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朝暉:新高考變革下 個別化教育是學校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

2020-12-16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訊 5月6日,由中國教育在線、楚天都市報和新東方優能中學教育共同主辦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課程改革與人才培養——破除誤解 推進改革」論壇在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舉行。來自湖北省及全國各地的近百所示範高中學校負責人、教研室老師,高校領導、招生負責人,教育專家等近700人參會。

  會上,圍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學生生涯規劃和人才評價」主題,上海建平中學副校長鄭朝暉做精彩發言,就新高考招生制度變革之後,學校應做的相應改變進行了經驗分享,並基於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矛盾提出了三個想法:

上海建平中學副校長 鄭朝暉

  要基於教育的本質來重新設計學校

  「如果我們跟著這個制度那個體制去跑,永遠是制度的奴隸。制度今天這麼變,我們就這麼改,明天那麼變,就那麼改,這樣我們永遠是一個追趕者,永遠不可能去引領或者是改變什麼。但是仔細想一想,無論是從國家的角度、高校的角度,還是每個基層學校的角度,我們都在從事教育工作,如果能夠從教育的本質角度去理解教育的話,不就能殊途同歸了嗎?」鄭朝暉說。

  他認為,教育本質是經驗的累積,不要知識本位,而是學習本位,是通過學科的學習來增長學習力。新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眼前來說可能給各個學校添了麻煩,但如果能夠意識到它是從制度層面上促進一個學校的根本性改變,就是所有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現在有很多名牌學校、大牌學校,甚至是擁有全省最優秀資源的學校,如果不能夠理解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所帶來的發展契機在哪裡,很可能會成為各個學校重新洗牌的一個歷史轉折點。鄭朝暉強調,甚至後發展的學校因為背負的包袱比先發展的學校要少,更有可能在新的發展條件下,有革命性的改變。

  從教育的本質去改造學校,面臨的是一系列的轉變。首先是課程轉變,不能把物理化學對立起來,把文科理科對立起來,這些都是從不同角度來提升孩子們學習力的。第二,課堂要改變過來,不能局限於訓練,而是要促進學生反思,還有合作,所以課堂形態也要發生變化。第三,學校的活動也要發生變化,要從統一規定到自我規划去轉變。鄭朝暉特別提到,還有一個改變其實沒有真正到來,就是教師要從主導者變成輔助者,因為學的主體發生了變化,學的內容發生了變化,教師的角色也應該隨之發生變化。

  個別化教育將成為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面對新的高考招生制度的變革,鄭朝暉提出,個別化教育是學校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為了實現個別化的教育,他提出三個方法:

  第一個想法是建立有利於個別化教育的學校組織架構。「為什麼一定要有班級和年級?中國古代有書院制,英國教育有學院制,在英國的大學裡,學生的日常活動包括思想品德都是歸學院管,你在學院裡可以去從事各個專業的學習。這是我們可以去思考的一種學校組織形式,這是個別化教育得以實施基礎」。

  第二,要創設有利於變化的、個別化教育的學習環境。現在上海提出的概念叫「一校一方案」,每個學校在校園建設方面要提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政府組織資金實現學校的硬體設施建設。為什麼?因為學生需要的是更自由的交互空間,更多的信息來源,更好的小組活動場地和情景。這樣一來,學校的教室、環境都應隨之發生變化。

  第三,要有利於個別化教育的教育技術,鄭朝暉認為,「網際網路思維」才是教育技術。技術理念遠比技術本身更重要,要有更開放、更交互的,更善於外包的思想來實現學校教育,個別化教育的教育技術就是網際網路思維下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實施。

  建平中學積極構建學生個性發展的指導體系

  鄭朝暉說,其實學生的個性發展所需要的指導遠沒有很多人所想的那麼簡單。至少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其中升學指導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全部。第二是生涯指導,所謂生涯指導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職業選擇指導,「現在很多學校的生涯指導變成了路邊戴墨鏡盲人的算命攤子,看看臉相決定你將來可以做醫生,哪有那麼簡單?」此外,還有學業指導、心理輔導和生活指導。指導學生的個性發展,尤其是在生涯體驗當中,職業體驗非常重要。據他介紹,在建平中學,每個同學在高二的時候,都有兩周的時間,完全進入上班的狀態,叫做「浸潤式的職業體驗」,學生自己去選擇、自己去體驗,然後做出自己合理的評估。學校還成立了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專門實施這五項指導。

  目前,個性發展指導體系在上海已經形成了一個階梯式上升的過程,學生個性發展或生涯指導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小學階段感知社會,到了初中階段要進行體驗,對職業有一種感性的認識,第三在高中階段,要基於初中階段的體驗作出自己理性的選擇,這個理念最終完成,即完成了個人的發展規劃。

  「我站在這裡講這些,並不意味著建平中學在這些方面已經有了可以拿出來跟大家分享的成功經驗,無非是希望這些想法能夠得到在座各位同行的印證,在艱難探索過程中,有更多同行能夠理解我們、支持我們,這就是我們對於中國基礎教育變革所應該做出的貢獻和承擔的責任。」他最後說。

相關焦點

  • 探討未來教育的變革方向 推動中國教育的創新
    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 (張歌)近日,未來教育創新周·第二屆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全國近2000名校長和教育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學校的重構與創新,共同探討了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未來學校的構建模式以及未來校長的培養標準。
  • 「教育升級」,讓教育遊戲化是未來學校課程發展新方向
    現在很多在線教育產品在設計時設置了遊戲化機制,讓教育升級您如何看待學習的遊戲化很可能是未來學校課程發展的一個新的方向。現在在美國的大學和中小學已經有相當多的一批課程,通過遊戲來進行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為什麼不呢?我認為未來教育遊戲化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強,而不是越來越弱,父母們不用擔心,也不要恐懼。最關鍵的是要了解這是個什麼樣的遊戲。
  • 教育遊戲化是未來學校課程發展新方向
    現在很多在線教育產品在設計時設置了遊戲化機制,您如何看待?學習的遊戲化很可能是未來學校課程發展的一個新的方向。現在在美國的大學和中小學已經有相當多的一批課程,通過遊戲來進行學習,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為什麼不呢?我認為未來教育遊戲化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強,而不是越來越弱,父母們不用擔心,也不要恐懼。最關鍵的是要了解這是個什麼樣的遊戲。
  • 教育要變革,未來學校會怎麼樣?
    02教育要變革,方向在哪兒?大家都期待變化,而且變化終將發生。我覺得,我們在變化的時候不能亂變,亂變可能方向錯了。這個時候,尤其要很清晰教育是做什麼的。這就是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實驗2000年開始從全國推進,現在有160多個試驗區、5000多個實驗學校參與了新教育學校。
  • 現代教育技術在個別化教育教學的作用
    隨著我國信息化與經濟化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個別化教育教學有著很大的優勢,必將成為個別化教學的主要手段和獲取新知識學習方法。本文論述了現代教育技術在個別化教育教學的作用和實現環節。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個別化教育;存在問題。
  • 朱永新:教育要變革,未來學校會怎麼樣?
    02教育要變革,方向在哪兒?大家都期待變化,而且變化終將發生。我覺得,我們在變化的時候不能亂變,亂變可能方向錯了。這個時候,尤其要很清晰教育是做什麼的。這就是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實驗2000年開始從全國推進,現在有160多個試驗區、5000多個實驗學校參與了新教育學校。不管怎麼改變,教育就是一件事情:第一,給人幸福;第二,讓人成為自己,成為完全的人。這兩點如果不把握住,你可能就變錯了。所以變化之前想清楚這兩個問題。
  • 後疫情時代定位未來教育治理變革方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從『十四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教育發展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明確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近日,在第五屆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50人圓桌論壇開幕式上,長江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方平表示,我們要牢牢把握新時代發展形勢、發展方向、發展道路,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更多貢獻。
  • 個別化教育計劃
    是指一份由學校與家長共同制定的針對學生個別需要的書面教育協定,它應記載學生的評定結果,該年度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關服務及教學目標等。必須經家長或監護人同意方能實施。制定時亦聽取學生本人的意見。個別化教育計劃是落實個別化教育的載體,提升特殊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由來個別化教育計劃源自美國。
  • 2017教育變革:新高考不斷探索 校園欺凌明確界定
    八大關鍵詞看2017教育變革  回望2017年教育領域的變革,我們選取了學前教育、新高考、留學安全等八個關鍵詞,回顧熱點新聞事件與重要政策,邀請專家、從業者分享他們的觀點,也展望2018年這些領域可能會發生的新氣象。
  • 餘勝泉:未來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方向不是做影子教育,而是···
    非常時期的「宅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新形態的產生和發展,多方參與、多種形式的在線教育成為新的教育支柱。未來5G技術將使信息和數據迅速流通,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將使在線教育服務更智能、更精準、更有效率,這些變革都會加速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服務業態的形成。
  • 中外大咖匯聚北京暢談未來教育變革與發展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未來教育研討會暨第二屆PDC國際教育大會開幕式在京舉行,來自英國、芬蘭、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德國、西班牙、尼泊爾以及中國的教育專家、學者們共話「全球視野下未來教育的變革與發展」。
  • 網際網路+藝術教育高峰論壇聚焦藝術教育新理念和發展新方向
    日,中國網際網路+藝術教育高峰論壇在江西南昌清北文化藝術學校隆重舉行,從多角度探討《高考升學內容》及《中國藝術教育行業》的新理念和發展的新方向。本次論壇由南昌清北文化藝術學校為主辦,北京桃李資本、北京愛培優、江西高宏教育協辦。以「清北桃李之心·蛻變向陽而生」為主題,通過論壇探討藝術教育發展的新理念和藝術發展新方向,集聚國內知名藝術院校優勢,融合全國藝術教育最新理念,努力構建一流藝術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藝術人才培養能力與培養質量。
  • 迎接未來教育,開啟中國智能教育新時代
    作為目前國內最有影響力和唯一以引領「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為品牌特色的綜合性主題展會和高端學術論壇,本屆主題設定為「迎接未來教育,開啟中國智能教育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帶來教育裝備採購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產品新技術成果的不斷湧現和普及應用,也推動了學校教育技術手段的革新,越來越多的學校建設與需求追求個性化及特色化發展,這些都在改變傳統的教育裝備展會模式。
  • 暑期讀書會七位校長探索「未來教育」引領下的學校高品質發展「未來教育」不在未來,而在當下
    暑期讀書會七位校長探索「未來教育」引領下的學校高品質發展 「未來教育」不在未來,而在當下 發布時間:2020-08-20 22:39 未來已來,作為校長,他們想到的未來學校是什麼樣子?未來教育是啥模樣?人類邁向未來教育、未來學校、未來學習的步伐從未停止, 未來教育 是今天正在發生的每一個超越現代教育特徵的教育變革,它不在未來,而在當下。未來已來,未來可期!
  • 打造「未來學校」新樣態!中澳實驗學校與好未來智慧教育達成戰略合作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包力近年,深圳市寶安區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環境下區域教育的創新和變革,採取大數據、「網際網路+教育」等技術手段迅速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加速寶安教育現代化發展。「網際網路+教育」是大勢所趨,將引領未來教育新方向。
  • 鴻文教育:教育行業新風口,高考改革背後的機遇
    高考改革一直是教育行業討論的焦點內容,繼上海、浙江2014年率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後,2018年高考改革將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如此大規模的教育改革為高中教育、高中培訓行業帶來顛覆性大變革,因此也標誌著新高考時代的來臨。以下由鴻文教育為大家解讀。
  • 社科賽斯:關注教育發展新變革 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
    12月8日,2020年度央視網教育盛典在京召開,論壇以「雲生態·話未來 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教育行業,表彰先進典型,研討教育發展新變革,把脈教育發展方向。 對於線上教育模式而言,最難解決的並不全是技術問題,信任和認可,是一道必須解答的「行業考題」。
  • 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三大發展領域
    人工智慧融入學校教育的三大發展領域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9 10:12:20 前 言 人工智慧技術與學校教育融合成為一種未來趨勢,這為個性化學習和個別化學習的實現提供技術保障
  • 國務院發布2022年教育新政策,這些將是未來教育的方向!
    國務院發布,2022年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這是中國教育最新的政策,新的政策將改變中國教育的方向。那麼新課程,新教材它新在哪裡?因為目前的應試教育導致被規範,從而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因此,新的政策將改變這一方向。那麼針對,家庭作業質量問題,需要精心設計基礎性作業是讓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家庭作業。以及對有償補課現象實施嚴厲打擊,減少高中統考統測的日常考試。高中有學業水平考試,針對學業水平考試。其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達到國家規定學校要求。當然,學習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
  • 未來教育的結構性變革絕不是對傳統教育修修補補
    在線教育代表的是「高鐵」,可是我們卻將其當成了傳統的「火車」來對待了,其結果是先進技術服務於落後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不僅難以發揮作用,而且還很蹩腳。智能時代應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育在線教育通常是指基於網絡的學習方式,代表人類教育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