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再次提案個人信息保護,衝量科技隱私計算解決困境

2020-12-11 獵雲網

【獵雲網北京】6月12日報導(文/呂鑫燚)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殷興山提出關於大數據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提案。

個人信息安全成為多位兩會代表熱議的話題,除殷興山外,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移動黨委書記魏明也提出議案,建議加快制定《數據安全法》,通過法律規範切實保障國家、企業和個人數據及信息安全。

在此之前,2020年4月10日工信部公示《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1年,初步建立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基本滿足行業網絡數據安全保護需要」。以及「到2023年健全完善網絡數據安全標準體系,研製網絡數據安全行業標準50項以上」的建設目標,再一次推動網絡安全行業發展。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大數據這把雙刃劍在這次疫情中對傳染源的數據監測發揮了重大作用,後疫情時代健康碼的推出也助力了復工復產並降低了成本。可是由於個人信息的資源價值逐漸被重視,導致個人信息和行為模式等數據逐漸膨脹並被各種不法分子利用。

保護個人信息數據這個話題屢見不鮮,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長時間被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企業是將數據作為主要生產資料的,由於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企業的生產環節也受到了很大的困擾,甚至,在生產環境無法保障信息安全、隱私安全的條件下,生產被迫停止。因此,從公民的角度出發,個人信息安全必須受到保護;而從企業的角度,解決數據隱私和安全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誰來解決企業數據流通和使用問題

在上網過程中,人們會在眾多APP上留下個人基本信息。這些企業也會存儲大量的數據,當下不僅僅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需要海量的數據分析,網際網路巨頭、社會服務機構等,都掌握著大量的用戶隱私數據。

用戶的個人信息是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基礎性資源,廣告營銷、風險控制、行為分析等,都依託用戶個人信息的統計和分析。

不同機構在數據的採集與存儲過程不同,數據格式、性質不同,資料庫難以標準化,久而久之形成數據孤島。一方面,託管在機構數據中心的用戶數據需要有安全保護。另一方面,數據在交換過程中不能洩露。如何在使用數據時保護數據隱私,實為行業最大的痛點。

因此在解決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和企業間共享數據的隱私性,不僅需要法律的約束,同時還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

可信計算技術讓各方參與者在不暴露數據隱私的情況下,在隱私安全、公平、可追溯的前提下進行數據流通。可以從源頭上解決個人數據隱私以及企業間數據安全共享的問題。

可信計算技術將解決困境

衝量科技通過集合多樣化的可信計算資源建立全球最大的可信計算網絡——衝量網絡,提供隱私計算解決方案,從源頭保護數據安全,在流通環節保護數據隱私,進而支持企業間的數據協作、聯合建模等場景需求。

目前衝量網絡主要應用於非互信、非同業的數據應用,非互信同業的數據應用以及大數據市場。

衝量網絡的技術架構能通過隱私計算/可信計算和區塊鏈技術來保證任務發起方的數據計算參數無篡改且過程可追溯、結果可衡量,獲得了業務所需的有價值的計算結果。數據提供者能保證數據的隱私和安全,並獲得新的數據利用價值。

對於衝量網絡而言,通過可信計算技術保障合約的安全與隱私性,並在同時兼容了隱私計算領域中的很多優秀算法,在數據隱私計算的算法層面提供針對場景多樣化的選擇。根據具體場景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差異化的具體解決方案。

未來,隱私計算能幫助更多企業實現數據流通和協作。這些合作都將在安全、隱私的保障中完成,提升數據的最大價值並保護數據。在未來的應用場景中,小到個人應用大到企業用戶數據流通,衝量科技都能為其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和計算能力。

相關焦點

  • 衝量網絡|可信計算與遠程證明
    我們可以發現,圖靈測試整個過程都是在隔離狀態下進行,而如果將機器換成密鑰或者信息,是否也可以做到認證呢?遠程證明將會解決這個問題。簡單來說,遠程證明便是將圖靈測試中的人工智慧換成各類信息,哪怕對方是影片中的「終結者」,遠程證明也不會在意對方是機器人還是人類,遠程證明只在意另一端是不是可信。
  • 衝量網絡 | 可信計算與機器學習
    在大數據時代,人們從技術中獲取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隱私洩露的風險。因此對機器學習來說,隱私保護也尤為重要。但顯而易見的是,數據保護和機器學習似乎有著天然的矛盾,因此,可信計算技術將成為重要的技術來保證整個系統的可信,利用可信執行環境,將在處理器或虛擬系統上開闢一個安全區域,保證在其中加載的數據和代碼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 衝量在線:數據流通背後的護航者
    除企業和個人對數據隱私愈發重視外,國家在數據流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也逐漸完善,並且推出了相關政策,《民法典》就針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方面做出了全面的闡釋。此外,還有在201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強調了對基礎設施及個人信息的保護外。
  • 衝量在線要做數據流通基礎設施服務商
    百度解決的是人和信息的連接,騰訊解決的是人和人的連接,阿里則實現人和商品的連接。「衝量在線要解決數據和數據之間的連接,數據流通是一個剛需,需要基礎設施服務商。衝量在線就是要做數據流通基礎設施服務商。」12月22日,衝量在線創始人、CEO劉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衝量網絡|泛談密碼學
    而隨著可信計算技術和隱私計算等一系列技術的異軍突起,密碼學開始著重於保護隱私協作數據,而不僅僅在於信息,區塊鏈雖然能實現信息的安全,但在協作中,其效率並不高,此外,如果大家都要求保護隱私,就意味著相互看不見對方的數據。此時,如果又沒有一個「第三方作保」,大家怎麼可能建立互信呢?
  • 區塊鏈可信計算的「拓荒者」:衝量網絡初長成
    讓區塊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虛無縹緲,是從業者的首要課題。經過我們苦苦探索,發現區塊鏈非常適合解決數據隱私、數據孤島等問題,進而推動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到來。」衝量網絡在區塊鏈正風光時冷靜思考,在區塊鏈光環退卻時沉著尋覓,在行業冰期投入實踐,既是拓荒者,也是逆行者。
  • 丁曉東|個人信息私法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在比較法的視野下考察,域外的隱私權益保護正經歷著從私法主導到消費者法與公法主導相結合的變遷;從法律原理的層面看,傳統侵權法已無力保護現代信息社會中的隱私權益,以個人信息權或財產權為基礎保護隱私權益又面臨著保護不足與保護過度的兩難。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傳統的私法進路之所以存在困境,深層原因在於隱私權益與個人信息的性質特殊。
  • 衝量網絡打破區塊鏈項目融資荒,可信計算有望成為重點賽道
    【獵雲網北京】3月9日報導(文/蘇舒)獵雲網獲悉,區塊鏈可信計算品牌「衝量網絡」宣布完成種子輪融資,並已實現區塊鏈可信計算領域的首個落地應用。本輪融資投資方為知名天使投資人,投資後衝量網絡估值達3300萬。
  • 「散裝碼」成兩會熱詞 丁佐宏提交隱私保護提案得網友點讚
    疫情期間,為加強防控,維護人員健康,各類健康碼、地方碼、行業碼、公司碼、商場碼、社區碼等層出不窮,但疫情爆發期過去後,在常態化防疫形勢下,各種「散裝碼」卻引發了社會對於所存個人信息被濫用的擔憂。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長丁佐宏提交了關於在常態化防疫形勢下清理各種「散裝碼」,防止所存信息被濫用的提案,受到關注和熱議,並得到了網友們的點讚支持。
  • Facebook道歉就能解決個人信息安全嗎?如何保護個人信息?丨21讀書
    每周一本書讓閱讀,豐滿人生導讀:Facebook用戶數據洩露折射的是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被盜用的事實,身處數字時代,我們經常面臨公共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的尖銳對立,這種衝突造成了一種道德和倫理困境在這種困境下,掌握信息數據的科技巨頭如何把握個人與公共責任的平衡,確實是一件非常兩難的事情。編輯丨陳思在數字世界,信任意味著一切。
  • 2020年全國兩會熱門涉法議案建議提案梳理
    例如,疫情初期,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陸續出現防疫物資短缺困境,導致哄抬物價、非法經營的違法行為產生,引發公眾不滿。這一問題暴露出我國現有應急物資儲備保障機制的短板。政協委員皮劍龍、謝文敏在提案中呼籲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構建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制度。
  • 隱私計算技術法律合規研討會在中國信通院召開
    ,相關技術產品不斷豐富,隱私計算成為平衡個人信息的商業流通價值與個人權益兩種法益可行的技術解決方案之一。,指出個人信息具有人格權和財產權的雙重屬性,個人信息、隱私和公共數據三種類型的數據和信息在是否具有對世性、人格權性和財產屬性的方面也存在諸多不同。
  • 36氪首發 | 「衝量在線」完成數百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IDG資本獨家...
    當前,隨著國內外對數據使用方式的重視,特別是近期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的亮相,如何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解決數據孤島問題成為各行業討論的話題。例如,金融行業是數據密集型行業,也是數據需求密集型行業,其風控、營銷等能力都高度依賴於大量內部或外部數據的支持,這就帶來雙方或多方在保護隱私信息前提下進行數據協作的需求。
  • 個人隱私無小事,大數據時代需要怎樣的隱私保護技術?
    導語:隱私保護VS數據共享,如何取捨?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會接到莫名奇妙的推銷電話,或者是收到很符合需求的推送?這些都是你的個人數據被洩露的表現。大數據時代,人們的個人信息、消費需求、甚至生活習慣都會形成數據,由個人數據織成的信息網覆蓋範圍極廣,且能產生巨大經濟價值,網上甚至形成了販賣用戶信息的「黑產」鏈條。
  • 深耕區塊鏈可信計算網絡,衝量網絡搶灘新基建「風口」
    在新基建的大潮下,區塊鏈+可信計算的解決方案或許會成為解決數據孤島、數據流通難題的重點投入方向。縱觀區塊鏈發展歷程,其是一種分布式可信系統,技術發展本質是解決信任問題。此前,數據隱私、數據孤島問題作為網際網路時代下避免不了、客觀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來解決。此外,此次疫情爆發,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更好實現信息精準對接,更好實現「數字抗疫」,也成為業界深思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信計算加區塊鏈,也成為未來解決數據流通的問題、解決數據的可用不可見的重點投入方向。
  • 中國金融行業需要怎樣的隱私計算?
    隱私計算和區塊鏈的新火花就在10月底,全球領先的諮詢公司Gartner發布報告,列舉數項企業機構在2021年需要深挖的重要戰略科技趨勢,其中重要一項就是隱私計算,「隨著全球數據保護法規的成熟,各地區首席信息官所面臨的隱私和違規風險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
  • 衝量網絡|神經網絡
    兩層神經網絡兩層神經網絡也叫「多層感知器」,單層神經網絡無法解決異或問題。但是當增加一個計算層以後,兩層神經網絡不僅可以解決異或問題,而且具有非常好的非線性分類效果。兩層神經網絡除了包含一個輸入層,一個輸出層以外,還增加了一個中間層。此時,中間層和輸出層都是計算層。
  • 社會學家李銀河將再次在兩會提交同性婚姻提案
    時報訊 (見習記者 孫婷婷)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博士將再次把《同性婚姻提案》上交全國兩會。昨天,記者致電李銀河博士證實了這個消息。這是她第三次向全國兩會提交這個提案,記者發現,截至3月1日下午4時,已有602人次點擊支持《同性婚姻提案》。
  • 2020年兩會,「醫療+新基建」讓科技大佬集體代言
    今年以來,新基建話題不斷,更是今年兩會的熱門議題之一,而醫療和人們生活健康息息相關,「醫療+新基建」自然也受到特別關注。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幾乎所有參加兩會的科技行業大佬,都瞄準了「新基建」這一關鍵詞。為此,雷鋒網匯總了各位科技代表們,在「兩會」中與醫療科技相關的提案。
  • 衝量網絡|雲原生技術
    對衝量網絡而言,其將融合隱私計算、機器學習、雲原生和區塊鏈等技術,針對用戶需求,衝量科技將能保證用戶在隱私、安全和合規的條件下進行數據協作,並保障各方權益,共同挖掘數據價值,為營銷和風控業務提供精細化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