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捷信消費金融公司(下稱「捷信」)2020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證券化產品(下稱「ABS」)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規模為25億元。本期ABS是2019年11月6日捷信消金獲得央行批准的200億註冊額度下首期發行的ABS。
回顧2019年,我國消費金融ABS共發行102期產品,發行規模達到3025.67億元,其中共有5家消費金融公司參與其中,共計發行了185.44億元,而其中捷信一家就發行了4期產品,發行規模為114.5億元,佔消費金融公司總額的61.75%。
除了發行消費金融ABS外,捷信的資金來源渠道已實現全面覆蓋,其頭部公司的優勢地位逐步顯現。
根據零壹智庫發布的《科技賦能力: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捷信目前已經建立了科技+模式+人才的發展優勢;同時捷信積極拓展融資方式,進行資本回血,未來捷信的領先優勢將不斷得到鞏固。
1.首單落地 捷信領跑2020年消費金融ABS
捷信2020年首期ABS產品規模為25億元,其中,優先A檔17億元和優先B檔2.3億元以簿記建檔的方式發行,次級檔5.7億元全部由發起機構自持。
據悉,本期ABS是2019年11月6日捷信消金獲得央行批准的200億註冊額度下首期發行的ABS。其信用評級報告披露了入池資產貸款用途的分布,初始資產貸款用途以手機數碼為主,貸款筆數佔比83.42%,貸款餘額約4.61億元,佔比52.25%。
表 1:初始資產池貸款用途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信用評級報告
2. 2019年5家消費金融公司發行185.44億元ABS 捷信一家獨佔61.75%
根據零壹智庫統計,2019年我國消費金融ABS共發行102期產品,發行規模達到3025.67億元,從ABS發行模式看,其中信貸ABS發行21期,規模1401.87億元,企業ABS發行78期,規模1593.8億元,ABN發行3期,規模30億元。
相比於2018年,2019年企業ABS發行數量和規模都呈現下降趨勢,信貸ABS發行數量和規模則呈現出上升的態勢。可以發現,監管趨嚴對非金融機構發行ABS影響仍在持續,而金融機構則不斷發揮出持牌、正規的優勢,預計未來金融機構ABS發行規模還將繼續上升。
表 2:不同發行模式下消費金融ABS發行情況
數據來源:資產證券化分析網,零壹智庫整理
自2015年中銀消金髮行第一期5.04億元企業ABS開始,截至2019年底,共有9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有7家成功發行了消費金融ABS。
表 3:7家消費金融公司發行ABS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資產證券化分析網,零壹智庫整理
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發行ABS的熱情不斷高漲,捷信、馬上、錦程、蘇寧、興業5家機構共發行了9期ABS,規模達到185.44億元,同比增長31.94%。而在2018年,僅有捷信和興業消金兩家參與發行消費金融ABS,規模為140.55億元。
圖 2:2015-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發行ABS機構數量及總額情況
數據來源:資產證券化分析網 零壹智庫整理
2019年,捷信消金髮行4期ABS,規模達到114.5億元,佔消金公司總額的61.75%;興業消金髮行2期,共計40.68億元;其餘各家分別發行一期,其中馬上金融和蘇寧消金為首次發行,錦程消金在2016年發行過企業ABS,2019年首次發行信貸ABS。
3. 資金裝備競賽 捷信已實現全渠道獲取資金
除了發行消費金融ABS外,捷信的資金來源渠道以實現全面覆蓋,其頭部公司的優勢地位逐步顯現。
根據《科技賦能力: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在全渠道資金來源上,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裝備」競賽正在進行中,而實際上也已經有了格局差異。更多的融資方式不僅是公司實力與業務發展潛力的體現,也是消費金融公司參與資本市場的重要裡程碑,如:發行資產證券化項目和金融債券。
表 4:消費金融公司資金來源渠道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零壹智庫
捷信、招聯及興業消費金融均已實現全渠道獲取資金。截至2019年11月底,共有14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銀行間同業拆借,9家獲批信貸資產證券化,4家獲批發行金融債券,5家進行了銀團貸款。
4. 打造科技+模式+人才優勢 捷信持續引領消費金融市場
作為銀保監會批准設立的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是中國首家且唯一一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截至2019年6月30日,捷信在中國的業務已覆蓋312個城市,合作的活躍零售商數量超過26萬家,貸款服務網點超過26萬個,超過3000萬用戶註冊了捷信金融APP。
作為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的頭部平臺之一,捷信消費金融的業績一直呈現穩步上升。2016年至2018年,捷信消費金融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3.92億元、132.55億元、185.1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9.31億元、10.22億元和13.96億元。
同時,捷信打造「科技+模式+人才」三大優勢。科技方面,捷信以布局消費金融3.0智能金融為目標,早在2017年就率先布局智能金融服務,並在此基礎上,於2019年6月正式提出全方位「敏捷轉型」戰略。
按照「敏捷轉型」的思路,以服務客戶為中心,捷信在黑科技產品開發的道路上不斷創新,運用金融科技手段來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目前,捷信已將包括語音機器人、OCR文字識別技術等銀行和網際網路服務中常見的「黑科技」應用於消費金融領域的實際業務領域。
表 4:捷信智能金融布局
資料來源:捷信 零壹智庫整理
模式方面,捷信一直遵循著「客戶的第一選擇」的市場定位,力求在客戶不論何時何地需要融資時提供支援。為達成這一目標,捷信制定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發展戰略。目前捷信在全國312座城市設立了超過26萬個貸款服務網點,與26萬家零售商保持合作。通過這些渠道,捷信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
通過線下的網點積累客戶資源和口碑,再通過技術開發打通線下和線上,並進行有機結合,這種模式有效提高了捷信的客戶服務水平和業績增長能力。2019年一季度,捷信線上現金貸產品新增貸款中88%來自原有的客戶,這些客戶大多接受過線下銷售點貸款服務。
捷信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以交叉銷售的方式,不斷提高客戶服務能力,增強客戶黏性。同時通過對現有客戶的深入挖掘,保證了捷信貸款審批的精準度,並有效地進行了風險控制。
人才方面,捷信將員工個人成長納入企業的長遠發展規劃當中,建立了完善而頗具特色的員工培訓體系。同時捷信為面向不同級別的員工提供「量身定製」的管理課程支持,大力推動公司內部人才梯隊建設。據2018年4月到2019年3月的數據顯示,捷信員工平均晉升頻率不到10個月。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