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大力支持加快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2020-12-23 廣東省人民政府網

  惠州市把建設村衛生站作為加快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切入點,在廣東省率先提出在全市1039個行政村全部建立衛生站,每站配備1名有資質的醫生,並將其列入解決農村「一保五難」方案,計劃到今年底,惠州市農村衛生站新建改建任務完成95%,明年全部完成。為使村醫安心工作,吸引更多有資質的醫生到村衛生站,市政府決定給每個村醫每月500元至600元補助。這一政策開了廣東省先河。

  據悉,截至7月31日,惠州市新建、改建衛生站680間,完成建設任務的65%。其中,惠城區已全部完成建站任務,惠東縣完成72%.

  日前,記者前往惠城區較偏遠的蘆洲鎮嵐田村,就村衛生站的建設和運作情況進行了實地探訪。

  村民鍾瑞棠 以前遇上高燒不退就得去鎮衛生院

  到了村裡新建的衛生站,60歲的村醫鍾慶光出來迎候我們,衛生站有幾位村民正在看病。

  「原來村裡有『兩難』,一是路難走,二是看病難!」在衛生站看病的村民鍾瑞棠這樣對記者說。他告訴記者,原來村裡沒有衛生站,看病就到鍾慶光家裡,只能看些簡單的病,藥很少,不能打點滴。遇上高燒不退、拉肚子嚴重的,就得到鎮衛生院去看。

  記者問起鍾慶光以前在村裡行醫的情況。他搖著頭說,原來的條件太簡陋了。原來在家看病,沒有診臺,看病就在飯桌上;針劑消毒用土辦法;藥品一般由零散的藥販送進村,質量保證不了,進到假藥、過期藥是常有的事;藥品單一,有時知道是什麼病,卻沒藥開給村民……因村裡人不多,他看病的收入很少,不夠家用,所以,他是半醫半農,沒有病人時,他還要下農田幹活,有時村民要看病找人都不好找。

  村醫鍾慶光 區、鎮撥付部分資金外,個人拿出2萬元建衛生站

  新建的衛生站是村裡幾棟漂亮的建築之一,面積約有70多平方米,寬敞、潔淨,光線充足;腰牆以下都鋪有淡綠色的瓷磚;診室、注射室、觀察室等「三室分開」,觀察室內有診床;藥櫃內陳列有治療300多種常見病的中西藥和各種針劑;牆上掛有各項行醫制度,並張貼著預防狂犬病的宣傳彩圖。

  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牆上還張貼著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辨別標識。

  據區衛生局同志介紹,村衛生站今年4月動工,5月11日建成啟用,建設資金由惠城區、蘆洲鎮和村醫鍾慶光各出一部分。

  鍾慶光的父親和祖父都行醫,他繼承父親的「衣缽」,在村裡行醫已有38年,上世紀80年代考取了「鄉村醫生資格證書」。因他態度好、看病認真,村民們都非常信任他。

  鍾慶光告訴記者,他拿出了2萬元來建衛生站,錢都是在外打工的兒子支持的。

  「衛生站開業時,全村人都來了,大家高興啊,自發地放鞭炮慶賀。」鍾慶光感慨地說。

  「在新衛生站看病貴嗎?」記者問。「不貴,包括打點滴,大人一般不超過10元,小孩不到8元。」鍾瑞棠回答。

  蘆洲鎮衛生院院長馬俊財 任村衛生站法定代表人深感責任重大

  記者注意到,掛在村衛生站牆上的經營證書上的法定代表人一欄裡寫的是蘆洲鎮衛生院院長馬俊財的名字。

  隨同前來的馬俊財告訴記者,原來老的衛生站法定代表人都是由各村村長擔任。村長不懂醫,很難管。新的衛生站建起來後,政府規定,得由鎮衛生院院長擔任法定代表人,由鎮衛生院對各村衛生站進行統一管理。

  「擔任法定代表人,對衛生站的責任就大了吧?」「在管理上我一點也不敢鬆懈。新的衛生站建起來後,沒有鄉村醫生資格證書或國家承認的醫學專業的大、中專畢業證書,不能當村醫。這方面我們嚴格把關。每月要對各站醫生進行培訓;藥品確保由鎮衛生院統一進購,保證質量,對各站的售價也加強監管,不準抬高價格。」

  「市政府出臺政策,決定對村醫進行補貼。按不同標準,每位村醫每月可拿到500至600元。所以,村醫除了看病,還要擔負起在村裡進行傳染病宣傳及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等職責。」馬俊財說。

  鍾慶光也表示,現在行醫環境變了,責任心也更強了。現在他不再務農,全身心投入行醫。

  鍾慶光的小兒子鍾小星從專科院校畢業後準備留下來幫父親

  鍾慶光還告訴記者,他有2個兒子學醫,原本就是讓兒子接他的班。「我們這兒偏僻,沒人願來。原來打算到外面聘請一位護士開展打點滴業務。前後找了3個,她們來後呆不了幾天就走了,最長的也只呆了半個月。」

  臨走,我們見到了鍾慶光的小兒子鍾小星,他剛從湖北一所大學畢業,學的是臨床醫學,現在在家跟著父親學點中醫。他說,在村裡行醫收入低,父親現在一個月也只有二三百元。原本打算出外找一份收入好一些的工作,最近他聽說省、市政府都出臺了相關政策,要撥出專項資金給村醫作補貼。有了穩定的收入,他決定留下來幫父親。

相關焦點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要求,為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描繪了藍圖。2017年8月24日,民政部、國家標準委印發「關於印發《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從老年人自理能力、養老服務形式、服務、管理等四個維度,確定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因素,並製成養老服務標準體系構成因素圖,養老服務標準陸續出臺。    各地積極探索農村養老經驗。
  • 惠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設 施、文化設施以及村鎮規劃建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推動小城鎮建設。加大投融資改革力度,建立多渠道增加小城鎮建設的投入機制,把小城鎮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起來,實現合理布局。把鄉鎮企業調整升級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促進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為,農民進入城鎮創造條件,有利於農村現代化的建設。  (5)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 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為加快推進我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能力和水平,近日,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我區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做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構建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加快把深圳打造成醫療衛生高地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綦偉)7月17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偉中主持召開市醫改領導小組會議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中央、省的部署,加快構建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人民需求相適應、健康深圳相適應的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適應需求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建設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我國由生存型階段全面跨入發展型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和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需求更為迫切,如義務教育基本普及後,人民群眾對接受高質量教育的要求;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需求;農村剩餘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對職業教育的巨大需求;產業結構升級創造的、日益增長的中高技能勞動者培訓教育需求;不斷增長、與自身發展密切相關的個性化、特色化教育需求等
  • 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
    深入實施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培育行動,不斷改善農村創業創新生態,穩妥引導金融機構開發農村創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快建設農村創業創新孵化實訓基地,組建農村創業創新導師隊伍。壯大新一代鄉村企業家隊伍,通過專題培訓、實踐鍛鍊、學習交流等方式,完善鄉村企業家培訓體系,完善涉農企業人才激勵機制,加強對鄉村企業家合法權益的保護。(七)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育。
  • 深圳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蔡伯說,他們夫妻倆都是老病號,家庭病床服務解決了看病、住院、拿藥等問題,隨時可以諮詢籤約的社康醫生,他們感到很安心。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居民疾病預防意識不強等問題,深圳創新性地規劃建設以「區域醫療中心+基層醫療集團」為主體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市屬醫院與區屬醫院分工協作。
  • 胡春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保護地方重農抓糧、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強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建設,提升糧、棉、油、糖、肉等收儲調控能力。
  • 貴州「十四五」規劃:加快推進現代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
    加強現代農業水利建設,因地制宜建設農田管網灌溉設施。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14.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強縣、強鎮。構建現代冷鏈物流體系,支持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初加工等設施。
  • 廖仁斌:加快建設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體系
    需要通過國家立法、行業自律、推動產業繁榮和提高國民安全意識等多方面協同努力,來加快建設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體系。」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總經理廖仁斌就「加快建設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體系」提出建議。
  • 惠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惠州市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
    》(惠市委發〔2014〕2號)、《惠州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惠市委辦發電〔2015〕38號)、《惠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惠府〔2016〕67號)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進我市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戶口登記制度和戶籍管理制度,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制定本實施方案。
  • 逐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健康房山建設
    「十三五」時期,房山區緊密圍繞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升「四個服務」水平,嚴格落實「六為」工作思路,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大力提升衛生與健康服務水平,醫療衛生保障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 關於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推動健康南通建設的建議 - 建議提案...
    藉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中醫醫院可以向地方政府爭取更多基礎設施建設、等級醫院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支持,這將極大地推動中醫醫院實現實質性飛躍。推動中醫醫療集團和聯合體建設,鼓勵和引導中醫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鼓勵中醫類別醫師積極參加籤約醫生團隊,探索開展中醫藥個性化籤約服務。(二)完善覆蓋城鄉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共同發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突出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
  • 四川如何加快構建「4+6」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提升工程,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聯盟,打造成德眉資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示範區;推進成都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一批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深化校企合作,支持培訓及實訓基地建設,打造一批產教融合發展示範區。發揮人力資源服務穩就業作用,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
  • 一、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加快恢復生豬生產,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保護地方重農抓糧、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嚴禁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加強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建設,提升糧、棉、油、糖、肉等收儲調控能力。
  • 銀監會在京召開農村信用社支持新農村建設座談會
    近日,銀監會在京召開了農村信用社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座談會。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明康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農村信用社要繼續發揮好金融支農主力軍作用,為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貢獻。座談會由銀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蔣定之主持。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出席會議並講話。
  • 江西上高政銀攜手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2014年以來,人民銀行江西上高縣支行積極聯合縣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研發創新「上高縣農村信用信息系統」,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大力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在有效解決農戶貸款、提高農民信用意識和改善農村信用環境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意見
    三、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1、完善公共衛生網絡體系建設。各區、縣(市)疾病預防中心的建設面積按機構工作人員70—100M2/人標準建設,衛生監督所的建設面積按機構工作人員50—70M2/人標準建設。各級各類公共衛生機構按衛生部或省衛生廳等部門確定的機構裝備標準配置設備。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體系,充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人員,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滿足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需要。
  • 惠州法院推進落實「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建設
    近年來,惠州市兩級法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的部署,強力推進「一站式」各項工作,著力打造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惠州市兩級法院緊緊依靠黨委堅強領導、政府大力支持,著力推動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整合多元化解資源力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矛盾糾紛預防與化解大格局。
  • 陳寶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加快建成教育強國
    「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牢牢把握創新是第一動力、協調是內生特點、綠色是普遍形態、開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教育改革發展全過程、教育教學各環節,從內涵、外延、舉措等各方面全面落實。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對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