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在大部分地區認為寶寶滿月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不僅會辦宴席慶祝還有很多講究。
女性出月子後會帶著孩子「回娘家」,這不是因為月子裡跟婆家鬧矛盾而是一種習俗,一般叫做「挪尿窩」、「挪騷窩兒」、「躲尿窩」等等。
孩子在姥姥家住幾天走之前姥姥會送寶寶禮物,很多地方還會用一捆白線捆上錢給寶寶帶回去,習俗背後有很多道理年輕人不了解。
琳子生了女寶寶前幾天剛剛出月子,娘家媽媽在幾天之前就叮囑她,辦完滿月席後一定要帶著孩子「挪尿窩」。
於是忙完了之後琳子就開始收拾包裹,跟婆婆道謝說自己回娘家住幾天,並邀請婆婆一起去。
婆婆聽到這著急了,把琳琳老公拉到一邊問他:是自己伺候月子不到位嗎?兒媳咋還生氣回娘家了?你快把她勸回來。
老公轉達了婆婆的話,琳子才發現原來婆婆家這邊沒有「挪尿窩」的習俗,連忙跟婆婆解釋了她才放心。
具體為了什麼挪尿窩老人不會一一解釋,但這麼多年這個習慣還是被大部分人傳了下來。
老人說孩子滿月去姥姥家住幾天,以後不容易生病、順順利利大家都圖個吉利,走的時候用白線綁上錢寓意「長命百歲」,聽上去似乎有些迷信。
其實寶寶「挪尿窩」真正的好處比這還要多,對寶寶、寶媽還有娘家、婆家、小兩口的新家都有很實在的好處。
1)寶媽坐完月子,出趟門可以散心
女性坐月子這一個月太無聊了,這次的「滿月出行」能讓她們呼吸外面的空氣,隨便散散心。
而且女性回到自己媽媽身邊會完全放鬆心情,這樣能夠很大程度的緩解產後抑鬱、焦慮的心情,對寶媽心情和身體恢復有很大好處。
2)婆婆「出力」娘家媽「出錢」
在以前婆婆伺候月子的情況比較多,雖然沒啥體力活但這一個月還是很忙碌的,出月子後孩子和兒媳回娘家婆婆也能好好休息幾天。
另外寶寶回姥姥家姥姥會包大紅包,這樣奶奶「出力」姥姥「出錢」,平衡了兩家老人對孩子的付出。
3)娘家親戚看看孩子
小嬰兒出生親戚朋友都很開心,但整個月子期間孩子一直在婆家,娘家人想見孩子不方便。這樣趁著孩子「挪尿窩」的時間,娘家的親戚朋友就可以來看看孩子。
4)將坐月子的房間徹底打掃乾淨
坐月子期間很多人不敢經常開窗通風,屋內的衛生情況比較差,但孩子在家又不好大掃除。
正好「挪尿窩」期間趁著孩子和寶媽都不在家,丈夫或者婆婆可以將房間徹底打掃一下,這樣搬回來後就能直接住進乾淨的房間了。
5)帶寶寶接觸外面的環境
小寶寶不能一直悶在房間裡,這次出門是帶他接觸一下外面的環境,可以提高抵抗力,同時讓寶寶不太認生更快適應生長環境。
雖然這是一個習俗但我們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比如剛好趕上天氣不好我們就晚幾天再出門,娘家距離太遠就等寶寶大一點再回去也可以。
如果娘家沒有房間住不下很多人,我們帶著孩子去就會有很多麻煩,大人孩子都沒法休息。
糰子媽心裡話:
大部分關於孩子的習俗,研究後會發現基本都是為了孩子好,看起來有些迷信的「挪尿窩」並不是簡單的習俗,而有以上5個實在的好處。
【今日話題】大家的寶寶滿月時「挪尿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