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書寫夕陽紅──記遼寧省氣象局退休編審、科普作家王奉安

2020-12-19 中國天氣

  

提起王奉安,遼寧省乃至全國氣象部門許多人對他的名字都不陌生,有的人是作為《遼寧氣象》雜誌的作者或讀者熟悉常務副主編王奉安的;有的人是從《中國氣象史》、《當代中國的氣象事業》等中國氣象局的多部「大書」的作者或編者名字中知道王奉安的;還有更多的人是王奉安一系列科普作品的發燒友。王奉安從事編輯工作30餘年,出版科技書30餘部,《撩開地球的神秘面紗》、《神秘的天宇》、《小好奇夢遊氣壓王國》、《天上有朵雨做的雲》、《大氣壓力趣談》、《青少年氣象科技活動》、《一萬個奧秘一千個謎》、《大地博物館•氣候館》、《雷電》、《雲》、《大氣壓力》、《風雲變幻我先知》、《中國氣象諺語》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筆。他的科普創作業績和科普代表作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收入《中國科普名家名著》中。他是1992年遼寧省命名的「優秀科普作家」,1996年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的「全國科普先進個人」,1998年遼寧省命名的科技期刊「十佳主編」,2001年全國科技期刊編輯最高獎──金牛獎的獲得者。作為中國科協「五大」、「六大」的代表,他先後2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2004年,王奉安退休了。走出耀眼光環的他,是怎樣用筆桿子續寫夕陽紅的呢?

從退休的那天起,他就成了大忙人,各種邀請接踵而至。他應邀為全國氣象科技期刊編輯培訓班、《氣象知識》期刊通訊員培訓班講學,本省和外省氣象、民航、水利、交通、部隊等行業科技人員和大學師生都聽過他關於科技論文寫作、新聞寫作、科普創作和應用文寫作等內容的報告。先後報告30多場。嫻熟的編輯業務和遊刃有餘的科普創作能力,使他擔任了《氣象知識》的編委和審稿專家,每期稿件都由他審讀,每年完成60多萬字的審稿任務。他還被南京信息工程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先後為3屆本科生講授《地球科學概論》課……很多在職沒有時間作的報告,培訓和講學,在退休後他都補齊了。

2007年,是他退休生活新的起點。他經遼寧省新聞出版局推薦,受聘到遼寧省環境保護廳,創辦了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科技月刊,擔任執行主編。從艱難中起步,從基礎打起,組建編輯隊伍、開闢雜誌發行途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在新的行業內,他組建了一支特別能戰鬥的編輯、記者隊伍。4年的時間,出版發行48期500多萬字,很受讀者青睞,使該刊在強手如林的環保期刊隊伍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環境保護部和遼寧省新聞出版局的表揚。他在環境保護部門為氣象部門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2011年,因為遼寧省環境保護廳搬遷到很遠的地方,王奉安謝絕了廳長的挽留,辭去執行主編職務,受聘到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總編室工作,專門編輯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為全省科技人員資助的優秀自然科學著作,用他一生積累的豐富的主編經驗,每年編輯出版發行20部400多萬字的專著。

退休8年,王奉安繼續擔任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科普作家協會秘書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等職務,並仍然筆耕不輟。他先後完成了《探知氣象》、《氣象關聯你我他》30萬字的科普專著和70萬字的《中華氣象諺語大觀》(合著)。這3部作品分別由農村通俗讀物出版社、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和氣象出版社出版發行。

儘管退休了,王奉安還是單位的常客:遼寧省氣象局根據宣傳工作的需要,請他去培養年輕記者;遼寧省氣象局和遼寧省科技館要聯合舉辦氣象展示單元,請他做顧問、帶著技術人員進京尋找最先進的展覽製作企業;遼寧省氣象局離退休幹部辦公室為老同志編寫養生健康手冊,也請他編輯加工並聯繫出版印刷……他從來都是有求必應,不計報酬。

王奉安退休後,光環依然環繞著他,但那是夕陽映照下的光環──2007年,他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命名為「有貢獻的科普作家、編輯家」;2012年,被瀋陽市政府命名為「瀋陽市首批科普名師」。

相關焦點

  • 遼寧:氣象科普知識走進小學生課堂
    氣象科普講解員與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小學生專心閱讀氣象科普書籍小學生專心閱讀氣象科普書籍  中國氣象報記者周恩澤 通訊員孫婧攝影報導 3月22日,遼寧省氣象局與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組織開展了「氣象科普知識走進課堂」活動。
  • 科普作品,應該如何書寫
    事實上,科普文字不科學的現象並不少見。科普關係到大眾的科學文化素養,更關係到下一代的教育,如何介紹我們的動物朋友,如何在書籍裡展開大自然的圖景,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書寫自然時,當於何處落筆?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科普作家,他們的回答中,有著諸多共識。
  • 【我與協會】我在科普作協做點事——寫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成立40周年
    在最初的幾年時間裡,我隨著中科院的演講隊伍到祖國各地演講,這使我產生了一個想法: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宗旨就是搞科學普及工作,科普演講是科學普及的重要形式,能否把我們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作家也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演講的團隊,開拓科普的新領域?我把這個想法向當時的秘書長居雲峰做了匯報。他非常贊同我的想法,告訴我說:你可以立即組織人員,制定規則,成立團隊。
  • 湘潭市氣象局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
    紅網時刻湘潭9月14日訊(通訊員 張美麗)9月14日,湘潭市氣象局在「湘潭市氣象科普實踐基地」湘紡小學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水銀氣壓表觀測第一步是觀測附屬溫度表,計數精確到0.1℃;第二步調整水銀槽內水銀面,使之與象牙針尖恰恰相接;第三步調整遊尺與讀數;第四步讀數復驗後,降下水銀面……」活動中,「紅領巾氣象觀測員」在工作人員手把手地傳授下,了解了氣壓、溫度、溼度的觀測和記錄的方法,將深奧的氣象科學變成了看得見、學得會、用得著的氣象知識。一位孩子開心地說:「我們掌握了觀測方法,以後就可以準確觀測了。」
  • 市氣象局獲全國表彰
    日前,中國氣象局表彰全國氣象部門創建模範機關先進單位和標兵單位, 授予營口市氣象局「全國氣象部門創建模範機關標兵單位」稱號。據悉,全國氣象部門共8家獲此殊榮,其中地市級氣象部門僅2家。近年來,市氣象局持續開展「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學習實踐。確立支部書記屆滿輪換制度,總支委、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均由部門負責人擔任,以落實「一崗雙責」實現黨建與業務「雙促進」。整合黨建紀檢工作力量,率先成立非常設內設機構黨建辦。將專業技術人才思想政治培養考核納入支部工作,構建「支部+人才」培養機制。
  • 天津市氣象局2016年「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活動方案
    天津市氣象局將圍繞該主題,以「發展」的理念貫穿活動始終,拉長科普工作鏈條,創新科普活動形式,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系列氣象科普公益活動,推進天津氣象科普工作的常態化運行。通過「青年氣象人地鐵快閃」、「氣象科普進校園」、「氣象科普進社區」、氣象科普報告會等活動以及電視臺、廣播電臺、網站等多種途徑,加大對世界氣象日主題的宣傳,向全社會普及應對氣候變化、氣象災害防禦等科普常識。
  • 追憶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他曾是我國科普與科幻的代名詞
    著作「超」身的高產作家葉永烈走了。他的名字,密切關聯著在科普、科幻領域分別創下了暢銷與影響力奇蹟的《十萬個為什麼》和《小靈通漫遊未來》。他一生執著筆耕,又充滿童心。他的辭世讓科幻界感嘆「痛失良師益友」。
  • 兒童作家祁智走進海口校園談好故事要書寫美好生活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祁智老師來瓊開展「做一個會說故事的人」校園閱讀推廣活動。通訊員倪偉攝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4月2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通訊員倪偉)為了推動校園閱讀有序開展,讓孩子們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第九屆海南書香節特別邀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祁智老師來瓊開展「做一個會說故事的人」校園閱讀推廣活動。4月25日上午,祁智「書香校園」系列活動第一站來到海口市第十三小學,為師生們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講座。
  • 2005年高考用筆有嚴格規定 0.5毫米籤字筆書寫
    2005年高考考生守則除對入場時間、攜帶證件等有規定外,對2005年答題用筆也作了明確規定,記者昨天從市招辦獲悉,因為網上閱卷需要,除選擇題外,2005年高考中只準用書寫黑色字跡的0.5毫米籤字筆作答。
  • 預告|散文寫作的奧秘——中國作家網改稿會即將直播
    在細雨微風中呼喊了一遭,雲開雨散,夕陽斜照,蘇軾抖落一身雨水,提筆寫下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詞句,遂成名篇,流傳至今。——東夷昊《在雨中》屬於鄉野的、市井的;著眼宏闊的、細微的;觀照歷史的、現今的——散文書寫疆域甚廣,語言富有哲理和詩意,散文的世界包羅萬象。
  • 德陽市華山路學校:關愛退休教師 情暖夕陽紅
    四川新聞網消息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德陽市華山路學校舉行了「關愛退休教師 情暖夕陽紅」退休教師座談會。黨支部書記、校長陳兵,校工會主席崔曉明與全體退休教職工歡聚一堂,共慶教師節。活動伊始,陳校長代表學校向各位退休教師致以節日的祝福,並向退休教師詳細匯報了學校的新成果。真誠期望老教師們能常回「家」看看,出謀劃策,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再做新的貢獻!
  • 用生命書寫十八洞村的故事——追記作家李迪
    他一生創作了《野蜂出沒的山谷》《傍晚敲門的女人》《丹東看守所的故事》《警官王快樂》《聽李迪講中國警察故事》《英雄時代——深圳警察故事》《加油站的故事》《永和人家的故事》《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等中長篇小說、報告文學40餘部,他最喜歡用「故事」標註自己的文字。
  • 嶽陽市氣象局邀請你參加「世界氣象日」線上科普打卡
    紅網時刻3月16日訊(記者 張興莎 通訊員 李蜀湘)你想要獲得科普實踐的機會嗎?想要獲得氣象科普員的聘書嗎?想參加氣象預報節目錄製嗎?3月23日為世界氣象日,湖南岳陽市氣象學會聯合嶽陽科協邀請市民,參與主題為「氣候和水」的線上科普打卡。
  • 一種白板書寫筆:現代教師的福音!
    由於現有的白板書寫筆、電子書寫筆等長度較長,書寫者在豎立著白板或者電子屏幕書寫或勾畫的過程中,需要將手背向上翹起,使手腕比較難受,時間長了甚至容易發展成腱鞘炎等疾病。現有技術中雖然也有一些長度比較短的筆,但長度比較短的筆,不利於握持筆,用於橫放著的白板、電子屏幕或者紙等場合的書寫時,會降低筆的可操控性,不利於書寫者展現自己的書法功底以及提高書寫速度等。
  • 為何人們忌諱用紅色的筆,書寫名字還有書信?原因很簡單
    為何人們忌諱用紅色的筆,書寫名字還有書信?但大家或許都會發現,紅色是不能用來書寫的。人們都普遍忌諱用紅色的筆來書寫自己的名字,還有書信,小編曾經因此還被專門教育過,不過大家追問原因的時候,很多長輩們也說不太清楚,只能以一個「這樣不吉利」來解釋。其實這個解釋還是有一些歷史原因的,原因也很簡單。
  • 遼寧省地震局舉辦國際減災日科普系列活動
    原標題:省地震局舉辦 國際減災日科普系列活動 10月13日至16日為國際減災宣傳周。遼寧省地震局舉辦了以「提高災害風險治理能力」為主題的防震減災科普系列宣傳活動,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和地震防範應對基本技能。
  • 「活動」紅安縣氣象局到馬崗小學開展科普活動
    2021-01-05【點讚】「格」絕消防隱患 保節日平安2021-01-05近日紅安縣氣象局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到紅安縣馬崗小學開展氣象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活動。此次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發放知識手冊、漫畫和科普展板。
  • 106位各界人士一起參加 書寫挑戰,發現用筆寫字居然這麼難……
    (一)風靡網絡的#書寫挑戰#用筆寫字,在如今,已經成了一件頗為罕見的事情。電腦與手機輸入的普及,讓打字員、速記等職業消失了;寫作效率與出版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不過差距具體有多少呢?於是,國際領先數字科技企業真融寶旗下的公益品牌「真融公益」,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書寫挑戰」,邀請國際名模、著名書法家與作家、中文系外國大四學生等各界人士共106人,一起挑戰:寫40個字,用毛筆、水筆,要多久?用電腦、手機輸入,分別要多久?結果恐怕讓你大跌眼鏡。
  • 2019年瀋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
    原標題:2019年瀋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  9月12日,以「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為主題的2019年瀋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在瀋陽醫學院啟動。 2019年瀋陽市「全國科普日」活動由瀋陽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市科協、瀋陽醫學院、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農業農村局、市氣象局共同主辦。自9月12日起持續一周,共舉行七個系列120項群眾性、社會性科普活動。
  • 鄧州市穰東鎮退休教師高峰獲得「全國科技報最美基層科普帶頭人」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展示我國基層科普工作者的時代風採和典型事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決定在全國科技報系統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在全國範圍內選出「最美基層科普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