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賽再現黑馬,不過我更關心韓國數學課和中國到底有何不同?

2020-12-15 芥末堆

國際奧賽再現黑馬,不過我更關心韓國數學課和中國到底有何不同?

作者:郭奉岐 發布時間:

國際奧賽再現黑馬,不過我更關心韓國數學課和中國到底有何不同?

作者:郭奉岐 發布時間:

  本屆冠軍韓國隊

【小筱薦文】在剛剛結束的第58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韓國隊以6名隊員獲得清一色金牌、總分170分的成績斬獲冠軍。在近幾年的比賽中,韓國隊均表現不俗,這是否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他們數學教育的整體水平?穩定上升的排名背後,韓國又對其數學教育進行了哪些改革,與中國的數學教育又有何不同之處呢?

近幾年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賽場上總是不缺少戲劇性。繼2015、2016挫敗中國隊,奪得兩連冠後,美國隊未能打破過一過二不過三的「魔咒」。7月23日,在巴西結束的IMO決賽中,美國隊排名遺憾跌至第四,而取而代之得到冠軍的則是歷史上僅在2012年得過一次冠軍的韓國隊,中國隊緊隨其後,排名第二。

或許有不少人會覺得,今年奧賽又爆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冷門,然而實際上,韓國隊六人全部獲得金牌,三人排名並列第一,總分170,是以十一分的巨大優勢力壓排名第二的中國隊。而在之前兩年的競賽中,韓國隊也分別排名第三與第二。正如一年前,美國奧數隊主教練羅博深說的那樣,通常排名前三的隊伍實力都相當接近,這毫釐之差或許也與隊員們的現場心理狀態大有聯繫。

 因此,這次韓國隊的奪冠根本不是許多人印象中「弱隊爆冷」的戲碼。相反,用「水到渠成」來形容韓國隊的本次奪冠並不為過。

正如每一個奧數強國那樣,在韓國奪冠所展現的強大實力背後,是韓國數學教育體系的日漸成熟與完善。而在穩定上升的排名背後,韓國又對其數學教育進行了哪些改革,與中國的數學教育又有何不同之處呢?

韓國數學教育的「前世今生」

韓國自1945年建國以來,迄今已進行了六次數學教育體系改革——韓國政府對於數學教育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來源:Journal of the Korea Society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Series, Research i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Vol. 1, No. 1, July 1997,43–59)

 最初,韓國數學教育是以實際生活為核心,注重實際應用,然而其並不令人滿意的成效讓韓國政府下決心進行第一次改革,力求使數學教育變得系統化。在成體系的數學教育的基礎上,第二次改革致力於進一步實施在低年級教授數學基本概念,然後在之後的學習中通過訓練來深化這些概念,這也是所謂的「新數學」理念。

而「新數學」實施之後,許多人認為其過於概念化的訓練模式弱化了學生們的計算能力,於是就有了新一次的改革。第三次改革降低了概念的深度與難度,強調「回歸基礎」、「保證基本數學能力」。

之後的第四次改革則基本保持了原本的框架,主要改動是加強對於數學活動,以及數學對於學生本身能力的影響。此時,韓國的數學教育體系已基本趨於穩定,第五次改革加入了當下最流行的「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的觀念,注重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而不僅僅是知識與概念的訓練。

在那以後,改革的腳步也並沒有停下,在最新一次的改革中,韓國又一次顛覆了原有的數學教育體系,因為他們發現,當下的數學課堂缺乏個性化要素。於是,改革舉措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十一、十二年級的數學課程改為可選模式,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數學領域中挑選自己感興趣、適合自己的課題並進行深度研究。這項改動極大地改善了教育方式缺乏個性的現象,在保證基礎教育的同時讓學生擁有選擇權,使得不同類型的學生可以選擇對個人而言最合適的課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其實,從這幾十年的改革歷史中,我們多少可以窺見,通過不斷的調整與摸索,韓國的教育體系很好地在理論與應用、基礎與個性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而這些改動所達到的效果則在近年來的國際賽場,包括近日的奧賽奪冠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韓國的數學教育不僅對體系投入了大量心血,它從一開始就敏銳地抓住了數學教育中另一個關鍵的部分:師資。

韓國教師要求學生繪製的思維導圖

 奧賽光環背後,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們

所有的韓國教師,包括兼職人員,都必須參加政府組織的教師資格訓練項目——單單是進入這個項目的資格就很難取得。而只有在這個項目中取得75%以上平均分的參加者才能得到教師資格證。此項目對教師有大量不同層面的訓練,對訓練時間也有嚴格管控,一般來講,每個參與項目者都必須接受130-150小時的訓練。

從該項目畢業後,教師候補者們需要參加專門的考試,該考試包含筆試、論文及面試三個部分,難度極高。在2010與2011年,只有4.4%與4.1%的參與考試者能通過考試,並最終成為一名教師。未能通過考試者則需要繼續參加教師資格訓練項目,或者繼續回到大學讀研究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韓國教育對於教師的嚴格把控,以及教師行業的高強度競爭。從這樣的體系中脫穎而出的教師的學科能力、授課技巧與交流能力才能完全達到要求,成為韓國教育體系中穩定靠譜的齒輪。而正是這些優秀的教師們很好地執行了優質的課程方案。

 韓國小學四年級一節數學課的流程

韓國數學課PK中國數學課

以上大略介紹了韓國數學,以至於整個教育體系的一些概況。不過說了這麼多,韓國的數學課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流程呢?韓國數學課與中國數學課又有怎麼樣的不同之處呢?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同樣是一堂小學數學課,韓國和中國會有怎樣不同的上法。

Round 1 課程導入

上課鈴響,王建國(中國老師)與樸勇(韓國老師)兩位數學老師,分別走進各自的教室——如今韓國與中國的教室中,電腦、投影儀等電子設備的普及率都相當高,授課都很大程度上基於多媒體平臺。這節課的主題是二次方程式的最大與最小值。兩位老師分別打開幻燈片,樸勇選擇播放了一段中國神舟九號的視頻,而王建國則放映了幾張不同的、與二次方程式有關的圖片。

Round 2 課程主體

在簡單的引入後,兩位老師正式進入了課程的主體部分。接下來,王建國的幾張幻燈片是對上節課的回顧,很好地溫習了學生們可能遺忘的內容,並將二次方程式的概念作為講解其最大與最小值的基礎。樸勇則在看完視頻之後提出了問題:二次方程式與神舟九號有著哪些聯繫呢?隨即開始課堂討論,並沒有馬上進入數學概念的學習。

在複習結束之後,王建國趁熱打鐵,幻燈片上出現了對於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定義,他開始細緻地解釋給學生們聽。而樸勇則對於剛才的問題進行了適量的總結,隨即以小組為單位開始自主研究,主題則是預先設定好的幾個與二次方程式的最大與最小值相關的問題。

在解釋完定義之後,王建國繼續深入,開始講解求值的具體方法。在講述正確的求值方法之前,他首先讓學生們試著進行猜測,對於學生的答案提出問題,循循善誘,並最終公布了正確的計算方法。樸勇在學生進行了一些研究的基礎上,介紹了最大與最小值以及頂點的定義。

確認了學生們已經了解所有的定義以及計算方法後,王建國馬上用幻燈片展示了一道非常簡單的習題,讓學生們開始自行解答。王建國認為,在了解概念後馬上進行訓練能最有效率地讓學生牢記計算的方式。樸勇此時則再一次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而這次的主題則是方程式與圖像、圖形以及最大與最小值之間的關係。樸勇認為通過這類較為本質與概念化的思考,學生對於數學的本質理解將更為深入,思考能力也將得到很大的提升。

幾位學生正確回答問題後,王建國向全班同學從頭至尾展示了一次解答的過程,確認沒有問題之後引入了難度較高的一個問題,再一次讓學生們自行解答。他認為循序漸進的方式有益於學生對於知識的領悟。樸勇此時則同樣讓學生們單獨開始練習,練習的內容則是寫出三個二次方程式,並計算式最大與最小值。

Round 3 課程尾聲

終於,我們進入了一節課的尾聲,王建國再次將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放在一頁幻燈片中,並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來確認對於知識點的理解。而樸勇則又組織了一次簡短的小組討論,這次的內容是一道應用題,學生們需要用到剛才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個情景問題。

在下課之前,王建國與樸勇分別布置了作業。王建國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正反面的卷子,上面有二十道關於最大值與最小值的習題,要求第二天早晨做完提交。而樸勇則要求學生們自行總結這節課的知識點,將它們寫在一張紙上並提供一些例子。在這之後,兩位老師宣布下課,關閉電腦並走出了教室(學生們歡欣鼓舞)。

雖然上面的故事是外灘君基於韓國數學課教案與中國數學課教案生發出的,兩個想像中的情景,但我們依然能夠從中看出兩者間的諸多不同點,比如:

韓國的數學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賴分組討論,並且更希望學生能通過研究來獲取知識點;與之對應的,中國的數學教育則強調知識點和概念的教學,很少有分組討論,並希望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並吸收老師所提供的內容。

韓國的數學教育強調應用,希望學生能將知識點應用在實際生活中;而中國的數學教育則較為應試,認為大量的重複練習與循序漸進,趁熱打鐵的學習模式最能讓學生牢記知識點。

由於兩個國家的教育生態與學生特性不同,並且雙方的數學教育都在國際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孰優孰劣自然無可評述。但我們是否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發,對某些部分進行改善呢?或許在數學教育這件事上,我們的好鄰居韓國真會是一個不錯的參考對象。不過,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來看,韓國在奧賽中的優異表現究竟是來自其先進的教育模式,還是也包含大量的應試刷題,這一點仍需商榷。

最後,外灘君也想說,奧賽畢竟有別於普通的數學教育,一個國家在奧賽中的成績也不能完全代表其數學教育的整體水平。但是,奧數的母體是數學,如果學習數學本身成為了一件完全功利的事情,那其中的樂趣也就完全被抹滅了。我們更需要孩子對數學有真正的熱情,而不是對競賽名次的追逐和計較,這才應是數學教育的核心。

本文轉自外灘教育,作者郭奉岐 。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外灘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外灘教育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為中國實現了零的突破!南京外國語學子勇奪國際語言學奧賽金牌!
    國際信息學大賽奪金的楊駿昭剛剛載譽歸來,我校吳昊錕又在韓國獲得國際語言學奧賽金牌及最佳解題獎!這是我國選手第一次獲得此項非常重要、世界頂尖大學十分看重的奧賽項目的金牌。南外「金牌榜」上的總金牌數又增加了一枚!吳昊錕摘金,為國爭光!
  • 收費上萬元,這三項國際奧賽的中國區承辦方竟無辦賽資質
    記者調查發現,ITCCC這個機構並未在民政局註冊,其背後實際上是一家名為「北京盈飛科技教育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賽事過程也並非「零收費」,更有往屆通過中國區終選進入國家隊參加國際奧賽的學生告訴記者,一次國際參賽所需繳納費用高達38000元。
  • 2019國際數學奧賽中國國家隊隊員名單公布,哪些高中有學生入選?
    2019國際數學奧賽中國國家隊隊員名單公布,哪些高中有學生入選數學奧賽是中學階段影響力最大的學科競賽之一,近些年來,我國參加數學奧賽的高中生也一直都非常多。在2018年全國中學生數學奧賽決賽當中,60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入選國家集訓隊,經過兩個階段的集訓,最終有6名學生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國家隊,這6名學生將代表中國參加今年7月在英國舉辦的國際數學奧賽。今天(3月28日),2019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國家隊隊員名單正式公布,那麼,這些隊員都來自哪些高中和省份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 教育 | 韓國的英語教育跟中國有何不同?
    首先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面,中國和韓國其實差不了太多,都是以學習成績考評為主的應試教育,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跟中國有所區別的一些地方吧。有一些白領的話,辭職後參加Working Holiday。因為韓國是一個小國家,很多企業都在拓展國外市場,所以學習一門外語在韓國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 中外數學課同臺「打擂」求互補
    原標題:中外數學課同臺「打擂」求互補   中外數學課同臺「打擂」求互補 老外教師和學生一起走進北蔡高中課堂  近日,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高二(3)班連著上了兩堂「特別」的數學課。
  • 在韓國的中國媳婦,在中國的韓國媳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從淺的來說,這樣也沒什麼不好,但往深的來說的話,國家之間肯定是有很大的不同之處,衣食住行方面相差的太多了,文化和信仰這些方面就更不用說了。韓國是我們國家的鄰國,可以這麼說,韓國的化妝品在中國非常受歡迎呢,有很多人都很喜歡在韓國買化妝品,也經常叫代購們幫帶回來。
  • 2020國際數學奧賽,中國獲5金1銀,隊員保送清華北大
    一、IMO是什麼?每個代表隊的隊員會被「打散」,分配到不同考場單獨答題。 IMO並不是隊與隊之間的對抗,所以沒有團隊獎項。中國、俄羅斯、美國、德國的選手整體都比較強大。中國隊從1985年參賽以來,這已經是第21次獲得總成績世界第一了。
  • 奧賽冠軍保送北大引爭議,鄭強:諾獎少有中國人,奧賽全是中國娃
    很多人說,保送生其實才是學習實力最頂尖的學生,因為通過高中的表現,足以證明他們的學習功底,再加上這些保送生基本都是各個大賽冠軍選手,因此,在未來更有前途。2020年12月15日,本次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成績揭曉,我國少年參賽選手又是捧得「大滿貫」榮譽而歸,包攬前五、囊獲5枚金牌,巨大優勢直接讓中國參賽選手在本次比賽中榮獲「團體第一」。
  • 高中老師和初中老師到底有何不同?
    如果您關心教育關注孩子和校園生活,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以便了解和推送更多教育教學資訊!高中老師和初中老師到底有何不同?高中生活與初中生活相比,多少還是有所不同的,作為這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聊聊高中老師和初中老師在各方面到底有何不同,歡迎朋友們批評指正:1.高中老師工作量相對初中教師來說較大
  • 這位學霸獲得國際化學奧賽世界冠軍,高喊「我愛化學」,即將入學北大化學學院
    何流在領獎臺上用英文、中文說了「我愛化學」,當時全場沸騰,掌聲經久不息。下面是領獎和獲獎感言的視頻。視頻(「我愛化學」在22秒處)陳萍校長介紹何流同學7月31日上午,在杭州學軍中學召開的世界冠軍與新聞媒體見面會上,陳萍校長向各位記者和來賓們隆重介紹我校培養的國際化學奧賽世界冠軍何流同學。
  • 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中的五匹黑馬
    > 作者丨肖經棟來源丨FT中文網從2016年至今,宜校連續5年製作和發布了中國大陸出國留學最強中學榜。
  • 初中國際班:數學課用英語上 詞典比課本翻得勤
    去年9月,南山二外首開國際實驗班,共招生48名。國際班的學生可以參加美國中考(SSAT考試),直接升入美國高中,這一話題一時被媒體熱炒。如今國際實驗班已經開辦半年,運行效果到底如何?初中教育國際化,究竟是機遇還是「雞肋」呢?
  • 國際奧賽中,中國神童戰勝德國天才,如今一個出家、一個成數學家
    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社會新聞,出現了很多幼年成名和少年成名的人才,他們在極小的年齡就爆發出過人的天賦,是父母和國家的驕傲。我們在關注他們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精神需求和想法。天才也只是在某些方面有異於常人的天賦的普通人,也有著普通人的需求和想法。
  • 國際生物奧賽中國隊拿下三金一銀,兩位金牌選手來自杭州
    4位代表中國參加第31屆國際生物學奧賽學生合影(左一、右一分別為姚前、邵承駿)此外,姚前和邵承駿這兩位金牌選手,生物競賽、化學競賽、科技創新,對中學生來說,即使專攻任意一項,這些比賽難度都相當大,但姚前還是有實力同時兼顧。採訪過程中,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加了小姚同學微信好友,他的微信暱稱叫「固柢機器人」。原來,這位競賽高手有個令人意外的愛好:打太極。為此,他專門設計了一款機器,據說站在上面可以活動筋骨、放鬆身體,達到和打太極差不多的效果。
  • 韓國瑜成臺灣選舉最大黑馬,他當選高雄市長的贏面有多大?
    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從原先的不被看好,到現在平地一聲雷,引發了橫掃高雄乃至全臺的「韓流」,不僅很多人期待韓國瑜能逆勢上位,收復國民黨已失去20年的高雄政權,更能拉抬國民黨的整體選情,給執政的民進黨一個教訓。這波讓綠營涼透、揭穿蔡英文當局政績等同國王沒穿新衣的「寒流」是從何而來,又將往哪去,值得進一步深思。
  • 成都學霸獲國際生物奧賽金牌 每天學13個小時
    據了解,此次參加比賽的選手共有253名,來自全球73個國家和地區,奪得金牌實在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這也是時隔六年,成都學生再次獲得國際奧賽金牌。這塊金牌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茅傲嶽在競賽的道路上是如何堅持下來的?昨日晚上10點30分,載譽歸來的茅傲嶽接受了記者採訪。
  • 第50屆國際物理奧賽物理奧賽中國第一 孫向愷單項第一
    第50屆國際物理奧賽物理奧賽中國第一 孫向愷單項第一時間:2019-07-14 20: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第50屆國際物理奧賽物理奧賽中國第一 孫向愷單項第一 恭喜中國隊,在2019年第50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5名隊員均獲 ,榮獲團體成績第一,其中孫向愷同學更是以理論成績第一和總成績第一
  • 中國古典健美陳康,2019年奧賽能否前三?和大佬對比一目了然!
    今年亞洲參加奧賽的有前四人,其中中國有陳康和日本山岸秀匡,其它還有一名韓國和越南運動員。對於今年的奧賽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因為在今年比賽中我國古典健美選手陳康近期備賽情況來看非常有優勢,有相關人士認為能進奧賽前三,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 韓國K9自行榴彈炮有何魅力?居然搶了俄美的生意
    關注我們的軍迷朋友都應該知道,之前我在《一葉障目?韓國研製第五代戰機,妄圖擺脫美國的影子》一文中提及韓國因其研製的K9自行榴彈炮火爆國際而想要擺脫美國的影子,自主研製第五代KF-X戰鬥機,誰知迅速打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這款火爆全球的自行榴彈炮。
  • 【我是學霸】看鄰家男孩孫楚如何成長為國際生物奧賽金牌得主!
    ,成為該校第3位國際奧賽金牌得主。但在學習過程中,他卻漸漸愛上了這門學科,最終取得了一個讓人出乎意料的成績。」宋世見說,在高二寒假的時候,他想刺激一下孫楚,於是就嚇唬孫楚說覺得他對生物不熱心,成績也不理想,要淘汰他。結果孫楚認真想了一下,對教練說:「那好吧,我聽教練的」,「這樣的回答讓我一點脾氣也沒了。」 對於這次能獲得國際生物奧賽金牌,孫楚說自己「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