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段久惠
儘管消費信貸類ABS已成為助力金融機構、平臺機構規模擴張的重要補血渠道,但從操作層面來看,持牌金融機構發行ABS有較嚴格的門檻。
根據相關規定,消費金融公司發行ABS及金融債券應該具備的條件包括: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和健全的風險管理制度;最近三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監管指標符合要求;具備所需的專業人員和完善的處理系統等,同時,發行金融債還要求最近三年連續盈利等。
「即使滿足條件,消費金融公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ABS還是需要獲得地方銀監局批准,同時還要到當地人民銀行申請額度,一年發行的ABS規模在額度之內,當然也要獲得市場投資人的認可。」一家頭部消費金融公司副總經理對記者表示。
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公司更多在銀行間市場發行ABS,科技服務平臺如螞蟻集團和京東等旗下小貸公司更傾向於在交易所市場發行。「消金公司ABS需要經過銀監和央行兩道審核,而科技服務平臺只需要通過交易所審核,相對來說門檻低很多,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監管套利。」上述高管認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往年,全行業的消費信貸ABS資產項目數量及募資規模均有明顯放緩。
以發行規模最大的螞蟻集團為例,中國資產證券化網(CNABS)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螞蟻集團發行ABS項目31單、已通過的發行金額達到660億元。而這一數據在2019年是46單、1053億元;2018年與去年基本持平是51單、1169億元。
發行規模最大的是在2017年,螞蟻發行ABS項目金額達1622.81億元、發行單數71單。2017年末,監管規範現金貸的新規出臺,要求ABS融資需納入表內、小貸機構需控制槓桿率等影響, ABS融資金額驟降,隨後數年,包括螞蟻、京東金融白條金條、度小滿、小米金融等在內的多家機構發行的ABS產品均明顯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