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卡米爾》導演斯圖潘妮:出發,是一種隱喻

2020-12-16 中國網

今年是瑞士與中國建交70周年,恰逢世界義大利語周20周年,瑞士駐華使領館攜手義大利駐華使領館,於10月19日晚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為觀眾奉上了一部由瑞士義大利語區導演賓杜·德·斯圖潘妮(Bindu de Stoppani)編劇並執導的影片《尋找卡米爾》(Cercando Camille)。該片講述的是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及其女兒在旅途中彼此了解、相互取暖、找尋記憶的故事。


《尋找卡米爾》海報


電影放映前,瑞士駐華使館文化和新聞參贊裴天怡(Ms. Tehani Pestalozzi)登臺和觀眾互動。有獎競猜的問題之一是瑞士擁有哪四種國家語言?原來多語言性是瑞士一大典型特色,瑞士十分注重維護這一特色,並將其寫入聯邦法律。與問題相對應的答案分別是: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羅曼什語。


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專員馬泰拉(Mr. Marcello Matera,左二)、瑞士駐華使館文化和新聞參贊裴天怡(Ms. Tehani Pestalozzi,左三)同中國電影資料館工作人員合影。


而以義大利語為母語的瑞士人口佔到總人口的8.2%,主要居住在瑞士南部提契諾州(Ticino)全境和格勞賓登州(Graubünden)南部。該區域與義大利接壤,從地理、歷史到文化都與之淵源極深,讓人仿佛置身另一國度,與阿爾卑斯山北面的德語區迥然不同,但又是確確實實的瑞士。在這裡,瑞士的井然有序與義大利的熱情奔放和諧相融。

據了解,世界義大利語周由義大利外交部發起,每年十月舉辦。瑞士駐華使領館負責展現瑞士文化的多樣性,每年大力支持義大利語周,展示瑞士義大利語區文化,以及瑞士為促進文化多樣性做出的多種努力。10月23日,《尋找卡米爾》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放映。


「探尋記憶、身份及自我認知等主題」

《尋找卡米爾》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幽默又令人心碎。影片審視了自我迷失、他人迷失,以及生活賦予當下關於愛情、冒險及幸福的機會。卡米爾的父親愛德華多是一名屢獲殊榮的戰地記者,生性固執頑強,晚年卻飽受阿爾茲海默症的困擾。卡米爾希望帶父親走上一場「回憶之旅」,幫助他找回記憶中真正的「卡米爾」。他們開著父親那輛破舊的戰地露營車上路,前往父親作為戰地記者的最後一站……


路易吉·迪貝爾蒂飾演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記者。


如同電影中人物和故事線的多元豐富,導演斯圖潘妮本人出生於印度,母親是瑞士籍義大利裔人,父親是美國人,她在瑞士義大利語區的提契諾州及其他不同國家長大。斯圖潘妮自編自導的第一部故事長片《跳》(Jump)2012年在英國獨立電影節上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五個獎項。《尋找卡米爾》是她的第二部故事長片。畢業於倫敦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業的她,在成為導演前曾兩度出演英國知名導演丹尼·博伊爾(Danny Boyle)的電影《海灘》和《驚變28天》。


導演賓杜·德·斯圖潘妮


「我想通過這部電影探尋記憶、身份及自我認知等主題。」斯圖潘妮說。影片展現了父親和女兒在旅途中心理及情感上的成長,「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缺失這一主題,也是我自己的切身經歷。同時,我想通過影片審視阿爾茲海默症病患的家庭關係,從多種角度來探討這種疾病是如何影響家人的。」

在斯圖潘妮看來,旅行是一個人認識自己、領會人生的最好方式。「無論是開車上班的短暫旅行,或是登上馬丘比丘峰頂的旅行,都成就了一個人的成長……所以,我熱衷的題材就是公路電影。在《尋找卡米爾》這部電影中,讓父親、女兒(還有搭車人)開著露營車,帶著家當隨時出發的想法,其實是一種隱喻,暗指無論你身在何處,你都應該把真實的自己帶上。它還是一個有關於思想的隱喻,說的是一個人的內在思想和思想的外界是不可分割的。」


《尋找卡米爾》劇照。父女二人人在囧途,安娜·費澤蒂(Anna Ferzetti)飾演女兒。


「當下社會環境,對人的衰老並不友善」

電影《尋找卡米爾》已於去年在歐洲公映。斯圖潘妮介紹說,自己閱讀了大量有關於阿茲海默症的書籍,「還去拜訪過此類疾病的患者們,跟他們聊天,還專門採訪過相關護理人員。許多護理人員並未得到應有的鼓勵,身心疲憊,所以我決定把故事集中在卡米爾身上,展現她的觀點表達,還有她對患病父親的奉獻。」而為了真正明白記者們在戰區的工作和面臨的各種挑戰,她還採訪過很多戰地記者。「他們會談論記者的個人犧牲精神,很有意思,這在電影中也有過體現。他們給我講一些戰爭中有關父女和父子的故事,能從他們那裡感受到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恐懼、離別時的憂傷和無盡的回家期盼。」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的電郵訪問時,斯圖潘妮回覆說關於《尋找卡米爾》的畫面,自己在拍攝時多使用低反差,「隨著故事情節發展,愛德華多的記憶開始不斷衰退,我在視覺上也給與相應反映。攝影師馬爾科·巴貝利(Marco Barberi)和我都決定儘量藉助更多的自然光來拍攝。我想在畫面中實現一種『朦朧』的效果,色域上使用綠色、藍色和淡紫色,讓畫面保持柔和淡然的色調,能更好地搭配阿爾茲海默症的電影主題。」


《尋找卡米爾》劇照。為了搭配主題,電影的配色偏淡。


反映阿爾茲海默症以及老年人贍養問題的影視作品,國際上近年來其實不少。好萊塢電影《依然愛麗絲》,便讓女明星朱利安·摩爾拿到了奧斯卡小金人。國內不少影視劇比如趙寶剛執導的《老有所依》,王志文主演的《天道》中,對此也曾有過涉及。

「當下社會環境對人的衰老並不友善。我們會看到,一個家裡如果家庭成員越多,或者說共同居住的人越多,彼此照顧會變得格外艱難,長期的看護尤其如此。因此,當人遇到生病、衰老,變得很脆弱的時候,會給整個家族(在各個層面)帶來壓力和恐懼心理。」 斯圖潘妮告訴澎湃新聞。

《尋找卡米爾》看似只是個有關記憶和身份主題的故事,但如果對上世紀90年代初「蘇東波」震蕩後,爆發的波赫戰爭有所了解,這樣愴痛便不應該輕易被世人遺忘——而一個失憶時連自己的一雙兒女都認不出來的老記者,心底念茲在茲的卻是曾經做過報導的那片「遺忘之地」——其實也在悄然間給健忘的世人提個醒,你們呢?(記者:王諍)


《尋找卡米爾》劇照。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陳哲藝導演新作《熱帶雨》,師生禁忌戀下的隱喻和轉喻
    文 | 木希地《熱帶雨》是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第二部長片作品。陳哲藝的處女作《爸媽不在家》甫一問世,就廣受讚譽。影片獲得第50屆金馬影展最佳劇情片獎,還囊括了坎城電影節、倫敦電影節的最佳導演處女作獎。導演從家庭生活中的個人危機出發,進而輻射到整個社會問題,深刻傳達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的異化和疏離的警覺。隱喻:雨和榴槤隱喻是用已知事物代替未知事物,它通過把未知事物轉換為已知的說法來表達。實際上,隱喻使未知事物變得可見,轉喻表現缺席的事物。
  • 凹凸世界美圖搬運:正太軍師——卡米爾
    卡米爾雖然年紀小,但是卻有一顆穩重懂事的心。相比與同齡人,他的性格顯得更加老成。所以,如果來到現代,他一定會選擇這種酷哥類型的服裝吧?在凹凸大賽裡,卡米爾雖然不及格瑞、雷獅等人惹人注目,但也是個讓參賽者們都忌憚的對手。可哪個參賽者又能想到,他們眼中的恐怖選手,其實是一個喜歡甜食的貓系少年呢?
  • 《初代吸血鬼》海莉、卡米爾、卡羅琳、克勞斯愛的到底是誰……
    一個是致力於尋找家人的小狼女,曾經以及現在都多麼無助。飲食男女、夜深人靜、乾柴烈火。你問克勞斯和海莉相愛麼。答案是相愛的。但那不是愛情——因為有了孩子,所以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 因為有了孩子,他們 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對於克勞斯而言海莉永遠是他孩子的媽媽,所有他對她放下心裡的那層防備,接受她相信她保護她。
  • 《墜入》:印度導演的視覺隱喻,絕美風景下的攝影解讀與技巧分析
    當然,雖然是印度導演,但是這部影片沒有印度電影常見的歌舞場面,取而代之的是採集自世界各地的絕美風光攝影和人文遺產鏡頭。糅和進導演自己的生命體驗與聯想的故事,連同「畫中畫」的劇情設計,試圖用一種隱喻和對應的方式來為觀眾揭示一個人真實的內心掙扎。
  • 于堅:拒絕隱喻就是一種語言與陳詞濫調的鬥爭
    亞里斯多德說,隱喻是指「以他物之名名此物」。亞里斯多德說的是一種修辭手段。「隱喻是作為語言的一種附加成分被運用的,它只是語言的一種裝飾成分,可以使語言的表達符合美的法則,對其所表達的內容無本質性的影響。」語言是別的東西,比如邏格斯。言此意彼只是修辭術,造句術。「詩可以興。」興就是說出,語言說。言此意彼。
  • 《LOL》新英雄卡米爾技能曝光 剪刀腿操作極強
    近日LOL第134位新英雄,改造人女英雄卡米爾遭到曝光,今天又有玩家把新英雄的技能偷偷發了出來。其真實性還有待官方確認,不過這位玩家之前上傳了卡米爾英雄視頻,可信度還是蠻高的。下面來看看技能介紹吧。
  • 《凹凸世界》cosplay正片圖賞:卡米爾
    人物出自:《凹凸世界》 卡米爾出鏡:卡米爾在誘人飯醉 妝娘:醬醬 人設:凹凸世界卡米爾_塗鴉時代 ————————————————————————————————————————
  • 凹凸世界:銀爵宣告創世神已死,繼續傳銷卡米爾接受黑化,雷獅喚其真名
    26集ED圖 在上一集26集中,最大的信息便是小黑洞尋找的人並非黑金,而是失蹤已久的創世神。無論是哪一種,犧牲的都是他們參賽者! 卡米爾接受黑化 而本集比較虐的是,眼見雷獅在帕洛斯手中即將喪命,卡米爾決定接受黑化,明明知道黑化失敗的代價便是死亡,卡米爾為了大哥也不惜搏一搏。
  • 克勞德·莫奈 場景人物油畫:妻子卡米爾·莫奈
    美術作品:正在做刺繡的卡米爾(也被稱為莫奈夫人刺繡)_Camille Embroidering(also known as Madame Monet Embroidering)-克勞德·莫奈美術作品作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美術作品名稱:正在做刺繡的卡米爾(也被稱為莫奈夫人刺繡
  • 莫奈一生只畫一個女人 此女就是前妻卡米爾
    莫奈這一生只畫過一個女人,那就是他的前妻CamilleDoncieux,以下簡稱卡米爾,那段艱難相守的日子,莫奈不厭其煩的畫著卡米爾,後來卡米爾不幸盛年病逝
  • 疾病如何被隱喻?瘟疫的審美化和汙名化
    在福柯的《臨床醫學的誕生》中,十九世紀的人文抒情被認為與實證醫學出自同源,死亡被上升到一種哲學高度,疾病也被賦予了情感意義。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延續她「反對闡釋」的觀點,進一步考察了傳染性流行病(尤其是肺結核、麻風病、愛滋病)以及癌症是如何隱喻化,從一種客觀的身體疾病轉換為一種道德批判或政治態度。
  • 淺談電影中隱喻元素的設置
    電影既要滿足普通人對電影的理解,又要在保證藝術價值的同時讓專業電影人士能挖掘出電影深層次的含義,因此隱喻手法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隱喻就好比潛臺詞,有些話不能明著說,有些電影元素同樣也不能赤裸裸的表示。接下來筆者將從視覺隱喻與蒙太奇對比隱喻兩方面來談電影中隱喻元素的設置及作用。
  • 卡米爾·聖桑《動物狂歡節-鳥舍》
    作曲家:卡米爾·聖桑卡米爾·聖桑(Camille Saint-Sans,1835年10月9日-1921年12月16日)法國作曲家,鍵盤樂器演奏家。《動物狂歡節-鳥舍》《動物狂歡節》(Le carnaval des animaux)是法國作曲家卡米爾·聖桑所作的一系列室內樂組曲,由十四首小品組成。以各種樂器生動地描寫許多動物而聞名 。此曲創作於公元1886年,並於1886年3月9日非公開初演,只有幾位好友參與。
  • 《凹凸世界》:卡米爾原力技能--無定之軀是怎麼回事,純個人想法
    卡米爾在《凹凸世界》裡出場次數不多,卻是動漫中人氣較高的一位。小編記得,卡米爾剛出場的時候,一副頭帶鴨子帽,頸上圍著紅色圍巾,頭埋得得底底的,我都以為他是害羞的小男孩。到了第二季,埃米兄妹想拿卡米爾的分,結果我被卡米爾一波操作帥到了。小編驚訝的發現卡米爾不但頭腦聰明,實力也很強。我對這個平時喜怒不形於色、沉著冷靜、對雷獅忠心不二的小傢伙出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是從這一刻起,卡米爾這個人設開始在《凹凸世界》漸漸走紅,戲份也逐漸增多;到了第三季,還出了一集講述卡米爾的過去。
  • 影視藝術中的文化隱喻探討
    摘 要:隨著影視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們在追求影視的商業價值時,最不能忽略的是影視藝術中的文化隱喻,這才是促進一部影視作品向優秀作品邁進的重要舉措。影視藝術中的文化隱喻可以為人們營造更深刻的審美感受。本文主要介紹了電影《大魚》的主要內容以及其講述的母題,最後著重介紹了《大魚》當中的文化隱喻。
  • 【獨家】漢字字體本身即為一種隱喻
    【獨家】漢字字體本身即為一種隱喻 2014年03月03日 09: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3月3日第566期 作者:王婭婷 陳俊 王華根 字號 內容摘要:我們對於漢字的認知
  • 姜文導演的新作邪不壓正褒貶不一,網友:了解劇中的隱喻才能看懂
    姜文暑期電影《邪不壓正》上映後可謂褒貶不一,姜文選擇這個期間公映,我想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沒想到的是無論在票房和口碑上,《邪不壓正》卻都輸給了《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結果與宣傳的聲勢,導演的咖位真是有著很大的反差。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為何我們還需要隱喻?為何我們在教學中需要隱喻?
    (感官、情感、想像、思想、意欲、意志等),形成整全的體驗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式藉助隱喻──尤其是通過創造隱喻──來引導感知和思考,激發體驗和行動,促進對體驗和信息的消化。把隱喻運用到戲劇教育的體驗式學習過程,並不只是運用隱喻來表達參加者對於活動過程或跟探索主題有關的體驗,更根本是通過「創造隱喻」——尤其是「眾人共同創造隱喻」——的過程,來開展一個探索性的體驗歷程。於此,隱喻不只是借一樣事物來呈現另一事物,而是在隱喻的延伸發展中,牽連到更多其他事物,猶如抽出一整個網絡。
  • 「刻意隱喻理論」:隱喻研究的最新進展
    第一組概念是刻意隱喻理論的本體論前提,交代了這一理論範式的具體對象(隱喻)、屬性(語言使用)、場域(話語)以及陷阱(結構—過程謬論),反映了刻意隱喻理論同過往隱喻研究的繼承關聯與創新起點。主體原則:刻意隱喻理論的指導思想刻意隱喻理論自覺將隱喻作為隱喻來使用,其判斷標準在於:觀察語言使用中的一些隱喻需要在不同的所指之間完成在線跨域映射,且具有明顯的元語言特徵。
  • 【教學風採】教育教學中的隱喻
    教學隱喻是人們對教學的一種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