋求安穩的時候,不再適合去探索一種新的生活或者可能了。
所以當時,我周圍的親戚、朋友甚至同事都不太能理解這回事。他們想不通我為什麼要放棄老師這樣一個擁有安穩前途的工作,然後去做一件看似根本沒辦法完成的事情。
除了全心全意支持我的父母,其他99%的人都在反對。所以,我得頂著這種社會輿論帶給自己心理壓力,硬著頭皮去申請。
其次還有語言壓力帶來的焦慮
因為我在中學教了九年的生物,所以這九年以來幾乎沒怎麼碰過英語,可能最多也就是在出國旅遊的時候學上一兩句。
這時突然要出國了,我得把丟了九年的英語重新撿回來,其難度和壓力也是可想而知。
而且我當老師的時候,對學生會有期望值。自然而然久了這種期望值也會轉移到自己的身上,所以很害怕自己失敗。
準備語言考試的那段時間真的特別特別焦慮,所以每天我會給自己設置很多學習任務,但很多時候都還是有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因為我的精力、時間甚至所有都奉獻在老師的這份工作上了。
我當時跟校領導坦白出國留學的決定之後,他要求我不要跟學生說這回事,在工作的時候也不能碰任何跟英語相關的東西。
因為那個時候剛好在文理分班的關鍵時期,校領導不希望我的學生也因此受到情緒上的太大波動。所以我得把生活和工作分開,當時只有晚上回到家之後,才有機會看看跟英語相關的東西。
從時間、工作壓力還有對自己的期望值來說,你可以看到工作之後去留學所迎接的挑戰和應屆生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要放棄已經定好的人生規劃,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學習和生活,和那邊的人打交道。
所以不要被電視劇裡的絢麗所迷惑。三十歲留學,還是一場充滿著壓力和挑戰的突圍。
03
這個年齡段的我還可以比別人做的更好
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要通過留學來提升自己,去發掘自己的潛能。我給自己定的規劃是讀完碩士一年,回來以後繼續工作。
但是出國讀完碩士以後,我卻選擇了留在英國繼續讀博。
因為在讀碩士的時候,我沒有打工,也沒有做其它的任何事情,就是全心全意的學習。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去看書、整理筆記。
在這個過程中激發了一個念頭:這個年齡段的我居然還可以學習,而且還能在我們班排第一,甚至還可以比本地學生做的更好。
就是這樣的一種成就感一直伴隨到我畢業。
在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研究點,想要深入地去了解研究,所以最後放棄了回國工作的計劃。
其實跳出舒適圈之後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學習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這麼簡單。我們每個人也都可以看看自己未來還有什麼樣的可能,去不斷地挑戰自己。
現在回首當初,我非常慶幸自己當年做出的這個決定。
04
年齡和留學真的有關係嗎?
這取決於不同的人,如何去看待留學這件事情。
對我來說,出國和年齡沒有關係。其實任何一個年齡段的人都可以做這件事,而且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人都可以從留學中得到的不一樣的收穫。
但是話說回來,應屆生和已經進入職場工作的人,準備起申請這回事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就是在心態上。可能應屆生在做一些決定的時候,可以更大膽地去做新的嘗試,因為對TA來說一切都是新的。不怕失敗,就算是失敗了還可以站起來。
但是對於工作很多年的人來說,可能就得更慎重一些,畢竟你得放棄自己穩定的工作,去做一件結果未知的事情。
既然選擇了未知,就得做好面臨各種壓力和挑戰的準備。如何證明自己是可以做到,那麼就得做一個非常好的規劃。
就算是找了留學中介,很多事情你也得做到親力親為,需要你自己對想去的國家、學校和專業有足夠的了解。
比如說這個國家的文化有什麼樣的特點、學校有什麼的優勢、哪些專業比較好。這個過程就像做科研一樣,我們得去閱讀很多相關的資料和文獻做足前期的準備。
除了規劃,當然得保持時間不斷學習。你得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學習,因為你不像應屆生一樣,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準備申請的這回事中。
所以對於那些工作之後想要留學的同學來說,年齡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你是否想要通過留學來收穫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無論是先工作還是先留學,如果你確定了目標和決心,有著長足的規劃和準備,知道自己未來想要什麼,那麼年齡就不會成為人生道路上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