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在這次大會上,已故著名作家路遙被授予「改革先鋒」榮譽稱號。
這份榮譽對路遙來說,實至名歸。
他用手中的筆深刻描繪了1975年至1985年間波瀾壯闊的生活場景。
當年一部《平凡的世界》感染了生活在當下社會的幾代人,成為永垂不朽的經典文學作品,而這部著作的作者路遙也隨即走進大眾的心中。
作為一個丈夫,他讓妻子跟著自己吃了很多年的苦;作為一個父親,他讓自己的女兒沒有感受到足夠的父愛,女兒13歲便離開人世;作為一個兒子,他讓用盡一生供他讀書長大的母親孤獨的過完最後的時光。
不管怎麼看,他都沒有盡到一個男人應該有的責任。
但是作為一個作家,路遙是成功的,他沒有讓讀者失望,他的文學造詣和作品上,配得上他所有的頭銜。
路遙不僅熱愛他的寫作,更加熱愛他紮根的每一寸土地,熱愛自己的祖國,在他出名之前,曾經為祖國寫過一首詩歌,寫得滿含深情,讓人動容。
讓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
《祖國,到底是什麼》 (節選)【路遙】我曾經不止一次地想過,祖國,到底是什麼?我想呀,想呀,每一次想起「祖國」這兩個字,心裡便泛起一陣溫柔的波浪,眼裡便湧起一片晶瑩的淚花,血管裡便奔騰一股股熱血……祖國是什麼 ?她是山,是海,是森林,是草地,是村莊,是城市,是莽莽無垠的沙漠,是綿延起伏的丘陵。她是炊煙,是鴿哨,是端午的龍舟,是中秋的火把,是情人在木柵欄後的熱烈親吻,是嬰兒在搖籃裡的咿咿呀呀的呼喚,是母親在平底鍋上烙出的煎餅,是父親在遠行時的殷殷叮嚀。
這首詩曾在很多節目中,被很多名人朗誦過,我每一次聽,每一次讀都熱淚盈眶,這段文字就是路遙筆下所有人物形象的根。
「山、海、沙漠、丘陵、炊煙、城市、村莊、草地」等,這些事物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包容,一如路遙心中的祖國;
「炊煙、鴿哨、端午的龍舟、中秋的火把、情人熱烈的親吻、嬰兒咿呀的呼喚、母親平底鍋中的煎餅、父親在遠出時的叮囑」等等,這些事物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溫暖,還是路遙心中的祖國。
路遙擅長的一直是寫小說,這首詩也確實沒有現代朦朧詩的絕美,但它告訴我們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一個好的作家是要有靈魂的,而他是有靈魂的。
為了寫《平凡的世界》他花了整整13年,在那個只能手寫的年代,他真的是用生命完成了這部著作。
《平凡的世界》儘管已經出版30多年,但這部百萬字的巨著,仍然在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位居前列;儘管《平凡的世界》是否算偉大作品至今仍飽受爭議,但路遙,早已成為很多中國讀者心中最偉大的作家。
他用那力透紙背的堅韌,鼓舞幾代青年人走出人生的逆境;他用自己一重又一重的苦難,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可以走多遠;他甚至用燃燒至死的生命告訴我們應該這樣面對生活:像孫少安、孫少平一樣去奮鬥!像田曉霞、田潤葉一樣去愛!
如果你是飛出家鄉那種小地方的人,請看《平凡的世界》;如果你一直追逐的是靈魂伴侶,請看《平凡的世界》;如果你想看看爺爺那一輩人的生活,請看《平凡的世界》;如果你願意看到生活最平凡的一面,請看《平凡的世界》;如果你想看看那時候可悲可嘆的中國,請看《平凡的世界》
這實在是一部讀過該重溫,未讀必須看的書。我自己,是中學時打手電筒讀完了,給學生朋友們開列的「必讀書目」,第一部也是《平凡的世界》。
馬雲說,「18歲時,我在蹬三輪打零工,因為看了路遙的書,我才看到希望,從此改變了一生!」
潘石屹哭著讀了7遍,他說:「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覺得這個坎過不去了,我都要拿起來讀一遍,以至於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
生活不易,生命本多磨難,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總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在你迷惘和無助的時候,就去《平凡的世界》找答案!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當我重新讀著《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我發現我還可以感動,我還可以從平凡中讀出高尚。我還可以有夢想……我依然還有生活的熱情。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這本好書,原價108元,如今只需79多元3本,不過是一張電影票的錢。它是唯一整理本,版權屬於路遙的獨女,也是出版路遙作品最權威的北京十月出版社。
願你能在生活的打拼中,看到一點安慰;願你能夠在平凡中,發現不平凡。
點擊下方橫幅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