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我經營早點攤12年了,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事情。」在確認牆根下的襁褓內有嬰兒時,熱心的張大姐第一時間報了警。昨日清晨5 點多,在合肥黃山路與金寨路交口西側一棟樓房前,牆根下傳出的陣陣啼哭聲引起附近一名環衛工注意,在附近準備出攤的張大姐也趕了過來。兩人發現一名嬰兒在襁褓中啼哭,小手時不時動一下,一旁還放著一隻裝有奶粉、奶瓶等物品的塑膠袋。報警後,張大姐和附近保安等人一直守在現場。民警趕到後將嬰兒護送至醫院。經了解,這是一名男嬰,出生20多天且患有疾病。民警在襁褓中發現了寫有「放棄,望好心人收養」等字樣的紙條。
襁褓中留下的字條。
牆根下傳來陣陣啼哭聲
「早上6點那會,我從西邊走過來時,這裡圍了不少人,民警也趕到了。」昨天,保安陳師傅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介紹,最早是一名環衛工在附近打掃衛生時聽到了啼哭聲,這才發現牆根下的嬰兒。因為不清楚具體情況,環衛工趕緊喊來附近擺早攤的張大姐,是張大姐最早報的警。
一位知情者告訴記者,發現嬰兒的地方位於人行道北側一棟樓房牆根下,雖說是牆根,其實也算一個平臺,且這個平臺遠高於人行道,與人行道之間還有護欄隔離。由於當時下著雨,又是在清晨,根本沒什麼人從平臺經過。如果不是環衛工在附近幹活,估計還要晚一會兒嬰兒才會被發現。
記者通過市民拍下的幾段現場視頻看到,一名嬰兒被一個淺藍色的包被包裹著,身下還墊了毛毯,一旁放著一隻塑膠袋,裡面裝有奶粉、衣物等物品。嬰兒被放在有屋簷的牆根下。
昨日中午,最早打電話報警的張大姐向記者介紹,7 月13 日清晨5 點多,天下著雨,她和往常一樣出攤,只不過比平時遲一些。當張大姐準備撐開傘擺攤時,一位環衛工急匆匆地跑過來,焦急地對她說前面牆根下「有個東西」。
得知情況後,張大姐放下手中的活,趕緊跑過去,發現前面樓房一處有屋簷的牆根下,有一名被包裹著的嬰兒,身旁還放著一隻塑膠袋。張大姐幾經查看,四周並沒有其他人。隨後附近一名保安也走了過來。襁褓中,嬰兒兩隻小手不時動一下,還發出陣陣啼哭聲。
民警趕到現場進行救助。
熱心市民現場守護嬰兒
張大姐發現嬰兒看上去出生沒多久,「是我第一個報的警。不管怎麼說,這是一條小生命,怎麼有人會狠心把孩子放在這裡?」張大姐說,發現嬰兒後,附近多名熱心人趕了過來,包括保安和環衛工等人,大家自覺守護在嬰兒附近,等待民警和救護人員。
張大姐說,當時他們試圖等待孩子的父母或親人出現,但一直都沒有出現。之後,民警和120 救護人員趕到現場,民警檢查現場物品,發現嬰兒包被中留有一張紙條。「根據紙條上的內容,這名嬰兒患有疾病,而且家裡經濟條件很差。」張大姐告訴記者。
男嬰出生未滿月遭遺棄
昨天,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在接到相關報警後,轄區三裡庵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並聯繫了120。民警和120 救護人員趕到現場後,並未找到孩子父母。現場民警小心翼翼地抱起這名嬰兒,之後和120救護人員將孩子送往醫院檢查。
三裡庵派出所民警告訴記者,經過確認,這是一名男嬰,身旁放著一隻塑膠袋,塑膠袋內裝有兩套嬰兒換洗的內衣,還有棉毛衫、棉毛褲,以及奶粉等物品。此外,民警在嬰兒襁褓中發現了一張紙條。記者也看到了這張紙條,紙條上寫著「本人因家庭壓力和經濟壓力,不得已將小兒放棄,因小兒有病,無力撫養,患先天性白內障,小腦發育不良,望好心人收養救治。」在紙條最後,特別寫下嬰兒出生二十多天,出生日期為6 月18 日。
昨天下午,記者了解到,在和相關部門對接後,三裡庵派出所民警先是把這名男嬰送到安醫附院進行初步檢查,觀察到孩子表面無傷勢。民警隨後又與安徽省兒童醫院對接聯繫,將男嬰護送到醫院,醫護人員對嬰兒進行進一步觀察診治,待情況穩定後下一步將會把嬰兒送到兒童福利院。
記者從三裡庵派出所獲悉,紙條上並沒有留下孩子父母的相關信息,也沒有聯繫方式。對於嬰兒遭遺棄一事,民警表示他們將會持續關注。
李志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 魏鑫鑫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