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仁斌:加快建設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體系

2020-12-17 中國網新聞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總經理廖仁斌就「加快建設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體系」提出建議。)

隨著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智慧城市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然而當用戶面對如「稜鏡計劃」、「支付寶安全門事件」等層出不窮的個人信息及敏感隱私數據洩露時,不禁擔心——大數據時代,我們還有隱私可言嗎?

「日益尖銳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不僅給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帶來嚴重威脅,還時刻影響著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僅僅依靠電信運營商自己的力量很難徹底解決。需要通過國家立法、行業自律、推動產業繁榮和提高國民安全意識等多方面協同努力,來加快建設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體系。」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總經理廖仁斌就「加快建設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體系」提出建議。

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 個人信息防護技術基本屬於被動防禦

《第3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5.57億,居全球首位,我國已進入網絡大國和信息化大國行列。

大數據這座「金礦」作為提升信息消費體驗的重要手段,逐漸在各個行業和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開始對現有社會生產組織和人們生活方式產生革命性影響。

隨著體量的增大,涉及國民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也日趨嚴峻。「針對大數據時代數據體量大、數據類型繁多、價值密度低和處理速度快四大特點,我國在大數據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目前仍缺乏權威化、體系化的法律規制,並缺少統一監管和行業自律。」廖仁斌認為,除了法律、制度層面的原因,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我國大數據安全技術體系難以防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出現。

他舉例說,我國大數據體系建設所使用的作業系統、計算晶片、虛擬軟硬體等核心技術基本被國外壟斷,容易被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家、組織植入後門,甚至不法分子有組織的利用。並且,現有的安全防護體系建設仍停留在傳統網際網路時代思維,當前對大數據個人信息防護技術仍採用安全漏洞整改、防劫持、防篡改、防攻擊等傳統手段,基本屬於被動的威脅防禦思想,此類防護技術應用到大數據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只能針對數據保護中的某一個環節,不能實現廣度和深度防護,而大數據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要求必須對全業務流程、全應用場景、全生命周期進行體系化的技術防護,現有的安全技術防範體系無法滿足要求。

建議通過加強立法、行業自律 提高公民信息安全意識

「國家在制定和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促進大數據產業大發展的同時,建議站在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國民權益的高度,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加快建設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體系。」廖仁斌建議,通過加快國家對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的統一立法工作;大力構建大數據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體系;推動大數據信息安全產業繁榮發展與提升公民信息安全防範技術水平和安全保護意識,來解決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安全問題。

「強大的大數據產業離不開一個同步繁榮的信息安全產業。」廖仁斌認為,國家要實施安全技術自主創新戰略,加大對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研發資金投入,大力扶植國內企業進行核心技術研發,逐步完善產業鏈,鼓勵和支持國內機構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提升自主技術標準的國際話語權。同時,對自主大數據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實施首購制度,加快發展實時大數據使用跟蹤分析和面向個人信息消費領域的安全產品和服務,為公民提供切實可行的安全保護手段。還要鼓勵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和支持人才流向大數據信息安全產業。加快大數據個人信息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大力推廣信息應急產品和應急服務,確保在出現信息數據洩露事件後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應急處置,同時以應急產業倒逼安全防護產業取得長足進步。

在提升公民信息安全防範技術水平和安全保護意識這項工作中,廖仁斌建議,一是加快公民個人隱私保護軟體、系統的研發,使用戶可以自主控制提供的個人信息量。二是研發和推廣數據加密技術,主動感知和防護安全威脅。三是發展基於大數據個人信息保護的全業務流程攻擊監測系統和審計系統,迅速發現和處置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各類攻擊行為、非法操作等各類安全事件。四是加大對個人信息安全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民信息安全自我保護意識、責任自律意識和安全防範技能。五是建立個人信息安全申訴渠道和舉報機制,鼓勵和動員公民個人、新聞媒體、認證服務機構等社會各界監督和曝光信息安全違法行為,群策群力,齊抓共管,共同營造良好的大數據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氛圍。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廖仁斌:個人信息需要加把「防盜鎖」
    癥結:個人信息保護未成體系 各個環節均可導致洩露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公民個人信息的洩露?對此,廖仁斌表示,由於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未成體系化,因此在個人信息流通的各個領域都可能發生類似安全問題。「首先是公民防範意識不強,缺乏應對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的常識,維權意識不足,維權比較困難。
  • 全國人大代表廖仁斌:加強對大數據的安全管理
    廖仁斌表示,當今大數據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安全問題。大數據的匯集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洩露的風險。在大數據時代,想完全屏蔽外部數據商挖掘個人信息非常困難。二是行業和企業數據安全問題。大數據通過分布式雲化計算,在系統中進行上傳、下載、交換的同時,極易成為黑客與病毒攻擊的對象。
  • 全國人大代表廖仁斌:加強對大數據安全管理 讓數據自由安全流動
    廖仁斌代表提出了五條建議,即構建大數據安全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機制;建立適應大數據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健全大數據安全技術標準和認證機制;推動大數據安全產業和人才培養同步蓬勃發展;加強大數據安全保護的宣傳教育。
  • 廖仁斌建議加強大數據安全管理
    中證網訊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了解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總經理廖仁斌表示,在未來5到1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將迎來黃金增長期。但大數據發展與應用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面臨著複雜嚴峻的安全挑戰。
  • 廖仁斌代表:以「網際網路+」助推新農村 建議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總經理廖仁斌在今年兩會上除了關注大數據安全管理,還高度關注「網際網路+」戰略助推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情況,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廖仁斌代表認為,雖然目前農村的通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水平已經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為「網際網路+農業」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但目前從整體上來看,推動「網際網路+農業」還存在服務三農的信息網絡與內容應用落後;政府部門在農村區域的信息化建設與投入不夠系統,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待加強;已開展的信息化項目商業氛圍過於濃厚等問題。
  • 個人徵信市場化進程加快 助力我國徵信體系建設
    然而,除個別信用評級機構外,我國當時尚未建立統一規範的徵信系統,個人徵信領域更是一片空白。信用制度的缺失致使活躍的資金融通背後缺乏客觀、準確、可共享的債務人信息作為支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企業、個人逃廢銀行債務等突出問題。在此時代背景下,我國政府加快組織建立徵信系統,通過設立第三方機構全面共享債務人信息保護債權,為經濟金融活動有序開展保駕護航。
  • 全國人大代表廖仁斌:建議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
    紅網北京3月5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王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充分發揮家庭、企業、社會、各級政府職責,整合社會資源,千方百計為留守兒童營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廖仁斌建議,應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
  • 全國人大代表廖仁斌:中國具有發展5G建設的極大優勢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記者劉碧瑤)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即為「5G」,這是5G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 人大代表廖仁斌:全面響應全力推進通信行業發展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總經理廖仁斌   紅網北京3月6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陳美淇)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告中提出今年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6日,紅網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總經理廖仁斌。今年廖仁斌帶來了8個建議,不少都是關於推動通信行業發展的。作為從事通信行業的人大代表,他不僅關心行業的發展,也很關心行業的改革問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通信改革的部分引起了代表們的熱烈掌聲,也反映了群眾的呼聲,其實我們本身更關注這個問題,對於改革我們責任重大,也充滿信心。」
  • 守護數據安全 個人信息保護「交規」日臻完善
    與此同時,國際上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視與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倒逼國內加快立法進程,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安全規範。今日起,本報推出聚焦個人信息保護系列報導,直面難點、共同求解,敬請關注。見習記者 李穎超 杜曉彤今年以來,監管層多次針對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發聲。日前,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演講時,再次強調金融數據安全問題。
  • 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
    他強調,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 加快搭建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框架
    (相關報導見03版)隨著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持續深入融合,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為廣泛。雖然近年來我國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在現實生活中,隨意收集、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利用個人信息侵擾人民群眾生活安寧、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等問題仍十分突出。在信息化時代,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
  • 個人信息安全有保障了!有了這層「防火牆」,哪個企業還敢輕視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
    因信息被買賣而蒙受損失,乃至導致人身安全受到侵襲的案例數不勝數。國家有關部門正不斷加大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比如《民法典》加大了對公民隱私權的保障力度,特別是構築了個人信息保護的防火牆:信息處理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洩露、篡改、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洩露、篡改、丟失的,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告知自然人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 呂欣:如何構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
    原標題:如何構建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 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驅動下,採取種種手段非法獲取、買賣個人信息,甚至形成了黑色產業鏈,對公民權益造成嚴重侵害。如何解決這一全新而複雜的社會問題,值得認真思考。從法律角度而言,建立一個以憲法為統領,以民法為基礎,以專門法為核心,以刑法為最後保障的分層次、立體化、全方位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是解決該問題的應然選擇。   在憲法中將個人信息權規定為一種人格權。
  • 探討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信息保護
    本報訊 5月28日,網絡安全創新發展高端論壇舉行。論壇圍繞網絡安全領域重大社會需求和供給側技術發展前沿,就大數據安全面臨的挑戰、隱私信息保護等方面展開研討交流。  論壇以「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信息保護」為主題,邀請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馬忠玉,審計署原辦公廳巡視員兼信息辦主任周德銘,國家信息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國信衛士網絡空間安全研究院網絡治理研究室主任呂欣,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左英男等嘉賓,圍繞政務信息共享的信息安全保障、網絡空間數據治理、大數據時代的身份安全管理、大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技術框架等議題,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為產業界與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學術機構建立合作平臺
  • 兩會再次提案個人信息保護,衝量科技隱私計算解決困境
    個人信息安全成為多位兩會代表熱議的話題,除殷興山外,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移動黨委書記魏明也提出議案,建議加快制定《數據安全法》,通過法律規範切實保障國家、企業和個人數據及信息安全。在此之前,2020年4月10日工信部公示《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立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基本滿足行業網絡數據安全保護需要」。以及「到2023年健全完善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研製網絡數據安全行業標準50項以上」的建設目標,再一次推動網絡安全行業發展。
  • 關注| 貫徹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
    《貫徹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網絡安全綜合防控體系,有效防範網絡安全威脅,有力處置重大網絡安全事件,切實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網絡和數據安全。
  • 論民法典背景下個人信息保護與數據流動之間的平衡關係
    本文從當下個人信息的保護現狀和數據安全面臨的挑戰切入,通過梳理現行立法體系對個人信息和數據的規定所衍生的問題進行探究尋求答案,達到既能實現數據安全又能促進數據經濟健康發展之目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應該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力爭主動,深入了解大數據發展現狀和趨勢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分析我國大數據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習近平同時強調,要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
  • 八部委:加快甲醇汽車製造體系建設,鼓勵甲醇汽車應用
    意見主要有以下幾點:1.加快甲醇汽車製造體系建設針對甲醇汽車特性,通過技術改造完善甲醇汽車製造體系,提升甲醇汽車製造技術水平,開發甲醇乘用車、商用車、非道路工程車等車輛及動力機械,滿足市場需求。2.推進甲醇燃料生產及加注體系建設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生產甲醇。建立完善的生產、儲存、運輸等環節的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體系,保證甲醇燃料產品質量。有關地區應因地制宜、統籌布局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設。
  • 國務院:嚴厲打擊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名義非法收集、買賣信用信息的...
    設列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範圍,嚴格按照《國務院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33號)規定,限制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正常秩序、拒不履行法定義務嚴重影響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公信力、拒不履行國防義務等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責任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