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日前從惠城區民政局獲悉,年內將在河南岸街道、橫瀝鎮、蘆洲鎮各新建1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老人綜合服務中心,同時,各鎮(街)養老機構要以橋西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典範,完善設施建設,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尤其是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服務。
提供「六位一體」服務成為老年人第二個家
「你看,我做的這朵絲網花漂亮嗎?」家住第九小學附近的陶長壽老人是橋西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常客,她每周來兩次,最喜歡和其他老年朋友一起跟義工學習做絲網花。從最簡單的茶花開始學起,才一個多月,陶長壽就能做出比較複雜的梅花了,「別看我68歲了,做絲網花一樣很精緻,學習做手工不僅能預防老年痴呆症,做好的絲網花還可以義賣」。
除了提供手工活兒學習,橋西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提供一日三餐等生活起居照顧。馬大爺今年80歲,是橋西街道居民,平時兒子媳婦要上班,馬大爺和老伴就在居家養老中心過,「服務真的很周到,午餐晚餐、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顧,還有人陪著說說話、拉拉家常,充滿了人情味」。現在,馬大爺和老伴白天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其他老人一起下棋、唱歌、打打牌,晚上回家與子女團聚,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馬大爺說:「這裡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樓設有長者康復中心和服務中心,到服務中心接受服務的長者都會有健康資料登記。」橋西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大樓二樓還設有健身康復室、棋牌娛樂室、老人餐廳,三、四樓則設有電腦室、書畫創作室、老人大學教室等,提供日間照料、家政料理、康復護理、精神慰藉、醫療保健、社交及康樂「六位一體」的服務。在冊的「三無」老人、孤寡老人,60歲以上低保戶且獨居或與殘疾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低收入孤老、優撫孤老和一等以上傷殘軍人還能享受由政府購買的無償服務。
參照橋西養老機構標準今年將新建三家
數據統計,目前,惠城區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達11萬人,佔全區人口總數(戶籍人口)的13.5%;其中80周歲以上老人1.3萬人,佔全區老年人口總數的14%,惠城區已進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長階段,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養老機構建設成為迫切需求。
截至2014年底,惠城區有各類公辦養老機構10家、民辦養老服務機構5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家、農村幸福院16家、農村頤養居3家,共有養老床位1024張。
「到今年底,要實現13個鎮(街道)各建立1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老年人綜合服務中心。」惠城區委副書記、區長林利育說,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省政府早在2012年就出臺文件明確要求,今年要基本實現90%的老年人在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支持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由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和託老服務;惠州市《2011-2015年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也要求,在今年底,居家和日間照料服務要基本覆蓋所有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的農村社區。
「這幾年區政府工作報告每年都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列入十大民生實事來推動」,惠城區民政局局長佔必佑介紹,目前,已經有10個鎮(街)完成建設任務,按照每3萬戶籍老人配置1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標準,基本實現居家和社區日間照料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農村社區的目標,今年計劃在河南岸街道建成一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橫瀝鎮和蘆洲鎮分別建成一家老人綜合服務中心。今年年底,全區將基本實現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0張的目標。
開展「快樂晚年精神關愛」行動
除了不斷滿足老年人日間託養服務需求,惠城區還關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問題,通過開展「快樂晚年精神關愛」行動,建立健全老年人心理服務組織和服務網絡,培訓一批老年人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服務。
「今後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每個村(社區)都建成1個以上居家養老或老人綜合服務中心,逐步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林利育表示,為加快推進社會養老體系建設,惠城區將成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民政、發改等有關部門「一把手」及各鎮(街道)都是成員單位,對全區居家養老工作進行規劃、組織、指導和協調,並將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的日常檢查和考核,定期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盧慧 陳美君 劉曉莉)
來源:新華網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