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
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表明,
人才培養是潤物細無聲、
慢功出細活的工作,
只有在三尺講臺的辛勤耕耘中才能收穫成果。
「十二五」以來,南京理工大學在工信部所屬高校中,首個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14個專業通過工科專業認證(評估),14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28門課程獲批國家級一流課程;獲得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勇奪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2項金獎。在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學校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並列第一,共同捧得「挑戰杯」。在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一流大學建設與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課題組完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原校長陳駿教授領銜的「雙一流」建設高校教育質量百優榜上,南京理工大學位列A+,全國排名21位,權威反映了學校的本科教育質量。
南京理工大學擁有一支正在崛起和壯大中的優秀人才隊伍,師資力量雄厚。通過持續實施人才隊伍建設的系統工程,構築人才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撐,學校正在成為國內外優秀人才創新集聚的高地,為廣大學子傳道授業解惑,為他們的成長成才領路護航。
學校擁有包括3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個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工信部研究型教學創新團隊在內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來這裡!
他們
將成為你求學路上最權威的領路人——
吳曉蓓:為你的終身發展
提供思想引領和源頭動力
吳曉蓓
自動化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師者風採:國家級教學名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77年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考入華東工程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一直從事控制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8項、科研獎5項。目前兼任教育部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智能檢測與運動控制專委會主任委員,江蘇省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
師說心語
作為南京理工大學曾經的學生、現在的教師,我深愛著我們的學校。我們一直秉承哈軍工「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的教育思想,紮實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哈軍工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南理工人。我們致力於學生創新潛質的培養,用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助力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創新精神的塑造、創新技能的提高,為終身發展提供思想引領和源頭動力。我們以學生成才為中心,以個性化服務為特色,為每位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提供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成就美好理想的願景。親愛的考生朋友們,我們已經張開了雙臂,期盼你們的到來!
鍾秦:在科學與藝術的
知識海洋中超越自我
鍾秦
化工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師者風採:國家級教學名師,「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化工高教學會理事,主講「化工原理」、「化工學科前沿講座」、「科學與藝術漫談」等課程。主持完成的「化工大類工程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施」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還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教學科研獎勵。主講的「化工原理」獲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主編的《化工原理》入選「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化工數值計算》獲江蘇省高校重點教材;領銜的「化學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獲國家級教學團隊;負責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江蘇省品牌專業,併入選國家「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
師說心語
大學是汲取知識、感知世界的窗口,也是探索未知、創造未來的平臺,更是融會貫通、提升自我的機遇。在南理工的課堂、圖書館、實驗室和學術講座中,與名師大家面對面交流,在自由的學術氛圍中積累知識,在批判的學術思想中錘鍊人格,形成自律且創新的品質素養,實現自我超越。天下文樞,匯於金陵,紫金山巔做學問,蘭杉深處育英才,我們將為莘莘學子的全方位成長保駕護航!
王建新:講臺就是舞臺
王建新
電子工程與
光電技術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師者風採: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主講本科生課程「數字邏輯電路」和研究生課程「軟體無線電技術」;主持的「數字邏輯電路」課程先後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和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主持的教學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2項。
師說心語
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是最光輝、最神聖、最值得驕傲的事業,我們以對大學精神無悔的堅守、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和敬業精神,激勵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勤奮刻苦的求學精神。在課堂上,我會根據技術發展和教學目標更新教學內容,保持課程內容的先進性和前沿性;以有意義的方式組織信息,注重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繫,促使學生以彼此關聯的方式進行思考,提升知識遷移能力;開展基於項目的教學,以問題為導向,幫助學生把碎片化的知識點整合起來進行深度學習,培養學生高階認知與高階思維能力;關注學生學了什麼和學得怎樣,藉助信息技術,測試學生的學習效果,使教師和學生得到學習效果的反饋,從而調整教與學的策略或方法。
郝青麗:多元互動教法因材施教
挖掘你的潛能
郝青麗
化工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師者風採:德國雷根斯堡大學化學博士,南京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等人才計劃。擔任Microchimica Acta期刊編委。近年來,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省市校級教學成果獎8項榮譽和獎勵。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合作出版中文著作1部,參編英文著作2部。發表SCI學術論文150餘篇,他引5000餘次。
師說心語
從教十五年來,我始終秉持「關愛教法」教書育人,將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在「新生研討課」上,我會為初入大學的孩子們指點迷津,告訴他們如何開始適應大學生活,怎樣學習各類課程,如何利用好學校現代化的圖書館和各類資源,豐富大學課餘生活,教給他們要做學問先做人的道理。擔任專業班導師的我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增進聯繫,為他們在選專業、考研、就業等方面排憂解難。受益於師範院校、國內外高校對我在教育和不同科研專業的培養,在專業課課堂上,我會運用多元互動教法因材施教,及時靈活地變換教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挖掘潛能;將我的科研經歷和成果融入課堂,將最新的專業知識和資訊及時地傳達給學生,為他們提供最好的科研條件。
丁晟春:鑄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丁晟春
經濟管理學院
教授
碩士生導師
師者風採:教授、碩士生導師,一直從事知識管理與數據挖掘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主講本科生課程「計算機網絡與應用」和研究生課程「信息系統開發工具與商務智能」,主講的「計算機網絡基礎及其應用」課程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多媒體課件一等獎、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MOOC聯盟優秀課程。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軟科學研究成果獎2項,優秀國防科技信息成果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參加「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全國性競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師說心語
課程教學我們採用線上線下和實踐相混合的方式,通過學生在線MOOC自主學習、課堂講授、小組合作、線下實驗、師生/生生研討、實踐綜合項目等,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鑄造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線上線下的師生主題討論與辯論、小組內/間的提問與分享、與實際緊密結合的實驗和調研,都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更有興趣、更有成就感。網課與互動齊飛,討論與實踐一色,老師與學生合奏,這樣有挑戰性的課堂,你還不來嗎?
楊蔚:助你擁有在更廣闊天地
溝通的能力
楊蔚
外國語學院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師者風採:教授、碩士生導師,南京理工大學優秀教師,研究生優秀授課教師。主要從事語料庫語言學和雙語詞典學的研究。2012年獲得江蘇省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5年「口譯筆記中的符號」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及江蘇省本科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一等獎,開設「口譯入門」入選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連續多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口譯大賽,江蘇省筆譯大賽,均獲得省一等獎以上的優異成績。數次獲批江蘇省教育教學、南京理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獲南京理工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出版教材2部,發表論文多篇。
師說心語
掌握不同的語言,就擁有了在更廣闊的天地溝通不同文化,實現交流互鑑、傳播知識的能力。能力一定要在實踐中鍛鍊和提高,我總是會把翻譯項目帶進課堂,與同學們共同研讀、探討、交流。學生們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多篇學生一作的編譯文章;參加江蘇省語委公共服務領域外文使用情況的監測項目,對5A級景區公示語譯寫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參加國內權威口筆譯賽事,均獲得優異的成績。我希望能夠引導同學們進入奇妙的語言世界,在學習已知、探索未知的過程中發掘自己的興趣點,成為優秀的語言工作者、語言研究者。
馬千:我們一直做有情懷的教育者
馬千
馬克思主義學院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師者風採: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講本科生公共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與通識選修課「藝術與美育」,江蘇高校優秀青年思政教師「領航•揚帆」人才計劃培養對象,江蘇高校共青團「信仰公開課」省級導師,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並多次在省級、校級講課比賽中獲獎,指導南理模聯、南理辯協等多個大學生社團並在全國賽獲獎,開創以「音樂思政」為特色的藝術思政課深受學生歡迎,被譽為「南理工都教授」、《金陵晚報》記者筆下的「最帥教授」。
師說心語
從曾經的學生到現在的教師,我在南京理工大學已經度過了20個春秋冬夏,深深地熱愛著這所學校。因為她「以學生為本」,授課注重實效、講究藝術、尋求互動,尊重學生感受。因為她追求教育創新,用赫胥黎「科學與藝術」的方法有效地回答了「錢學森之問」,培養了無數創新型人才。因為她不僅僅傳授知識技能,更加注重培養人,貫徹總書記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理念,立德樹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最強大的人才支撐。每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每個學生都可以是一個天才,前提是需要我們的因材施教與關愛,雕琢璞玉。春華秋實,桃李沁香,我們一直做有情懷的教育者,為教育事業傾注赤誠!
這「理」的精彩期待你的加入
歡迎報考南京理工大學
我們在這「理」等你!
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
數據來源丨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
文字丨葛玲玲
圖片丨朱志飛 褚易凡
編輯丨李秋雪
責編丨張婉寧
原標題:《選擇南理工的十大理由(六)丨這「理」,有最「博學」的老師為你領路護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