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紅豔)冰凍模式開啟,啥時候是個頭?有心急的小夥伴打開中長期8-15天預報想來點安慰,但眼前的一幕直擊靈魂:雖然下周氣溫略有回升,但在跨年前後,江蘇全省氣溫又將斷崖式下降,最高溫和最低溫均直降十幾度:最高溫來到在冰點以下,最低溫多在零下十幾度,南京僅有零下10℃。今年跨年真有大寒潮相伴嗎?中長期預報靠譜嗎?來聽聽官方發布及專家怎麼說。
跨年南京只有零下10℃?官方回應:非正式發布
△ 中國氣象愛好者微博截圖
早在12月15日,知名科學科普博主@中國氣象愛好者就在微博上曬出了一張氣象圖,並配文「年底會不會有大寒潮?關鍵看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壓。其他四項,北極暖高、烏拉爾阻塞,南支槽,以及西伯利亞北極渦旋都在超級計算機裡多次就位了,但東邊的阻塞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如果沒有,西伯利亞那一大坨『冰墨水』就倒海,沒有大寒潮;但如果有,那就要關注起來了,畢竟這坨冷空氣實在是太冷了 。」
不少網友留言,「求準確的預測。」還有網友認為,「中長期預報存在不確定性,要靜觀其變。」
△ 中國天氣網8-15天預報裡南京氣溫驟降明顯 網絡截圖
距離年底還有不到15天,真的會有大寒潮伴隨著大家跨年嗎?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與去年跨年同期相比,中長期預報的溫度確實低得嚇人。要知道,江蘇去年跨年雖然最低溫在0℃以下,但最冷也只是淮北,零下5到6℃,最高溫還是在0℃以上。
△ 南京氣象在官微的回應
8-15天預報有多少可信度?對於南京「零下10℃」的傳聞,12月17日中午,南京市氣象局在官方微博回應說,「中國天氣網8-15天趨勢預報屬於中期預報,在網頁上顯示的是由數值預報產品直接解析得來的結果,尚未經過人工訂正,非我臺發布的預報。」同時,南京市氣象臺也會持續關注此次降溫過程,及時發布相關信息,請大家無需過度解讀。
那麼,中長期預報有參考性嗎?南京氣象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補充表示,「趨勢可以參考,具體程度還需要持續評估!」同時,南京氣象提醒,可以再等一周左右時間看一下,相對會更準確。僅以一次預測來評價是不科學的。
今冬拉尼娜事件形成,但判定是否為冷冬「為時尚早」
去年冬天(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受全球變暖導致厄爾尼諾現象頻發,江蘇經歷了史上最暖冬天!今年冬季將會怎樣?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根據此前國家氣候中心曾預測,今冬將形成拉尼娜事件。
據悉,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通常在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的經向度大,影響我國的寒潮冷空氣活動頻繁,中東部地區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同時,來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條件總體偏差,我國長江以南大部地區降水易較常年同期偏少。
此前,在國家氣候中心召開的今冬明春(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全國氣候趨勢預測聯合會商會上,氣象專家對今冬的氣候趨勢做出了預測:
預計今年冬季(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主要以西北路徑影響我國。從冬季整體氣溫趨勢來說,除了東北、華北東部還有西藏部分地區氣溫總體趨勢較常年同期偏高之外,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總體接近常年或偏低。
此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候與應用前沿研究院院長羅京佳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影響冬季氣候的因素更加複雜,不單單只有拉尼娜事件的影響。具體的區域氣候變化,仍要密切關注。大家可以及時關注官方氣候預測,不要輕信網上的信息。專家還表示,判斷是否屬於冷冬,需要氣溫數據達到一定的標準,現在就判定為時尚早。
(編輯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