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氣運氣,所謂運氣,就是節氣運行。
2020年10月8日(星期四)03:55:07,寒露節氣,也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95°,更加偏向南端,北方天氣越來越冷,深秋來了!
一、寒露綜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
「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時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俗語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時節,對應12星座中的天秤座,北鬥七星鬥柄指向了正西偏北的「辛」位。
辛,五行屬金,且為陰金,陰沉寒冷,故以「寒」形容此時秋露。
此時,農曆乙酉月轉變為丙戌月,一個新的幹支月份開始了!
天幹丙,五行火,地支戌(生肖狗)為火庫,所以命理八字五行需要丙火的朋友,還有生肖是虎、馬、兔的朋友們,快快迎接好運吧!
丙火,戌土,秋燥,這個深秋是容易乾燥上火的季節,健康方面,大家要注意保持每天充足的水分,做好潤肺止咳的防護工作。
編輯 搜圖
寒露節氣,對應12消息卦的山地剝卦,這是《易經》64卦的第23卦。
上面為山,下面為地,六爻中只有最上面的一個陽爻,下面五個全是陰爻,陰氣襲人。
《黃帝內經·素問》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該穿秋褲,貼秋膘了。
二、寒露三侯
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一候,鴻雁來賓。此時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其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像,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三候,菊有黃華。金色的菊花開始怒放了。
三、寒露習俗
1、登高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寒露節氣往往與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相遇。自古就有邀約親朋,登高望遠的習俗。
2、賞菊
菊花為寒露時節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古書記載:「九月九日,採菊花與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賞菊花,成了這個節令的雅事。
3、觀紅葉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寒露時節,秋風颯颯,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4、秋釣邊
由於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5、鬥蛐蛐兒
秋風起,鬥蛐蛐。促織鳴,懶婦驚。
蛐蛐兒也叫促織,一般聽見蛐蛐兒叫就意味著深秋天涼,該準備過冬的衣裳了。
6、吃母蟹
「西風響,蟹腳癢」,「九月團臍,十月尖」。
寒露時節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
7、喝「寒露茶」
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後四天所採之茶,謂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為最佳。
寒露茶經泡,而且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
8、吃芝麻
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
9、吃花糕
九九登高,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
「重陽花糕」,「步步高升」。
四、寒露養生
金秋之時,燥氣當令。養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1、衣
「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進入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要特別注意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可是一條很好的養身之道。
秋季腹瀉多發,還應特別注意腹部保暖。
2、食
寒露時節,「防燥」至關重要。
對付「燥氣」,喝白開水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飲食應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以及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豆類及豆製品,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強體質。
3、住
寒露過後,宜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時,緩解秋乏。
寒露還是古人調運改運的季節。
做一個居室的風水調理,如增加綠葉花卉,讓環境充滿生機,風生水起好運來!
4、行
秋高氣爽,適合旅行。
但晨練要注意躲避早霧,避免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好選擇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舒緩的運動。
秋風肅殺,觸景生情,秋遊登高遠眺,放聲高歌,對抑制悲傷的情緒大有好處。
寒寒樹棲鴉,露露水中花。淺井泛皎月,靜秋知天涯。
寒露時節,秋高氣爽,雲淡風清,掃除昨日陰霾,迎接新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