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高考是人生命運的轉折點。但是,如果考生初戰不利,沒有考上理想的院校,是可以選擇復讀一年,來年再戰的。
據統計,2020年高考報名考生共計1070萬,其中約180萬是復讀生,所佔比例為16.8%。也就是說,每20個考生中,就有約3個復讀生。
然而,2020年4月20日,貴州省教育廳出臺了《關於規範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裡面明確指出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
也就是說,高考失利的學子如果想要復讀再戰,只能進入私立學校復讀。在出臺此政策前,我們分析一下貴州省2015-2019年的高考報名人數,可以看到復讀生佔比在15%上下浮動,2020年新政出臺後,貴州省還有多少考生會選擇復讀呢?
貴州省2015-2019年高考報名人數
1、公立學校的升學率
在我國,高考升學率是衡量一所公立高中的重要指標,幾乎是唯一指標。不管是教育局領導還是考生家長,關注的都是高中的本科率、雙一流率。
我們知道,很多公立高中會招收很多復讀生,因為復讀生經過2年或者更多年的學習,對高考知識的掌握更加紮實,有更大的可能考入名校,能夠提高學校的升學率,但是現在這條路斷了。
公立高中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普通考生身上,一次高考就給考生好的未來。
2、私立學校的高昂學費
一般來說,高考失利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家庭條件不好的考生,希望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現在,如果一次高考失利的話,貧困考生無法負擔私立學校高昂的學費,可能就此失去出人頭地的機會。
但是,很多考生家長認為,復讀生的存在本來就是不合理的,復讀生的學習時間比普通考生多得多,是公開搶佔教育資源的現象,不利於教育公平。如果「復讀」和「高昂學費」掛鈎的話,是否會使得復讀生的存在變得合理呢?
3、復讀成功的典型
有的人認為,復讀生比普通考生更加成熟,更懂得抓住機會,因為社會中的很多名人都是復讀生出身。
比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第一次高考數學考了1分,第二次高考數學考了19分,第三次高考是憑藉「英語特長生」的身份被杭州師範大學破格錄取,從此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高考三次的馬雲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的農村,高考三次落榜,最終考上北京大學,用知識改變了自己貧窮的命運。
高考三次的俞敏洪
人生路漫漫,生命多姿多彩,只要懷揣夢想永不言棄,總會有撥雲見日的燦爛明天!不管政策如何變化,我們都衷心的祝福高考考生能夠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選擇屬於自己的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