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瑞士與中國建交70周年,恰逢世界義大利語周20周年,瑞士駐華使領館攜手義大利駐華使領館,於10月19日晚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為觀眾奉上了一部由瑞士義大利語區導演賓杜·德·斯圖潘妮(Bindu de Stoppani)編劇並執導的影片《尋找卡米爾》(Cercando Camille)。該片講述的是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及其女兒在旅途中彼此了解、相互取暖、找尋記憶的故事。
《尋找卡米爾》海報
電影放映前,瑞士駐華使館文化和新聞參贊裴天怡(Ms. Tehani Pestalozzi)登臺和觀眾互動。有獎競猜的問題之一是瑞士擁有哪四種國家語言?原來多語言性是瑞士一大典型特色,瑞士十分注重維護這一特色,並將其寫入聯邦法律。與問題相對應的答案分別是: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羅曼什語。
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專員馬泰拉(Mr. Marcello Matera,左二)、瑞士駐華使館文化和新聞參贊裴天怡(Ms. Tehani Pestalozzi,左三)同中國電影資料館工作人員合影。
而以義大利語為母語的瑞士人口佔到總人口的8.2%,主要居住在瑞士南部提契諾州(Ticino)全境和格勞賓登州(Graubünden)南部。該區域與義大利接壤,從地理、歷史到文化都與之淵源極深,讓人仿佛置身另一國度,與阿爾卑斯山北面的德語區迥然不同,但又是確確實實的瑞士。在這裡,瑞士的井然有序與義大利的熱情奔放和諧相融。
據了解,世界義大利語周由義大利外交部發起,每年十月舉辦。瑞士駐華使領館負責展現瑞士文化的多樣性,每年大力支持義大利語周,展示瑞士義大利語區文化,以及瑞士為促進文化多樣性做出的多種努力。10月23日,《尋找卡米爾》將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放映。
「探尋記憶、身份及自我認知等主題」
《尋找卡米爾》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幽默又令人心碎。影片審視了自我迷失、他人迷失,以及生活賦予當下關於愛情、冒險及幸福的機會。卡米爾的父親愛德華多是一名屢獲殊榮的戰地記者,生性固執頑強,晚年卻飽受阿爾茲海默症的困擾。卡米爾希望帶父親走上一場「回憶之旅」,幫助他找回記憶中真正的「卡米爾」。他們開著父親那輛破舊的戰地露營車上路,前往父親作為戰地記者的最後一站……
路易吉·迪貝爾蒂飾演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老記者。
如同電影中人物和故事線的多元豐富,導演斯圖潘妮本人出生於印度,母親是瑞士籍義大利裔人,父親是美國人,她在瑞士義大利語區的提契諾州及其他不同國家長大。斯圖潘妮自編自導的第一部故事長片《跳》(Jump)2012年在英國獨立電影節上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五個獎項。《尋找卡米爾》是她的第二部故事長片。畢業於倫敦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專業的她,在成為導演前曾兩度出演英國知名導演丹尼·博伊爾(Danny Boyle)的電影《海灘》和《驚變28天》。
導演賓杜·德·斯圖潘妮
「我想通過這部電影探尋記憶、身份及自我認知等主題。」斯圖潘妮說。影片展現了父親和女兒在旅途中心理及情感上的成長,「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缺失這一主題,也是我自己的切身經歷。同時,我想通過影片審視阿爾茲海默症病患的家庭關係,從多種角度來探討這種疾病是如何影響家人的。」
在斯圖潘妮看來,旅行是一個人認識自己、領會人生的最好方式。「無論是開車上班的短暫旅行,或是登上馬丘比丘峰頂的旅行,都成就了一個人的成長……所以,我熱衷的題材就是公路電影。在《尋找卡米爾》這部電影中,讓父親、女兒(還有搭車人)開著露營車,帶著家當隨時出發的想法,其實是一種隱喻,暗指無論你身在何處,你都應該把真實的自己帶上。它還是一個有關於思想的隱喻,說的是一個人的內在思想和思想的外界是不可分割的。」
《尋找卡米爾》劇照。父女二人人在囧途,安娜·費澤蒂(Anna Ferzetti)飾演女兒。
「當下社會環境,對人的衰老並不友善」
電影《尋找卡米爾》已於去年在歐洲公映。斯圖潘妮介紹說,自己閱讀了大量有關於阿茲海默症的書籍,「還去拜訪過此類疾病的患者們,跟他們聊天,還專門採訪過相關護理人員。許多護理人員並未得到應有的鼓勵,身心疲憊,所以我決定把故事集中在卡米爾身上,展現她的觀點表達,還有她對患病父親的奉獻。」而為了真正明白記者們在戰區的工作和面臨的各種挑戰,她還採訪過很多戰地記者。「他們會談論記者的個人犧牲精神,很有意思,這在電影中也有過體現。他們給我講一些戰爭中有關父女和父子的故事,能從他們那裡感受到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恐懼、離別時的憂傷和無盡的回家期盼。」
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的電郵訪問時,斯圖潘妮回覆說關於《尋找卡米爾》的畫面,自己在拍攝時多使用低反差,「隨著故事情節發展,愛德華多的記憶開始不斷衰退,我在視覺上也給與相應反映。攝影師馬爾科·巴貝利(Marco Barberi)和我都決定儘量藉助更多的自然光來拍攝。我想在畫面中實現一種『朦朧』的效果,色域上使用綠色、藍色和淡紫色,讓畫面保持柔和淡然的色調,能更好地搭配阿爾茲海默症的電影主題。」
《尋找卡米爾》劇照。為了搭配主題,電影的配色偏淡。
反映阿爾茲海默症以及老年人贍養問題的影視作品,國際上近年來其實不少。好萊塢電影《依然愛麗絲》,便讓女明星朱利安·摩爾拿到了奧斯卡小金人。國內不少影視劇比如趙寶剛執導的《老有所依》,王志文主演的《天道》中,對此也曾有過涉及。
「當下社會環境對人的衰老並不友善。我們會看到,一個家裡如果家庭成員越多,或者說共同居住的人越多,彼此照顧會變得格外艱難,長期的看護尤其如此。因此,當人遇到生病、衰老,變得很脆弱的時候,會給整個家族(在各個層面)帶來壓力和恐懼心理。」 斯圖潘妮告訴澎湃新聞。
《尋找卡米爾》看似只是個有關記憶和身份主題的故事,但如果對上世紀90年代初「蘇東波」震蕩後,爆發的波赫戰爭有所了解,這樣愴痛便不應該輕易被世人遺忘——而一個失憶時連自己的一雙兒女都認不出來的老記者,心底念茲在茲的卻是曾經做過報導的那片「遺忘之地」——其實也在悄然間給健忘的世人提個醒,你們呢?(記者:王諍)
《尋找卡米爾》劇照。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