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徵信市場化進程加快 助力我國徵信體系建設

2021-01-08 中國電子銀行網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曾剛李柳潁

2020年12月4日,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已受理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2020年12月25日,人民銀行正式批准樸道徵信業務許可,使其成為繼百行徵信之後,第二家拿到個人徵信業務牌照的公司。這不僅標誌著我國個人徵信業務的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也將對深化徵信體系改革、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完善經濟社會治理制度起到基礎性的支撐作用。

我國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進程

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金融活動空前活躍。然而,除個別信用評級機構外,我國當時尚未建立統一規範的徵信系統,個人徵信領域更是一片空白。信用制度的缺失致使活躍的資金融通背後缺乏客觀、準確、可共享的債務人信息作為支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企業、個人逃廢銀行債務等突出問題。在此時代背景下,我國政府加快組織建立徵信系統,通過設立第三方機構全面共享債務人信息保護債權,為經濟金融活動有序開展保駕護航。1992年,人民銀行在深圳試點貸款證制度,探索建立企業徵信系統;1999年7月人民銀行批准上海資信有限公司試點,個人徵信體系建設正式起步。

進入21世紀,我國加入WTO、四大商業銀行陸續改制上市等事件標誌著我國的經濟與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市場體制進一步健全,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迫在眉睫。2003年,國務院明確賦予人民銀行「管理信貸徵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職責。藉助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信息技術,人民銀行於2004至2006年組織商業銀行建立全國集中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我國徵信體系建設進入快車道。2006年1月,個人徵信系統正式全國聯網運行。2006年7月,企業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實現全國聯網查詢。

近十年來,數字經濟與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對徵信市場發展、社會信息體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為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此催生了個人徵信體系市場化這一時代產物。一方面,數字經濟和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對徵信數據的覆蓋面、準確性和個性化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央行徵信系統難以滿足經濟金融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淘寶、京東等網際網路交易平臺以及各類小額貸款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在各自細分領域中積累了海量個人信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為處理量級大、碎片化、標準化程度低的個人信息提供了強大科技的支撐,使市場化機構採集、整理、加工、共享傳統金融機構以外的個人信用信息比央行更具優勢。2013年1月21日,國務院公布《徵信業管理條例》,明確經營個人與企業徵信機構準入標準,授權中國人民銀行對徵信業市場進行管理,標誌著我國徵信體系建設進入了市場化、法制化、規範化發展的新階段。2018年2月22日,百行徵信有限公司獲得我國首張個人徵信業務牌照,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取得實質性突破。如果樸道徵信順利通過央行評審,將預示著我國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

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的重要意義

作為央行徵信系統的有力補充,市場化的個人徵信機構將大幅拓寬徵信體系覆蓋範圍,提高信用數據精準度,為不同類型的金融和社會機構提供個性化徵信服務,從而有力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乃至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一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徵信是社會信用體系的核心環節,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工作。《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要以健全信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為基礎,全面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因此,進一步推動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將有利於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提升徵信專業化服務能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據統計,截至2020年10月底,致力於覆蓋傳統金融機構以外的放貸機構的百行徵信已拓展金融機構超1800家,籤約信貸數據共享機構近1000家,收錄個人信息主體超1.5億人。

二是推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金融行業,徵信系統是重要的基礎設施,主要用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機構與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一方面會導致部分缺乏信用信息的客戶被金融機構「排斥」、貸款成本增高,另一方面也使得金融機構難以對客戶進行有效的風險預警和貸後管理,出現逃廢債問題。從這方面看,推動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進程,將大幅提高個人徵信覆蓋率,全面增強金融普惠性,有效防範信貸風險。此外,與集中統一的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相比,市場化的個人徵信機構將有利於滿足不同金融機構對徵信服務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從而促進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不斷創新個人金融服務,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發展。

三是加快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近年來,各地政府積極推動「信用城市」建設,探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程度。在此時代背景下,個人信用信息的應用範圍早已跨越了金融領域邊界,被廣泛應用於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醫療、消費、養老等各個方面。推進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形成全覆蓋的社會徵信系統,能夠為地方政府提供更加全面、專業、精準的信用數據支撐,對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建設「信用中國」具有較大的基礎性意義。

未來的展望

從徵信機構的角度,要做好央行徵信系統的補充,滿足市場對徵信服務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精細化服務於不同的經濟社會細分領域,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確保徵信機構的「獨立性」。股東之間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導致的利益衝突會影響市場化徵信機構「公平公正」運作,因此此類機構應著重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執行合理的利益分配製度,確保在市場運營中始終保持徵信機構的「獨立性」。二是培育差異優勢,營造良好行業生態。找準市場定位,發掘與中央銀行以及其他徵信機構產品的差異優勢,精耕細分市場;堅持互利互惠、循序漸進原則,探索行業內合作機制創新,提升徵信服務質量,打造良好行業生態。三是打造有公信力的徵信服務機構。切實做好數據採集、整理、加工、共享工作,制定規範個人信息採集標準、信息加工整理標準、信息報送標準,杜絕過度採集、過度「解讀」、無原則報送個人信用信息等問題的產生,打造有公信力的徵信服務機構。四是不斷優化技術,提高信用信息精準度。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加工多維數據對客戶信用狀況分析過程中,要不斷優化分析模型,避免算法「錯誤」,「人為」造成錯誤的評估結果,引發對個人正常生活的影響。五是重視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保護。從合法合規、技術保障、內部管控多環節著手,切實做好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工作。六是建立徵信異議和投訴機制。重視徵信異議和投訴機制的建立,暢通徵信維權渠道,合規、高效地開展徵信信息異議處理服務工作,不以錯誤評估結果傷害無辜群眾,切實維持徵信準公共產品的公正力。

從監管部門的角度,在引導市場化的個人徵信機構良性發展,推動徵信體系不斷完善方面,有如下幾個工作重點。

一是持續推進徵信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引導各類徵信機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探索完善徵信產品服務體系,緊密結合自身優勢,在產品供給設計、服務渠道建設、服務系統優化、信息主體權益保護等關鍵環節改革創新;也要密切監測行業發展形勢,適時加快個人徵信業務市場化進程,推動形成差異化、多層次的徵信市場。

二是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儘管目前我國《徵信業管理條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管理暫行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徵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在引導徵信業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徵信的應用邊界是什麼、濫用徵信受到何種處罰、個人信息採集是否過度及如何判斷等諸多問題目前尚無明確規定。未來,我國應及時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大力推進徵信法治化,為開展徵信活動,尤其是為市場開展個人徵信活動設立標準、底線。

三是引導機構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徵信領域的應用,充分提高了信息搜集、存儲、加工、共享等環節的效率、安全性等,將新技術與徵信深度融合,推動徵信體系完善是大勢所趨。但是與此同時,利用新技術違規收集、加工、洩露個人信息,侵犯個人隱私權等突出問題不容忽略。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引導、規範徵信機構合理利用技術手段,可探索利用科技手段監控、覆核徵信資料庫等監管方式。

四是推動建立信用修復、維權機制。徵信體系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失信」人永不翻身,「懲戒」雖必不可少,但是「改正機會」也不可剝奪。因此,要探索建立對輕微和無主觀故意失信行為的信用修復機制。

此外,伴隨金融服務的線上化、無接觸化發展,個人信息被他人盜用造成「失信」但無路維權的狀況也不罕見,從而探索建立徵信維權機制也應成為徵信體系完善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

題圖來源:中國電子銀行網  朱翊黎/製圖

責任編輯:王超

相關焦點

  • 個人徵信市場化探索:百行徵信開放性、樸道徵信獨立性之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個人徵信市場化探索:百行徵信開放性、樸道徵信獨立性之考11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失信約束制度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措施,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支撐。會議還確定了促進徵信業發展提質的措施,要求推進金融、政務、公用事業等相關徵信信息跨領域、跨地域依法共享。加快政府相關數據開放和有序利用。積極穩妥推進個人徵信機構準入,加大徵信業開放力度。完善徵信配套法規制度,強化問責機制,對徵信評級弄虛作假等行為要依法嚴懲。
  • 21深度丨個人徵信市場化探索:百行徵信開放性、樸道徵信獨立性之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1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完善失信約束制度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措施,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支撐。會議還確定了促進徵信業發展提質的措施,要求推進金融、政務、公用事業等相關徵信信息跨領域、跨地域依法共享。加快政府相關數據開放和有序利用。
  • 光明時評:完善個人徵信體系 助力社會經濟發展
    在過去近百年裡跨越中等收入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建立完善的個人徵信體系,縱覽落入中等收入和返貧的國家,個人徵信體系建設要不沒有,要不低效率。當一個經濟體由工業化帶入中等收入水平之後,試圖跨越被稱為發達經濟體的商業社會大門口,社會誠信、互信和契約精神就變成一道橫著的無形門檻。
  • 個人徵信市場化時代 信用分太低幹嘛都容易碰壁
    近來,微信朋友圈、「來往」上,充滿了網友對個人信用分的各種曬。1月28日,央行批准的首批市場化運作的徵信機構——芝麻信用開始在部分用戶中進行公測,首推芝麻信用分,直觀地呈現用戶的信用水平。這意味著,今後您網購「跑單」、打車「放鴿子」、故意惡評等都會被納入個人徵信記錄,並反過來影響您的生活。  公元2015年,我國的個人徵信跨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市場化運作時代。
  • 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將落地 樸道徵信「露臉」 市場
    從市場競爭來說,個人徵信牌照也不應該只有一張,壟斷式不利於市場競爭,個人徵信牌照不同於央行徵信,是屬於市場化的入場劵。 從運營角度,個人徵信公司屬於市場化的定位,那經營的好不好也是很重要的考核指標,百行的表現差強人意,原因行業普遍認為內部股東不積極,公司產品研發團隊不給力。
  • 北京金控牽頭申請 市場化個人徵信牌照再開閘?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導繼百行徵信後,國內第二家獲得個人徵信業務經營許可的市場化機構即將落地。不過這是否意味著個人徵信牌照的「口子」已開,信號還並不明朗。集團旗下控股的持牌金融機構包括北京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金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此外,北京金控旗下的全資子公司還包括北京金融大數據有限公司(擁有企業徵信資質)、北京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小微企業金融綜合服務有限公司等。
  • 滙豐宣布與百行徵信展開信用卡業務徵信服務對接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驕)1月15日,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已與百行徵信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基於數據查詢業務進行信用卡業務徵信服務對接,由此成為首家在產品應用、智能風控等方面與百行徵信開展深入合作的外資銀行。
  • 個人徵信牌照大起底
    所謂弱競爭性,意味著玩家註定不多,尤其是個人徵信領域。在樸道徵信牌照落地前,我國符合資質的個人徵信機構僅有人行徵信以及百行徵信,市場化運營的則僅有百行徵信。在較為成熟的美國個人徵信市場,則由Experian(益博睿)、Equifax(艾可非)和Trans Union(全聯)三大巨頭瓜分。當然,在此之前美國徵信市場也經歷過了一系列洗牌。
  • 【白話金融】徵信離你我有多遠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大致可以用這個起步、探索和現在發展階段這三個方面來做介紹。探索階段是上世紀一些地方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貸款證制度開始啟動。當時,為了外貿風險的判定,一些評級機構也開始成立。隨著技術的發展,原先紙質的貸款證發展成為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在2002年實現全國聯網。  第二個階段是推動完善。
  • 徵信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我國社會信用環境顯著改善
    在當下數字經濟時代,網際網路信息安全隱患總是存在,個人信息洩漏和濫用的現象層出不窮。新技術和新手段的應用可以有效地防治網際網路攻擊徵信網際網路平臺、違規查詢信用報告而導致的徵信數據洩漏等。目前該系統累計收錄9.9億自然人、2591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的有關信息,個人和企業信用報告日均查詢量分別達550萬次和30萬次。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徵信業從無到有,從封閉到開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初步建立,徵信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信用環境顯著改善,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啟信寶:三管齊下助力企業徵信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啟信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啟信寶:三管齊下助力企業徵信
  • 「白話金融」徵信離你我有多遠
    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大致可以用這個起步、探索和現在發展階段這三個方面來做介紹。探索階段是上世紀一些地方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貸款證制度開始啟動。當時,為了外貿風險的判定,一些評級機構也開始成立。隨著技術的發展,原先紙質的貸款證發展成為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在2002年實現全國聯網。
  • 農村徵信開始「上路」
    我國目前只有央行建立了一套徵信系統,採集的信息來源主要是銀行,缺少一些公民和組織的信用記錄,所以這套徵信系統有待完善。而且,即使銀行掌握了大量公民和組織的信用記錄,但是裡面的數據都是靜態的,基於交易行為的動態性的數據缺失。
  • 央行封殺代查個人徵信App 將嚴厲處罰徵信信息洩露
    李海霞/人民網   作為每個人的「經濟身份證」,個人徵信記錄至關重要。小到辦理一張信用卡,大到貸款買房、買車,都是靠個人信用報告來獲得。   目前,一些第三方應用程式(App)號稱可以「直連央行徵信系統」,只要在手機上下載軟體就能查詢個人徵信記錄,看起來似乎方便又快捷。
  • 事關個人徵信信息安全!兩部門這樣說
    在不斷完善人民銀行二代徵信系統的同時,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民營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發展市場化的徵信機構,同時運用區塊鏈技術、大數據技術、市場化的手段來推動市場化的徵信機構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為建立企業信用狀況的綜合評價體系創造條件。
  • 網上個人徵信怎麼查,如何查看個人徵信官網
    網上個人徵信怎麼查,如何查看個人徵信官網 2021年01月08日 10:28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徵信」尤為重要,所有的不良記錄將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 小微金融與個人徵信專場 | 首屆中國青年統計學家論壇
    【報告題目】個人徵信與小微金融風控【報告摘要】通過推動市場化個人徵信的發展,加強個人徵信多維度數據的分析,運用一定的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相應的信用評級體系、評分系統,完善貸中和貸後管理,有助於助力小微金融,提高信貸審批效率,降低審批風險,差異化定價,百行徵信在這一過程中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個人信用徵信查詢平臺,在哪查詢個人徵信
    如何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及個人信用報告網上查詢解讀1、央行查詢個人徵信報告一般可以去兩個地方,第一個就是央行的當地的總行,直接帶上自己的身份證,就可以去銀行找客服經理填寫申請表(申請表一定要如實填寫)後就可以辦理你要查詢徵信的業務了
  • 個人徵信自助查詢機亮相農行
    農行梁園支行營業部工作人員正在協助客戶查詢個人徵信報告。張 龍 攝   商丘新聞網訊 「沒想到現在在農行也可以自助查詢個人徵信了,不用再去北海路人民銀行排隊,在自己家門口就辦理了,真方便!」近日,在農行梁園支行營業部查詢過自己的個人徵信報告,商丘市民張先生高興地對農行工作人員說。   隨著我國徵信體系的不斷完善和人們信用意識的不斷提升,個人信用報告作為「經濟身份證」,在社會生活領域的應用面不斷拓寬。
  • 為什麼會有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
    李可順數據寶產品研究院院長1.從市場競爭來說,個人徵信牌照也不應該只有一張,壟斷式不利於市場競爭,個人徵信牌照不同於央行徵信,是屬於市場化的入場劵,雖然從牌照數量開放上會比企業徵信嚴謹得多2.從數據角度來看,個人徵信公司屬於對央行徵信的市場化補充,個人徵信牌照的股東參與方,從政治角度來看,哪個公司有足夠多的存量及未來個人徵信數據的抓手的,就可以放在這個潛在名單,第一張及第二張其實都體現的很明顯。那第三張的如果也在規劃中的話,那哪幾家有可能就可以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