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桂花飄香。
水稻、包穀、黃豆等,漸次成熟,秋收大幕徐徐拉開。
鄉場一角,擺滿了新做的秋收農具。
需要的鄉親,挑一兩件帶回家,無所謂歡喜不歡喜。
出生於農村,而今卻已離開了農村的,那些農具不失為一種鄉愁的載體。農村的小年輕,能認得到那些農具的不多,用得來的自然更少,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缺憾。
現在來一組秋收農具圖片,幫你尋找鄉愁,為你科普。
大掃把。曬糧食的壩子,即曬壩、曬場,事先要用大掃把掃乾淨。做大掃把的竹枝,鄉親叫做「苗苗」,金竹苗苗韌性強,不易斷,是做大掃把的首選。
新收的穀子倒在曬場裡,用扒扒推開,幹了水氣後,先用筢筢清走穀子中的粗草屑,再用大掃把將碎草掃除,稱為打隱草。收曬場裡的穀子時,要用它將沒刮乾淨的穀子掃攏。
筢筢。打隱草時用得著。
篩花籃。打出的隱草用篩花籃篩,不讓一顆穀子浪費。篩過的隱草,幹了後,燒了。
齒扒。穀子倒在曬場裡,要用齒扒推開,打了隱草後,要用它推路子。密密的、長長的、直直的路子,像一幅畫。
板扒。打了路子的穀子,幹到一定程度後,要用板扒打幹子,一推一拉,乾子就出來了。過些時候,再用板扒翻乾子,原先乾子上的穀子被推得薄薄的一層,原先薄處的穀子被推成了乾子。
收穀子時,用板扒刮,將四方的穀子拉到一處堆成堆,或車,或蓋,或裝,都方便。
通常情況下,齒扒和板扒是單獨的,不用時就放在一邊。也有合二為一的,看起來功能是多些,但用起來就重些,不算方便。
細密撮箕。這種撮箕篾條細而勻,細毛細纖都清理了的,用青篾鎖了邊,隨便怎麼拿,都不會戳手。
從拌鬥裡將穀子撮出來,從谷堆裡撮穀子進風車,收幹穀子入倉,都要用到細密撮箕。
花籃背簍(大背簍)。花籃背簍是最常用的農具之一,秋收時背包穀,背裝入了蛇皮口袋的穀子,背黃豆莢,背稻草……
挑簍。將簍簍和籮腳合二為一,可以挑裝入了蛇皮口袋的穀子,挑包穀,挑黃豆莢,挑稻草……
連蓋。在曬場裡曬乾了的黃豆莢,要用連蓋打,橫起打,退起打,挨呀挨地打,將黃豆打出莢。舞起連蓋啪啪打,黃豆顆顆跳彈歡。
和拌鬥不一樣,這些秋收農具,都屬於小件型,易損類。曾幾何時,鄉親們基本上會自己做,少有人花錢買。現在呢,會做的依然不少,願做的不太多,買一個算了,何況花錢不多,一把大掃把不到10塊錢,一個細密撮箕或者連蓋才20塊錢,一個材料、做工都好的花籃背簍也才100塊錢左右。
閒情相隨 春光明媚
即可關注 閒情利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