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經結束,眼下很多學生都已經填報好志願,接下來只需要等待錄取通知書即可。但是,對於另一部分高考失利的學生來說有個麻煩事兒——
聽說要取消復讀了?
眾所周知,近些年全國各地都在陸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高考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其實國家並沒有取消復讀,只不過不讓公立學校招收復讀生。
大部分高考失利的學生都會選擇復讀,在他們衝刺名校、實現理想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給應屆生帶來多少壓力。據統計2020年高考1071萬考生中復讀生過百萬,佔據了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其中,部分復讀生去年的高考成績還很優秀,無可避免地增加了今年的高考難度,讓錄取分數提高了一個檔次,也提高了各省的分數線和學校的分數線。
所以,今年高考後,「是否能復讀」、「是否好復讀」成為眾多家長和學生的關注熱點。現在,就為大家帶來全國各地復讀生參加2021年高考的大致情況和建議,可供參考。
禁止公辦高中招收復讀生
貴州省教育廳發布《關於規範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從2020年秋季學期起,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原則上不超過每班55人,嚴禁公辦與民辦學校混合招生,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
在前段時間,四川省教育廳《關於規範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也有提到要求各地的示範性高中禁止招收復讀生。
以上的兩個省份是在2020年提到關於復讀生政策的情況。其實,在2019年的時候,湖北、雲南等省份,也有過類似的通知,也是要求各地的公辦類學校,嚴禁招收復讀生,嚴禁佔用公共教學資源。
其實,從這些官方的正式回應來看,各省的這些部門都沒有說取消復讀的政策,只是對於復讀的政策更加具體化,也更加規範,所以學生是可以放心,不用害怕沒有機會復讀。
實際上,為了避免家長和應屆畢業生擔憂的這種情況發生,早在2002年2月,教育部就頒發了《關於加強基礎教育辦學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明確指出:
一些地方公辦學校招收高中畢業生復讀的現象有增加的趨勢,使本來已經短缺的高中教育資源更趨緊張,也影響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管理和引導。為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從2003年秋季開學起,各地公辦高中不得佔用學校正常的教育資源舉辦高中畢業生復讀班,也不得招收高中畢業生插班復讀。
但由於地方上缺乏執行力度,這些年來復讀之風不僅沒有剎住,復讀生的規模反而越來越大。這次各地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的通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教育部政策延後了十幾年的執行。
嚴禁招收復讀生≠不能高考
停招復讀生,只是避免往屆生佔用原本屬於應屆高考生的教育資源,並不意味著高考升學的通道完全被堵死了。
非應屆考生依然可以以社會考生的身份參加高考,大家以前經常在新聞上聽說的「XX歲大叔第N次參加高考」的例子,講的就是這種升學通道。
另外,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也不代表往屆生沒有專業老師輔導複習了,大家可以去私立學校或培訓機構,這些地方都有專業的老師能夠輔導大家如何進行高考複習,當然收費對於很多公立高中來說略高。
其實,對於2020年準備復讀的高考生來說,能不能復讀還不是最難的,因為新高考模式的實行,各高校的招生要求也會有變化,往屆生不僅沒有了高考經驗的優勢,反而要花更多時間去適應新模式。
據悉,2021年將只有17個省份繼續實行傳統高考,他們是: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寧夏、新疆、陝西、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即上表2021年的1-3包含省區;對於這些地區的考生來說,每年當地的復讀政策變化不大,從政策上講復讀情況良好。
「新高考」對復讀有什麼影響?
2020年浙江、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實行「3+3」模式的新高考。與此同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將以「3+1+2」模式在2021年首次實施新高考。
也就是說,高考成績由3門統考成績和考生選考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高考統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選科實行「6選3」,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選3科,成績按等級賦分。
據了解,與選科模式相對應,高校在錄取方式上也有較大的變革。目前,北京等多個省市已經公布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其中,高校部分專業設置了必選科目,考生選考科目中須包含這些必選科目方可報考該專業。
根據新高考方案,選考的6個科目設立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和傳統高考相比,等級賦分會導致科目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的分差縮小。在「老高考」中,每一科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差100分。而新高考下,每科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的差距是60分。
無論是高考模式,還是高校招生政策都將有相當大的改動,而對於該年復讀的學生來說,形勢相當嚴峻。
不管你是應屆生還是復讀生,都要吃透並用好等級賦分的規則。傳統靠優勢學科拉高分數的可能性降低了,更重要的是補短板。當然,這對於成績偏後的學生來說,這反而是個機會。
新高考地區能否復讀?
這一屆的復讀生是機遇與風險並存。
機遇是,考生可以自主選擇要報考的科目。如果考生某一門科目嚴重「拖後腿」,就可以通過這個政策避開,選擇一門有把握的科目參考。
但總的來說,復讀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高考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如果選擇復讀,考生本人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因此,家長和考生選擇復讀時,一定要量體裁衣,了解孩子真正的水平後再做決定。
從既往經驗來看,因為高考發揮失常、生病等外在原因沒考好、填報志願失誤的考生,比較容易有好成績。
復讀的這一年應該怎麼過?
1、正確認識自己
復讀生首先應明白自己的優勢與問題所在,然後再為自己的復讀生活做一個計劃,整個學年,依照計劃有條不紊地學習。
你反思了自己今年落榜了的原因嗎?有決心徹底從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都重新調整自己嗎?
不要把復讀當成你逃避的藉口。有很多同學並不是想要復讀,而是想要通過復讀來逃避自己高考失利的事實,想要躲開親戚朋友對自己的各種討論。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復讀,那麼你肯定是會失敗的。
要復讀,首先一定要想明白今年為什麼失敗。是因為自己真的沒有努力?還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再或者是心態不好發揮失常?只有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我們才能去找到解決方法,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你這一年付出的才有意義。
2、你能接受復讀一年成績反而更差的結果嗎?
每一個復讀的同學都覺得自己只要復讀了就一定能「逆襲」,一定能提高分數考上理想的大學。但問題是復讀不一定能讓你的成績提高,有相當一部分的復讀生還沒有去年成績好,主要原因是復讀的學生要面對的心理壓力實在太大了,他們往往會被冠上「高考失利者」的名號。對於心態的不好的孩子來說,無疑是種致命的打擊,家人,同學,朋友也都是壓力的來源,這讓很多同學都會帶著負罪感去學習,生怕自己一次考試考不好就辜負了家人的期待。
因為這些心理壓力的原因,復讀的孩子高考發揮失常的機率也比普通的孩子更高
你要提前考慮清楚,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你是不是能承受的了呢?接下來你是上一個還不如去年的大學,還是再來一年?
3、你能將動力保持下去嗎?
很多同學在復讀之前,都給自己立下了種種目標,想要做出怎樣的奮鬥,但事實是在復讀班開學的前3個月裡,很多學生表現都不錯,學習勁頭很足,時間越往後就會有學生漸漸開始懈怠。
復讀的日子是每天都是機械化的生活,每個來復讀的人最希望的就是自己提高,但進步不是肉眼可見的,它很慢,有時候讓你感覺還不如去年,這就是最折磨人的時候,你不斷的懷疑自己,孤立無援是巨大的心理折磨。
想一想你高三一年吃了多少苦,復讀之後,這樣的日子就又回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學會從後退中尋找重新進步的勇氣,才是我們在復讀中最需要做的事。希望每一位同學在復讀的過程中不要重蹈覆轍,成為全新的自己。高考逆襲的華麗道路正等著你去踏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