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90後製售虛假交易APP 不到一年掙了100多萬元

2020-12-19 大河報網

被抓捕到案的嫌疑人

虛假APP詐騙套路培訓內容

在漫長的7個月裡,29歲的黃國冰一直認為自己點背,「怨不得別人」。直到有一天在微信群裡質問對方被拉黑後,他才如夢初醒。

「這筆錢太重要了,是買房子的首付款,可是錢沒了,妻子也生了場大病。」4月18日,在南郊的出租屋裡,黃國冰懊悔不已。他現在唯一的希望是警方幫他把被騙的錢追回來。

去年4~11月,在一家國企做工程師的黃國冰受人誘導下載了一個APP進行外匯投資,被騙走24萬餘元。

警方立案偵查發現,原來,黃國冰跌入了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讓他著了魔的APP,從設計、製作、代理,到吸粉、充值、抽成,已然形成一條成熟的產業鏈。截至4月中旬,警方已抓獲嫌疑人37名,涉案金額達300多萬元。

APP上跟著人炒匯 輸掉了24萬元買房首付款

去年4月下旬,陌生人「欣姐」主動添加黃國冰的微信,詢問是否有炒外匯意向,還分析了當前的外匯行情。

由於未曾謀面,起初他並不相信,二人微信交流幾十次後,「欣姐」邀請他加入一個微信群,裡面有「資深分析師黃老師」講解,「她讓我先看看,不用著急買。群裡有很多粉絲們不停點讚『業績』,感謝黃老師帶他們賺大錢。我感覺這事兒好像是真的」。

逐漸被說服的黃國冰按照「黃老師」發來的二維碼,下載APP,註冊了帳號。嘗到一些甜頭的他對「黃老師」言聽計從。「充值、買入、賣出,起初都是對方控制操作。」後來他就自己操作。有幾個月裡,他像瘋了一樣,每晚顧不上吃飯睡覺,只知道盯著手機或電腦看。

但他從沒見過帳戶裡的資金增加,反而是辛苦攢了5年的24萬塊錢一點一點消失了。一份資金流水顯示,8月他充值10.01萬、9月3.1萬、10月5.4萬、11月2.8萬……而這些錢是他和妻子買房的首付款。

即使這時候黃國冰也認為是自己投資失敗,「怨不得別人」。直到11月中旬,血本無歸的他想把剩餘的一點本金提現,但發現無法辦到。他就在微信群裡質問,令他沒想到,他很快被踢出群,「欣姐」和「黃老師」也將他拉黑,讓他更吃驚的是,帳戶也無法登錄。

「這個APP從華通科技、聚鑫資本、誠遠科技,換了仨名,都能登錄,為啥現在不行了?」經過旁人提醒,黃國冰這才恍然大悟,遂匆忙趕到鄭州市公安局潔雲路分局報案。

受害人資金沒炒股炒匯 全流入第三方私人帳戶

潔雲路分局在市局網監支隊、技偵支隊和犯罪偵查局反詐中心的協助下,通過兩個多月的摸排,鎖定了嫌疑人及其落腳地。今年2月21日,專案組民警在連雲路南三環交叉口附近抓獲張某濤、劉某集等4名嫌疑人。

經過突審,有關「華通科技APP」的一些真相漸漸地浮出了水面。

專案組以資金流、信息流為突破口,發現「華通科技APP」的交易資金均流入私人帳戶。經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平臺並未獲得相關金融交易資質,純屬虛假交易平臺。

隨著偵查的一步步深入,一直隱藏在幕後的「大佬」張東臣暴露了出來。

32歲的張東臣生意虧損欠下不少外債,一些微信群、QQ群頻頻發布的一些製作、搭建各類APP,比如股票、黃金、外匯等平臺廣告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花費8000塊錢定製一個APP,取名「華通科技」,過一段就改個名字,然後發展代理商,「收費是客戶入金、出金各提取兩個點,另收6%的服務費」。

為規避風險,他們平常互不聯繫,也不問對方真實情況,而他從平臺提錢的銀行卡也是從網上購買的。

張東臣稱,受害人匯入APP付款通道的資金不僅不會進入正規大盤,甚至都不在受害人的帳戶裡,而是直接進入平臺提前設置好的第三方資金帳戶,完全脫離受害人的控制。他供認,「在平臺上客戶不能自由提現,除非經過我們的審核同意後才能抽回資金」。

4個90後製售虛假交易APP 不到一年掙了100多萬元

「華通科技」APP作為虛假外匯平臺被端掉了,那麼,又是誰在製作、出售這類APP呢?

「這些人不到案,他們製作的各類金融APP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各地,也會對更多人構成威脅和侵害。」警方研判分析發現,相關的微信、支付寶收款二維碼歸屬地為湖北荊州。

3月底,在荊州警方技偵、網安的配合下,鄭州警方搗毀4個窩點,一舉抓獲嫌疑人劉某彬、趙某凱等6人。

劉趙二人是老鄉,都是1990年生,2014年畢業於某大學。2018年,他們倆合夥在荊州開了一家網絡科技公司,業務為軟體開發及銷售。

「起初是想開發正規軟體,然而技術不過關,不掙錢。」劉某彬說,業務中一些客戶會諮詢股票、黃金、外匯、期貨等虛假投資平臺的業務,讓他們有些心動,就打起了歪主意。他是實際運營人,趙是技術員,他還把同樣畢業於某大學的妻子劉某萍拉進了公司。

為了擴展業務,他們從網上購買了200多個QQ號及幾十個微信號,然後招聘人員。值得一提的是,負責日常管理的劉某萍還把雙胞胎弟弟帶進公司。「新人入職後會進行培訓,發給一部手機及幾個微信號、QQ號,這些號只能用於開展業務,不能用於和親朋聯繫」。

微信群、QQ群、貼吧等都是他們的推廣、銷售渠道,業務員一度達16人之多。APP製作、服務費也從3000元到30000元不等。在不到一年時間裡,該公司先後賣出去幾十個APP等虛假交易平臺,遍及全國多個城市,營業額達到了150萬元,去除軟體製作成本及各項開支,利潤達100多萬元。

「虛擬APP交易平臺獲取的最大非法利潤是『客損費』(即客戶的本金)。」潔雲路分局案偵大隊大隊長黃新介紹。

4月,警方又拘留了利用一款「長和盛資APP」進行詐騙的27名嫌疑人,該團夥制訂了一整套的「劇本」及「企業軍規」供培訓新員工使用,並通過婚戀網站尋找目標客戶,讓員工「男扮女」拉人。

虛假金融APP承諾穩賺不賠,實際上是只賠不賺

「這類虛假金融APP是有一定套路的。」黃新介紹,比如「長和盛資」一般是業務員負責物色客戶,先聊感情,後拉入微信群,俗稱「吸粉」。開始群裡會有「分析師」講解股票知識,同時有「水軍」附和,增加可信度。有閒錢的客戶相信「分析師」,願意追隨投資股票,則會被拉入新群,叫「固粉」。在新群中,「分析師」就會慢慢轉變股民的投資理念,鼓吹行情好、收益高,引導在APP上投資,叫「轉粉」。

「給客戶承諾的是穩賺不賠,實際上是只賠不賺。因為客戶賠得多,他們才能賺得多。」黃新說,在成功誘使客戶註冊開戶後,平臺會安排所謂「分析師」給客戶提供技術指導,客戶先期少量盈利後一般會加大資金投入,此後「分析師」會誤導客戶與正常行情相反方向進行交易操作,客戶在聽了指導建議後,往往產生更大的虧損,甚至爆倉。

事實上,這些只是APP亂象的冰山一角,4月12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消息,稱去年12月以來,會同有關部門,針對涉黃涉賭、惡意程序、違規遊戲等APP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關停下架違法違規APP 33638款,APP亂象得到有效遏制,網絡生態持續向好。

「識破電信詐騙很簡單,就是不要被高回報誘惑。」鄭州輕工業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張威表示,這些虛擬APP交易平臺大多存在欺詐、操縱後臺、做莊交易等行為,引誘投資者高位接盤,風險隱患很大,大量投資者被洗劫一空。對於這些投資,一定要慎之又慎。

來源:鄭州晚報 編輯:王丹

相關焦點

  • 90後打造虛假外匯交易平臺詐騙逾億元
    90後打造虛假外匯交易平臺詐騙逾億元  團夥發展二級代理公司132個受害人達6800多人  □ 本報記者  徐鵬  □ 本報通訊員 李瓏 任軍  炒外匯是很多投資者熱衷的投資項目,不少虛假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這些平臺號稱是擁有海外雄厚實力的投資公司,而且還會在高大上的大廈中租用寫字樓。
  • 微交易騙局:號稱勝率90% 輸贏被平臺掌控
    據其介紹,做成一個微交易app大約需要1萬元,時間僅需要3天。在app中可以放如美元、日元等多個品種。1萬元主要包括「app+伺服器+域名+伺服器安全+簡訊+對接支付」,此外,後期需要每月續費2000元,用以進行伺服器、app籤名及人工維護。當記者詢問對接支付的問題時,該賣家說,支付通道要自己找,並指出可以用收款碼代替。
  • 90後女生的「暴富神話」:售假一年多 買房買車
    90後女生的「暴富神話」:售假一年多 買房買車 原標題: 正是在這樣的黑色利益鏈條下,90後女生張揚(化名)僅憑几部手機、一臺電腦,就製造出令人驚奇的「暴富神話」。  短短一年多時間,張揚靠著微信售假的收入,從無到有,在吉林省長春市買了房子和一輛高檔轎車。同時,她也成為一起遍布全國25個省(區、市)、涉案金額達1200餘萬元的假保健品案件的重要人物。
  • 90後小夥「薅羊毛」被判刑!註冊20萬個假帳號,薅走奶粉2萬多桶
    2017年,黃小天發現一家專做母嬰用品的app在針對購買奶粉用戶進行優惠活動,廠家為了鼓勵註冊半年以上老用戶首次消費,規定優惠活動為:老用戶首次消費購買奶粉,買一桶送一桶。針對這一優惠活動,黃小天在之後一年的時間裡,使用腳本程序批量虛假註冊了該app的20萬個帳號。
  • 90後女生微信售假保健品獲利千萬,一年購房購豪車
    僅有小學文化的90後女生張某,憑藉手機和電腦,成了一起銷售遍布全國25個省市、涉案金額達1200餘萬元的假保健品案件的當事人。靠微信售假的收入,她用一年就在長春市區買了房,還購買了一輛雷克薩斯suv汽車。
  • 乾貨滿滿 十起典型案例告訴你上海經偵一年做了什麼
    共計90餘名犯罪嫌疑人同時提請公安部對全國49個非法經營團夥發起「雲端行動」開展跨省打擊涉及全國非法入金總額700餘億元此案系全國首起以交易軟體為突破口對全部非法經營團夥專案組進一步調查該公司及其實控人方某後發現,方某私自開發出這款專門針對香港期貨市場的境外期貨交易軟體,通過在境外開立個人期貨交易帳戶,獲取境外期貨經紀商的接口和授權碼,進而搭建非法跨境期貨交易通道,在網際網路上大肆宣傳。吳某由此找上門來,兩方約定客戶每完成一筆交易,方某便可從吳某處抽取每筆1.5元左右的費用。
  • 85度C製售「早產」蛋糕被罰3萬元 此前因虛假宣傳等多次被罰
    中國網財經8月24日訊(記者 賈玉靜)近日,知名餐飲連鎖品牌85度C因製售「早產」蛋糕被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予以行政處罰。處罰信息顯示,2020年3月,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消費者舉報稱,85度C上海凌雲店擅自將3個實際製作日期為3月8日的彩虹酸奶蛋糕修改為3月10日後對外銷售,該蛋糕單價為188元/個。
  • 85度C製售「早產」蛋糕被罰3萬元 此前因虛假宣傳等多次被罰
    中國網財經8月24日訊(記者 賈玉靜)近日,知名餐飲連鎖品牌85度C因製售「早產」蛋糕被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予以行政處罰。處罰信息顯示,2020年3月,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消費者舉報稱,85度C上海凌雲店擅自將3個實際製作日期為3月8日的彩虹酸奶蛋糕修改為3月10日後對外銷售,該蛋糕單價為188元/個。
  • 微交易騙局:60秒定輸贏,號稱勝率90%,有人半小時虧2千
    據其介紹,做成一個微交易app大約需要1萬元,時間僅需要3天。在app中可以放如美元、日元等多個品種。1萬元主要包括「app+伺服器+域名+伺服器安全+簡訊+對接支付」,此外,後期需要每月續費2000元,用以進行伺服器、app籤名及人工維護。當記者詢問對接支付的問題時,該賣家說,支付通道要自己找,並指出可以用收款碼代替。
  • 物業進駐不到一年虧了100萬元
    ▲熱線報料  日前,臨海雲水山莊的物業公司寧波市亞太酒店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台州分公司(下稱「亞太物業」)向本報維權記者反映,雲水山莊多處物業用電、用水被很多業主盜用,致使物業承擔高額的水電費,一直處在不斷虧損的狀態。  「我們亞太物業進駐雲水山莊還不到一年,已經虧損100萬元了,再這麼下去,我們實在承擔不起。」
  • 假冒名牌嬰兒潤膚油成本不到1元 警方破獲超億元製售假化妝品案
    央視財經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浙江諸暨警方破獲了一起製售假化妝品案,抓獲了8名犯罪嫌疑人,查獲了大量的知名品牌的化妝品和母嬰用品,涉案價值超過1億元。接警後,警方立即展開了偵查,發現假冒嬰兒油的供貨商通過一件代發的形式銷售假冒嬰兒潤膚油100ML裝和200ML裝。浙江諸暨市公安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 趙楨:主要是通過一些電商平臺銷售,價格遠遠低於正品的價格,最低層級的銷售商的銷售價格只有4塊多。
  • 註冊不到20天,.app域名即售出中六位
    谷歌公司花費2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6億元拍下的新頂級域.app,於5月2日結束日升期後進入優先註冊期,其後眾多優質.app域名即被註冊。玉米網(yumi.com)5月22日訊,近日米市行情頗為火爆,各品類域名紛紛易主,如三字母域名kkf.com拍出了20.2萬元,雙拼域名 lianfu.com18.5萬易主,xiantu.com域名以10萬元結拍,此外單字符域名 5.app售出了中六位。
  • 90後女貪官共計貪汙41萬元,年僅25周歲 入職才不到兩年
    青出於而藍,長江後浪推前浪。然,最近也因為一件事情,90後再一次刷新了紀錄,然而次記錄卻引人深思。90後女幹部刷新了職務犯罪的記錄,成為了最年輕的貪官,然而這個紀錄卻讓人是非常的唏噓不已。近日,貴州"90後"女幹部張藝涉嫌貪汙被提起公訴的新聞引起輿論熱議。
  • 蘇州一90後女孩買賣二手閒置物品一年交易6萬多元
    其中,二手交易本身並不新鮮,但各種二手閒置物品交易App的不斷湧現和年輕人對「輕生活」方式的追求,讓其成了熱門話題之一。在蘇州一家外企工作的90後女孩張星天,統計了自己在各種二手閒置物品交易平臺上的交易記錄,過去一年她交易的閒置物品價值6萬多元,除了常見的書籍、衣服等,就連價值上萬元的鑽戒、奢侈品牌手鐲等都能分分鐘賣出去。
  • 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和非法製售口罩等一批典型案例公布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對此,市場監管總局現公開曝光各地查處的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和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產品典型案例。  野生動物違規交易案例  1.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市場監管局查處涉嫌違規交易野生動物製品案。
  • 假證製售,為何屢「剪」不斷?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各級公安機關集中開展了一系列打擊製售假證的行動,在此情況下,製售假證的違法犯罪行為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遏制。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各類交易平臺的層出不窮以及越來越多社交軟體的出現,「叫賣」和交易愈發便捷,這就使得製售假證犯罪越來越具有高科技性、隱蔽性和多樣性。扼住假證製售的「咽喉」,任重而道遠。
  • 90後女微商編織燕窩騙局 耗盡460萬元投資後自首
    近日,龍灣警方破獲一起涉案金額460多萬元的集資詐騙案,犯罪嫌疑人李某以投資燕窩產品獲取高額收益為誘餌,通過微信朋友圈實施集資詐騙。  李某是龍灣人,1992年出生。翻開李某的微信通訊錄,微信好友竟然多達5000人,這些都是她做微商時積累下的「人脈」。  李某交代,自己「人脈」雖廣,但做生意沒掙上什麼錢,還欠下40萬元的高利貸,每個月利息就要4萬元。
  • 谷歌運營的.app後綴又曝交易!「派遣」域名超10萬元成交!
    西部數碼(west.cn)9月28日消息,由谷歌註冊局運營管理的新頂級域名.app誕生已有4個多月,據國外第三方網站ntldstats數據顯示,截至目前,.app全球註冊量已突破30萬,達到319,496個,位列全球第16。而除了註冊量以外,.app域名的交易也同樣值得關注。
  • 4畝大棚一年能掙多少錢?
    那麼4畝大棚一年能掙多少錢一畝蔬菜大棚利潤是多少?2018蔬菜大棚國家補貼標準是多少呢?4畝大棚一年能掙多少錢一個大棚一年能掙多少推薦種植反季節香菇一個大棚年純收入可有3萬多元,基地可年產100萬菌棒,銷售鮮菇400萬斤,產值達1000萬元。蔬菜大棚500餘畝,蔬菜產量總計1300餘萬噸,通過錯峰上市,可為菜農帶來收入1000餘萬元。
  • 5000元或1萬元炒股一年最多掙多少?普通人炒股能賺到錢嗎?
    5000元或1萬元炒股一年最多掙多少?炒股不是開小賣店,賺多賺少要看大盤行情和自己的水平。當然牛市人人都能賺錢,個個都是超級股神。5000元或1萬元炒股一年最多掙多少?普通人炒股能賺到錢嗎?因為我是職業炒股,所以家中的資金自然由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