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很難意識到機會只有一次的真正含義,隨著學習階段的上升,我們在學習上第一次知道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高考給我們上了認清現實的第一課。
對於每個學生來說高考都非常重要,每年高考過後有人歡喜有人愁,考好的學生一飛沖天,從假期就開始嚮往大學的生活,而發揮失常的學生就要再拼搏一年,「高四」開始前收拾好心情,準備再戰高考。
多地教育廳發布通知:嚴禁公立學校招收復讀生
在前幾年高考復讀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可今年就不一樣了。為了減輕應屆考生的升學壓力,多地教育廳都發布了關於復讀生的最新通知:禁止公立高中招收復讀生。
這給高考失利想要復讀的學生當頭一棒,公立高中不再招收復讀生,意味著學生可能沒有機會再次參加高考了。無論成績是否理想,不選擇報考志願,就會面臨「沒學上」的窘境。
無論是直接輟學步入社會還是選擇帶私立學校進行復讀,都是學生不想面臨的選擇。迫於在這種壓力下很多學生只能頂著不理想的成績讀大學,退而求其次,希望在大學中努力學習,為以後考研做準備。
對於應屆考生來講,禁止復讀生參加高考會產生什麼影響?
影響一:競爭力減小,學生壓力得到緩解
我國高考的人數每年都在增長,在應屆考生中脫穎而出就非常不容易,加上每年還有大量的學生復讀,對於應屆生而言也產生了不小的壓力。在雙重壓力的打擊下,學生在高三學習時會過度緊張,導致發揮失常,成績不理想。
復讀生的減少從源頭上就解決了應屆生的壓力。競爭也只存在於同屆學生之間。單方面的壓力會降低學生內心的負擔,對於應屆考生而言是一件好事。
影響二:報考的競爭減小,掉檔的機率降低
無論是應屆生還是復讀生,高考成績公布後都需要報考志願。想報考重點院校的學生除了要和同屆的學生競爭,還要提防復讀生對錄取的影響。一旦復讀生數量減少,報考時也會降低掉檔的風險。
復讀生復讀對自身產生了哪些影響?
影響一:和同屆學生相比,浪費了一年的時間
復讀生和應屆生最大的差別就是:浪費了一年時間彌補在高中的懶散或高考發揮的失誤。正常發揮的學生高考後直接進入了大學,而復讀的學生只能原地停留一年才可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影響二:面對高考的壓力比應屆生更大,心理負擔無形中加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句話形容復讀學生很形象。在前一年的高考中失誤,復讀生將更加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往往因為太在乎了,導致遇到難題時容易焦慮和自我懷疑,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問題。
影響三:增加家裡開銷,給父母造成經濟負擔
復讀的開銷是非常大的,在高中多讀一年,就意味著要依靠家裡多負擔一年高中的開銷。對於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來說,無形中加重了家裡的經濟負擔,同時自己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與其鼓起重頭再來的勇氣,不如義無反顧向前衝
想要讓人生留下無限的可能,就要在突破的時候是抓住機會。不為往事追悔莫及,讓自己每天的學習都在進步,盡最大的力量邁向自己的理想。不要給自己找不努力的理由,機會只有一次,只有義無反顧的向前衝才能在失去機會後不留悔恨。將每一次機會都當作最後的機會,義無反顧向前衝。
專注高中每一刻的時間學習才是對自己、對高考最大的尊重。要相信自己的實力,不要唉聲嘆氣,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也要有改正的決心。趁自己還年輕就應該多拼搏,不讓人生早早地開始留下遺憾,追悔莫及。
就算最後的成績不如人意,也不要自甘墮落開始放棄。高考只能改變命運,不能決定命運。應該重新振作起來。高考不是讓學生背水一戰,而是為了今後的生活質量在奮鬥。挑選適合的專業,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充實自己,為今後的就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復讀生的出路已經越來越窄了,想要自己取得理想中的成績,必須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捍衛理想。
【今日話題】你對多地區嚴禁公立高中招收復讀生怎麼看?#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