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愛因斯坦有著驚人的想法

2020-12-17 坦談科技

愛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對科學思想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他也經常分享他對其他話題的智慧,如寫文章,文章,信件和演講。

他在日常生活中對社會和智力問題的看法,並不是來自於物理學的世界。這讓我們對這位科學家的精神和道德觀點有了深刻的見解,並提供了許多讓人銘記在心的東西。

在1935年之前,他在著作的前言中寫道:「在他的科學力量的巔峰時期,但還沒有被稱為原子時代的聖人」,他的論文和思想的集合都在《我所見的世界》的書中。

在這本書中,愛因斯坦又回到了生命的目的,以及有意義的人生。

「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或者,對於任何生物來說,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意味著要有信仰。你會問:那麼,提出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嗎?

「把自己的生命和其他生物視為無意義的人,不僅不快樂,而且不適合生命。」愛因斯坦寫道。

愛因斯坦本人是否有信仰?

愛因斯坦是由猶太教父母撫養長大的,他有複雜且不斷發展的精神思想。他似乎對人們生活中存在的科學衝動和宗教思想結合的情況持開放的觀點。

愛因斯坦在1954年的科學與宗教論文中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腳的,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

一些人(包括科學家)稱愛因斯坦的精神觀點是泛神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Baruch Spinoza的哲學影響。

愛因斯坦自己是一位著名的無神論者,Richard Dawkins稱愛因斯坦的泛神論是「無神論」,但其他學者指出,愛因斯坦似乎相信超自然的智慧,超越了物質世界。

在愛因斯坦1934年的另一篇文章中,他談到了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的真正價值,主要取決於他從自我中獲得解放的尺度和意義。」

在1950年的一封信中,為了安慰一位悲傷的父親羅伯特馬庫斯中寫道:「解放自我,讓我們看到生命的真實意義」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愛因斯坦本人的認可。

人是被我們稱為「宇宙」整體的一部分,是時間和空間的一部分。他的思想和感覺,與他意識的幻覺中的一種幻覺相分離。

如果你想知道愛因斯坦是否在物質追求中看到了價值,這是他在1934年說的話:「我絕對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財富能夠幫助人類向前發展,即使是在最忠誠的勞動者的手中。」

在討論生命真正意義的終極問題時,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人類的處境。

哲學能引導我們過上美好的生活嗎?

在這裡,哥倫比亞大學教授Philip Kitcher解釋了偉大的思想,比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孔子、孟子、Albert Camus、弗裡德裡希尼採、Albert Camus和讓-保羅薩特,都能幫助我們找到人類存在的意義。

愛因斯坦關於生命意義的驚人想法,你有什麼感受?歡迎大家評論分享!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那些高於生命,富含智慧的名言(深度好文)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它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一個人的真正的人生價值首先是它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中解放出來,而不是表面看起來很厲害實則不是自己做主只是別人的想法罷了。
  • 牛頓研究鍊金術,愛因斯坦信奉上帝,他們研究神學的目的是什麼?
    而且具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理論,大多都是西方科學家提出的。牛頓和愛因斯坦就是西方科學家的代表人物,但讓人覺得困惑的是,這兩位科學巨匠晚年都選擇了研究神學。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聽過這句話的人不在少數。牛頓就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宇宙中存在一位全能的神,它掌管了宇宙萬物。
  • 牛頓和愛因斯坦誰對人類歷史影響更大?
    答|百度派 @莫逆1:這個怎麼說呢,就理論上來說二者所處的時代不同,所以很難比較,但是我個人而言可能比較傾向愛因斯坦,至於為什麼呢,主要在於愛因斯坦的理論改變了人類對於我們這個世界的認知,給我們重新描繪了一下這個宇宙的基本法則,雖然就目前來說愛因斯坦的理論大多數沒有實際意義,但實際上愛因斯坦的理論給人類指明了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而愛因斯坦相對論顛覆性的改變在於否定了絕對時間和絕對參照物的存在,從而改變了我們對空間和時間認知的概念,即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不是物質相互作用的背景,而在未來假如人類進入宇宙之後能擺脫低速度的困擾,那麼愛因斯坦可能比現在還要偉大。
  • 「智商最高人類」威廉·席德思,IQ超愛因斯坦,取得了什麼成就
    提起高智商,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愛因斯坦、霍金等人,但實際上,英國人威廉·席德思才是目前已知的「智商最高人類」,他的IQ接近300(正常人IQ在85到115之間),超過了愛因斯坦、牛頓、霍金等人。 擁有這樣高的智商,你一定想問:他取得了什麼成就?
  • 1938年,愛因斯坦給5千年後的人類留下一封信,預言了什麼?
    今年4月10日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公布,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言,而4月18日正值愛因斯坦去世64周年紀念日。時隔半個多世紀,當再次追憶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時,我們不得不感慨他超前的預見能力。你知道嗎,1938年愛因斯坦在59歲的時候,曾經寫了一封信給5000年後的人類。這封信裡又預言了什麼呢?
  • 進化心理學是如何解釋人類會產生追尋人生意義這類想法或者行為的...
    它對我們的生存和繁衍也就是所謂的基因延續有什麼意義嗎? ,早期人類祖先以及其他動物都沒有這種想法,但絲毫沒妨礙種群延續。從現有的考古證據看,人類祖先從3.5萬到4萬年前開始出現原始宗教,在那個時期,許多地區的智人都獨立發展出了一套神話體系,這個應該不是偶然,而最早的巖洞繪畫也誕生在那個時期,許多學者認為最早的繪畫正是與宗教活動有關,而宗教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解釋生命的意義。從整個人類族群繁衍的角度看,追尋生命意義這種想法當然是一種進化優勢。
  • 愛因斯坦說:時間並不存在,人類其實是被記憶欺騙了!什麼意思?
    不過,時間的意義卻和愛因斯坦有很深的淵源。時間存不存在,及其意義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今天我們簡單聊聊時間是否存在,人類是不是被記憶欺騙了。愛因斯坦說時間是假象,那是指我們普通意義裡的流失效應,也就是說時間並沒有「流逝」,這是假象,他說空間是假象也對的,因為是在時間上思考這個問題,這行進中的空間本就不是固定的,比如,下一秒的空間,與現在就不一樣,因此固定的空間也是假象,所以他提出時空結合,這樣才能更準確描述宇宙。時間的意義(恐龍因果實驗)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有一個質速公式,也叫質增效應。
  • 相對論之外,關於人生,愛因斯坦說了些什麼?
    作為偉大的哲學家或思想家,他的以溫和經驗論、基礎約定論、意義整體論、科學理性論、綱領實在論為基本要素的多元張力論哲學,他的以探索性的演繹法、邏輯簡單性原則、準美學原則、形象思維為特色的科學方法,他的知行合一的社會哲學和發人深省的人生哲學,以及他的遠見卓識的科學觀,別具隻眼的教育觀,獨樹一幟的宗教觀,都極富啟發意義和實踐意義,顯得洋洋大觀、別開生面,不愧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和人類智慧的結晶
  • 愛因斯坦對於今天的世界有何意義?
    在首場活動中,愛因斯坦以色列檔案館前館長哈諾赫·古特弗羅因德與《我的世界觀》譯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方在慶,圍繞「愛因斯坦對當今世界的意義」展開了論述,顯然,在天才和偉大的科學家身份之外,愛因斯坦還是思想家和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不受羈絆的獨立人格,以及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獨特方式,使他思想深刻、見解獨到。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聽完專家的解釋明白了!
    陸生生物誕生後,進化速度驚人。雖然地球在5億多年裡經歷了5次大滅絕,但是陸地生物的進化速度越來越快。直到幾百萬年前,當人類誕生的時候,人類遵循著一條不同於其他生物的進化道路。動物走的是力量之路,人類走的是智慧之路。 在智慧的幫助下,體力較弱的人類開始成長,成為地球霸主,形成了五千多年前的人類文明。
  •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 愛因斯坦的婚姻介紹
    要回答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確實有點困難,因為愛因斯坦是一個理論家,他基本上是發現某種問題,自己在腦海中演繹一下,再通過分析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實驗,最終得到結果,他更多的是去思考並提出理論,很少參與到發明創造中。
  • 愛因斯坦的靈魂告白
    通過這一段內涵豐富的告白,我們可以窺見愛因斯坦偉大的心靈。每個人都有可能對生命總有一天會死亡而感到莫名的恐懼和惴惴不安,但又總是對生命流逝的不能挽留而無可奈何。這就是所有不願虛度此生的人內心不安的真正原因。
  • 在以色列遇見愛因斯坦
    1922年11月17日至12月19日,愛因斯坦曾在《改造》雜誌社的邀請下訪問日本,對於日本,他有著一些有趣的觀察。在文章中,愛因斯坦詳細闡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與準則:一方面,他從未將安逸和享樂視為終極目標,他甚至將安逸和享樂的倫理準則稱為「豬群的理想」,「如果沒有志同道合的友情,如果不專注於探索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研究領域永不可及的世界的話,生命對我而言就毫無意義。」
  • 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陸地生物誕生之後,進化演化速度是驚人的,雖然在5億多年的歲月裡,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但是陸地生物的演化速度卻越來越快。直到數百萬年前,人類誕生了,人類跟其它的生物走得進化道路是不同的,動物走得是力量的道路,而人類走得則是智慧的道路。
  • 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哲學意義!
    善與惡,人類談論了一輩子。將永遠存在。因為善不可能單獨的存在,如果沒有惡,就不知道什麼是善,更重要的是"惡"讓人返回善,因為惡的體驗是痛苦的,痛苦本身就是惡。那麼善惡都是上帝的安排。只是善是上帝的寵兒,而惡是上帝創造的思維的寵兒。上帝創造了"生命樹",是為人類提供善。
  • 愛因斯坦臨終前的焦慮: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會用木棍與石頭來打
    在西拉德的說服下,愛因斯坦也在這份信上簽了自己的名字。事實上,愛因斯坦在此之前從未設想過原子會被用作製作殺人武器,他更不想人類擁有這種武器。這封信,被認為是觸發羅斯福總統決定投入與德國作軍備競賽的主要原因,也許正是這封信,促使了美國政府啟動「曼克頓計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人類史上從未出現過的超級武器——原子彈。
  • 愛因斯坦留下的預言,發現最後一個或將成真?讓科學家感到費解
    對於科學界來說,愛因斯坦可謂是一個傳奇的科學家,他的一生都是十分的傳奇,並且讓人尊敬,同時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當時愛因斯坦留下的三個預言,直到現在最後一個或將成為現實,其它兩個可能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 愛因斯坦的大腦為什麼會比一般人小170g?這又有什麼意義?
    愛因斯坦逝世後,人們發現愛因斯坦的大腦比一般人類男性大腦的平均重量1400g要輕,只有1230g,也就是比一般人的大腦要小170g,大概小12%。這個結果一開始其實是讓人大跌眼鏡的,從動物界的大體趨勢來看,一般都是腦容量越大越聰明。例如人類、黑猩猩、獼猴、鱷魚、青蛙、魚。腦容量是越來越小,他們的生活習性也被認為是越來越簡單。
  • 愛因斯坦又錯了!祝融星根本不存在,金星生命也是「烏龍」
    人類的發展過程,其實也是人類不斷在疑問中求知的過程。特別是宇宙學、天文學等領域的發展,更是與人類對於宇宙的好奇有關了。當然,在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過程中,也經常會有很多「烏龍」事件發生,比方說至今仍然偶爾會被人提到的「祝融星」。
  • 素食名人——「泰鬥級科學家」愛因斯坦
    我一直認為,人類不是天生的肉食者。」 以上這段話來自1954年3月30日愛因斯坦逝世約一年前寫給HansMuehsam的信。這表明,愛因斯坦在生命的後期成為素食者。 在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的資深編輯AliceCalaprice收集並編輯的《愛因斯坦名言增補選集》中,記錄了愛因斯坦關於素食以及生命意義的一些思考: 「我認為素食者的生活方式,單從其物質方面對人性格的作用來看,就將極有益地影響人類。」——給《素食者燈塔》的信,193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