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謝姓文化中心關注謝姓文化動態
謝遷(公元1449-1531年),字於喬,號木齋,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明代中期著名閣臣。
成化十一年(1475年)進士第一,狀元。歷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進少詹事兼侍講學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內閣參與機務,進詹事。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為人秉節直諒,見事明敏,善持論。與劉健、李東陽同輔政,政績卓著,時人云"李公謀(李東陽的謀略),劉公斷(劉健的當機立斷),謝公尤侃侃(謝遷的能言善辯)",為當時世稱的"天下三賢相"之一。
武宗嗣位,屢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請誅劉瑾不克,遂與劉健同致仕歸。後遭劉瑾報復,奪誥命。劉瑾死後,復職,致仕。世宗即位,復入閣,居位數月,力求去。逝世後,明世宗特贈太傅官銜,諡號文正,葬於餘姚東山鄉白虎莊(今浙江省餘姚市臨山鎮臨山村)。著作有《歸田稿》八卷,《湖山唱和詩》二卷傳世。
明朝●謝遷公傳
謝遷,字於喬,生於公元1447年,歿於公元1531年,餘姚(今屬浙江)人。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鄉試中舉人第一名,次年會試又中進士第一名(即狀元)。授修撰,後升任少詹事兼侍講學士。明孝宗為太子時及即位後,經常聽他講課。弘治八年(1495年),謝遷和李東陽同入內閣,參與機密要政。不久,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謝遷魁梧英俊,秉節直亮,與劉健、李東陽同輔朝政,遇事比劉、李二人更靈秀機敏,又有辯才,因此被全國稱為賢相。明武宗即位後,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謝遷要求殺宦官劉瑾,武宗不聽,他與劉健一同辭官回鄉。劉瑾當政,與另一奸臣焦芳沆瀣一氣,對謝遷挾嫌報復,罷免謝遷之弟謝迪兵部主事,將謝遷之子謝丕(任編修)貶官為民,又免除謝遷一切官職。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被誅,朝廷恢復謝遷原職,起用謝迪為參議,恢復謝丕翰林編修。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派人帶著手詔到謝遷家中相請,謝遷只得受命進京。入相數月,便告老回歸故裡,於八十三歲病故,諡號「文正」。其弟謝迪官至廣東布政使。子謝丕官至吏部左侍郎,死後追贈禮部尚書。
錄自《百家姓書庫●謝》
湖南謝順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