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5/4/2
1、 波普藝術風格的圖案廣泛使用
波普藝術即流行藝術、大眾藝術,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西方社會,其風格變化無常且難以統一,設計中強調新奇與獨特。近些年,具有波普藝術風格的圖案廣泛應用在服裝設計中,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與服裝聯繫在一起,服裝在這一類圖案的點綴下感染力增強,頗具後現代主義風格,成了戲謔時代的載體。例如Mary Katrantzou的香水瓶系列,將香水瓶與服裝款式和女性形體相結合,產生一種心神意會的美感。
Prada新一季作品中將圖案和立體裝飾的內衣外穿結合在一起,耐人尋味。設計風格比較怪異的Moschino向來不走尋常路線,食物也成為了它最新一季作品的座上賓。各式的食物圖案令人啞然失笑,不僅衝擊著人們的視覺,還挑戰著味覺。波普風格圖案加上強烈的撞色對比,成了當下最時尚的裝扮。此外,大量文字、字母、骷髏頭、名人頭像、郵票、茶壺、油畫、教堂壁畫、植物圖案、動物圖案以及各種信手塗鴉也是此類潮流的重點使用圖案類型。
2、圖案構成形式轉向無序,追求繁複美
服裝上的圖案構成形式以單獨紋樣、二方連續、四方連續使用較多。單獨紋樣容易形成設計點,成為服裝的視覺中心;二方連續多用於服裝的邊緣位置,如前襟、側縫、袖口、裙擺、褲側等位置;四方連續類型的圖案多用在裙裝中,大面積使用時才表現出它的結構美。圖案構成日益呈現出無序的結構形式,強調繁複、疊加,甚至是圖案紋樣的過度設計,而消費者依舊買單,足見其魅力所在。
由於圖案構成形式的變換,它們在服裝上的裝飾部位也變得自由,即裝飾部位不拘一格。傳統的圖案裝飾使用中規中矩,今天的服飾圖案在服裝上隨意添加,幾乎沒有章法可循,呈現一種新的形式美。在Dries Van Noten 2012的東方新潮中,他巧妙地將清代服飾中的龍紋、立水江崖等圖案稍加轉化,重新布局成為了時髦的裝束,對傳統服飾圖案的現代設計如同信手拈來,這種方法對中國的本土設計師也是很好的啟發。
3、強調立體造型,加強視覺衝擊力
平面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它用不同色彩的紗線按一定的組織規律交織形成各種花紋圖案,或者採用傳統的印染手段形成圖案。近兩年,立體圖案備受設計師和消費者的青睞,它們不僅為設計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也使得服裝款式更具創意。
時裝界的後起之秀Alexander Wang(王大仁)則將各種口袋立體裝飾在服裝上,看上去如同「攝影師馬甲」,既可以裝飾又有實用價值。另外,還有比較寫實的立體圖案類型。荷蘭的設計師品牌Viktor Horsting及Rolf Snoeren將立體的字母誇張的應用在高級成衣的設計中。他們採用同質的面料將類似「NO」、「DREAM」等單詞突出地顯示在服裝上面,用最直接的方式發出內心對生活的嚮往和理解。中國品牌「NE? TIGER」也有這樣的嘗試。設計師將天上人間的仙境藉助立體的亭臺樓閣形成畫龍點睛之筆,頗有中國畫中寫意的感覺。
4、圖案成為服裝設計實驗的新方向
服飾圖案是服裝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許多設計師嘗試從圖案設計的角度作為切入點。服裝創造家三宅一生不斷嘗試不同的設計方法,用全新的設計理念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1998年左右,三宅一生創作了「我要褶皺」系列的「嘉賓藝術家系列」服飾,其中一件是與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的合作。蔡國強的藝術創作材料多使用炸藥,三宅一生在服裝上模擬圖案造型,通過炸藥的炸破產生一種抽象的藝術圖案。這種圖案設計區別於任何一種人為設定的圖案造型,有無限的可能,給人一種期待感。這種實踐僅限在個別服裝中,是設計師的創作嘗試或者理念傳達,在批量生產的成衣設計中不太容易出現。
畢業於中央美院的藝術家李曉峰,在2006年嘗試用碎瓷片製作做成的中式衣服,他用 3 個月的時間把500多片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片進行加工,並用絲線穿起來,拼成服裝。同樣是青花器圖案的應用,李曉峰的作品採用特殊的陶瓷改變了服裝的材質美。
摘選自《紡織導報》2015年第2期 「現代女裝設計中圖案應用的新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