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得不會數數了?從《歸園田居·其一》中看陶淵明的隱逸之樂

2020-12-23 樂學語文湃

陶淵明,中國田園詩的開創者,影響了包括王維、孟浩然、範成大在內的一系列著名詩人,後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他的田園詩表達了魏晉名士風範和對簡樸田園生活的熱愛,在中國詩歌史中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歸園田居·其一》作為他辭官歸隱後的第一首詩,對於中國詩歌和他本人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這首詩的第三、四句「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中的「三十年」讓人讀來不禁疑惑:陶淵明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四十一歲了,如果往前倒推三十年的話,他從十一歲時就開始做官了,但是史書上記載,他二十九歲才出仕,這兩者明顯不符。那麼究竟是因為陶淵明是個神童,還是有什麼其他的原因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我們讀這首詩的時候,能夠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詩人躍然於紙上的快樂,那麼他為什麼這麼快樂,他的快樂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發現之樂

本詩開頭六句就娓娓道來自己辭官歸隱的原因,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官場束縛自我的否定,對重返田園解放天性的欣喜,一連六句,情感奔流而出,在結尾一句「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又呼應開頭,強化主題,讓人讀完後餘韻悠長。從表面上看,陶淵明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就熱愛自然,這是一種本性,談不上什麼新發現,但是他偏偏又花這麼多篇幅去描寫這種快樂,實際上,他年輕時對自然本性的認識和辭官後的認識不可同日而語。

東晉的官場極為腐敗,權力階級內部互相傾軋,陶淵明在經歷了宦海浮沉後對自然本性、田園閒適又有了一番新的發現和理解。他的思想,從最初做官時為了「忠君報國」的儒家思想,到後來變成了「順應天意、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這是心靈的蛻變,他得到了自己一直追求的東西,並且發現它確實能讓人心靈安寧,解放本性,這怎麼能不讓人欣喜若狂呢?

二、自由之樂

有了對自我本性、人生定位有了全新的認識之後,一種遏制不住的自由之樂便油然而生,充滿了陶淵明的全部生活空間。

詩人通過「羈鳥」、「池魚」、「塵網」、「樊籠」等意象表達他的自由之樂。我們不難看出,「塵網」、「樊籠」代表束縛人的官場,「羈鳥」、「池魚」代表自己,這兩種意象在主觀感情上是相互對立的,詩人描寫這兩種意象的矛盾和衝突,重現了昔日為官時現實和內心的煎熬,更加能凸顯出逃脫官場後自由的可貴。因為得到了渴望已久的自由,所以內心充滿了對來之不易的自由的歡愉和珍惜。

那麼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了,第三、四句的「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中的「三十年」是一個虛數,是詩人特意誇張的。就像平常大家在玩樂時時光過得飛快,但是在面對痛苦時卻感覺度日如年,他越是誇大為官的時間長度,越是能體現自己陷於官場時的痛苦、發昏和懊悔。然而他現在終於能結束這讓人備受煎熬的官場生涯了,就像逃出塵網的鳥兒,快樂地飛向了自由。

三、清新之樂

這首詩從「開荒南野際」到「虛室有餘閒」都是一派田園風光的描寫,它不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般的壯麗,也不像「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般的明豔,它有的只是鄉村田園的雞鳴犬吠、草屋炊煙,它並不雅致,卻讓陶淵明如數家珍,為什麼?

官場和田園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對於剛剛告別官場的陶淵明來說,田園的一切讓他感到清新。他告別了深感壓抑、厭惡的官場,所以以前昏睡的、遲鈍的感官現在清醒、靈敏了,正如讓他重新獲得了「嬰兒的眼光」,鄉村田園的景象在他眼裡也變得新鮮起來。這就像平常在大城市吃慣了精細食物的人,突然到鄉村吃到了農家樂,肯定是一種全新的感覺。

正是曾經本心遮蔽,此刻人性回歸,所以能在身邊的普通事物中發現美,發現生活的真諦,雖然平淡,但是不淺薄,相反的是,經歷了官場的浮沉後,再次重返自然,多了一份人生的積澱,使人感到醇厚有味。

陶淵明像一朵清淡的菊花,高潔地盛開在秋季,遠離了百花鬥豔,也遠離了世俗紛擾,但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裡,為後世的藝術和品格孕育出無限的生命力。

相關焦點

  • 詩詞朗讀:《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三十年:有人認為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一說,此處是三又十年之意(習慣說法是十又三年),詩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調嫌平,故將十三年改為倒文。羈(ji)鳥:籠中之鳥。戀:一作「眷」。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野:一作「畝」。際:間。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操。方宅:宅地方圓。
  • 《歸園田居》:一首詩了解古代第一隱士陶淵明的歸隱原因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一首詩了解古代第一隱士陶淵明的歸隱原因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提到「晉陶淵明獨愛菊」,而「菊,花之隱逸者也」,由此可以看出陶淵明的隱逸地位在古人心目中都已經根深蒂固,甚至連他喜歡的菊花都成為隱士的代名詞。
  • 陶淵明詩/歸園田居·其一/淺析賞評,作者,潭影(單明錄)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淺析】陶淵明在東晉公元405年,任江西彭澤縣令,只做了不到80天的縣令,便聲稱不願「為五鬥米向鄉裡小兒折腰」憤而掛印回家,感覺到仕途不適合自己,總是身不由己,因為性格正直向善,蔑視汙濁的官場風氣,厭惡那些市儈流氓之徒混跡於社會的做派;從此便結束了自己仕途生活,他追求田園式的生活方式,最後終老田園。
  • 《歸園田居(其一)》課堂實錄
    《歸園田居》,初中我們學過他的詩和文,同學們還有印象嗎?生:「落英繽紛」「芳草鮮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師:(多媒體投影陶淵明《桃花源記》和《飲酒(其五)》的一些句子)所以同學們對陶淵明的詩和文都比較熟悉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歸園田居(其一)》。(多媒體投影《歸園田居(其一)》)同學們自己看一下,這些黃色字體的字會不會讀呢?
  • 新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7課《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知識點總結
    如今可是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裡生活得很悠閒。不過,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閒,而在於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環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但這一呼應與點題,絲毫不覺勉強。
  • 「桃花源」還是「歸園田」,世人要誤讀陶淵明到幾時?
    >《歸園田居》才是。若大而觀之,兩者皆言田園之美,細細品來,《桃花源記》是武陵人誤入桃花深處的遐想,《歸園田居》才是陶淵明親身自躬的感受。荷鋤雖倦把酒歡,歸園田居享清安。(其六)在《歸園田居》六首組詩中,陶淵明款款道來農事之樂,聚親朋、樂農事、訪舊故、歡夜飲,都是個個鮮活靈動的生活畫像。
  • 劉靜:《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梳理
    【劉靜專欄】《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梳理原創作者
  • 《歸園田居(其一)》教案
    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實際十三年)的仕途以後歸隱了,這是為什麼?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歸園田居》尋找答案。自由回答 適當引導 檢查預習二、說——知人論世陶淵明是什麼人?(從思想、性格、朝代、愛好等方面來介紹)並檢查預習情況。學生介紹後教師適當補充:陶淵明29歲(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
  • 劉靜:《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梳理
    【劉靜專欄】《歸園田居》(其一)教學梳理想想:暗夜深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聞得狗吠深巷,此夜必定安眠。聽得雞鳴於桑,定是一夜好夢,無需貪眠。聯想現代的我們,夜,被路燈照的不再漆黑,聽不得狗吠,只有汽車轟鳴路人言語。談不上安眠,晚上睡不下,早上起不來。這又何嘗不是被塵世羈絆呢,所以歸園田居倒是不錯。學生討論,大家各自抒發自己喜歡的句子,並且講出了理由。
  • 【每日教案】《歸園田居(其一)》
    【教學重點】感受陶淵明的「厭惡官場、嚮往田園」的情感態度。同學們,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那麼回憶我們曾經學過的陶淵明詩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同學們積極發言)那麼關於陶淵明我們也已經不陌生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陶淵明的詩歌,感受陶淵明田園詩歌的美麗和他深刻的情感。讓我們走進《歸園田居》這首詩歌。(板書標題)(2)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詩歌的節奏、停頓,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
  • 詩畫和鳴——杜豔、陶淵明聯袂譜寫《歸園田居》
    《歸園田居》,是因陶淵明看透官場的陰暗和自己想去改變這種現象,卻感無能為力後,為了脫離官場的這種汙濁,辭官歸隱,躬耕田園。在返回自然的那種欣悅之情帶給他那種輕鬆之感,以及鄉間村民的那種淳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而感所寫的田園詩章。
  • 陶淵明不懂種田?細讀《歸園田居》,品味農耕詩人的世界
    陶淵明的一生是農耕經驗長期積累,農耕文化浸潤的一生。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詩人,也是對農民生活了如指掌,熟悉農耕生產的行家裡手。陶淵明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多是在鄉村度過的,具有豐富的農耕經驗和深刻的生命詩意體驗。陶淵明入仕很晚,卻出仕很早。陶淵明做官為吏只有十二年。
  • 讀《歸園田居其一》,學會放下,才看得到自由的世界
    歸園田居意境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書法《歸園田居》系列詩,陶淵明一共寫了五首,上面這一首,是其中第一首。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而陶淵明,也在這首《歸園田居》的最後發出了自己內心的感慨,「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 詩詞鑑賞:《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詩詞鑑賞:《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東晉.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 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今天我學習的歸園田居其一,寫於作者辭官的第二年,就是公元406年,這首詩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表作,敘述了詩人歸田園後的愉悅心情,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四、學習朗讀首先,請一位同學將這首詩朗誦一遍。請注意:讀準字音,把握詩歌節奏、停頓,讀出情感。有誰能自告奮勇地讀一讀呢?這首詩中有幾個生字仍需要強調。
  • 【微課93】《歸園田居》(其一)白描手法賞析 任縣中學 陳少娟
    《歸園田居》(其一)白描手法賞析河北省任縣中學  陳少娟教學目標:1. 白描「少得精當,少的富有特點」,猶如戰場上的「輕騎兵」,有以一當十之效。二、本詩中運用白描手法的句子談到白描,不得不提及田園詩的鼻祖陶淵明,他對農村的生活有著極強的感知力和捕捉力。陶潛的田園詩數量多,成就高,語言質樸自然,又極為精練,有人稱其為「白描聖手」。
  • 歸園田居其一翻譯教案匯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歸園田居》其一  二、 作者簡介  陶淵明,又名陶潛,字元亮,東晉田園詩人,潯陽柴桑人後人稱之為「靖節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祖父、父親曾做過太守、縣令一類的官他幼年時,家世衰落,家境貧寒他青年時代曾有建功立業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過幾任小官東晉末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仕途充滿風險,加之政治腐敗
  • 品讀《歸園田居其三》,我們,真的放得下嗎?
    忽然就想起了陶淵明,他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瀟灑的轉身回家,過起了隱士的生活,選擇自己所喜歡,所願意接受的方式生活,一組《歸園田居》,讓我看到了他內心的曠達,而其中的第三首,便是他所選擇的生活的真實寫照。
  • 歸園田居深度解析
    今天,我們聊陶淵明。中國文化燦爛輝煌,大師皓若星辰。為什麼特意講他,因為他特別鮮活,特別有正常人的味道。像你,像我,像苦難中掙扎的眾生。卻從不曾放棄,不曾灰暗下去,頹廢下去,而是轉身精心構建了自己詩意的後半生。讓我們在解讀他人作品中,思索自己的人生。
  • 讀「歸園田居」
    讀陶淵明《歸園田居》深為那優美的詩句所打動:「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歸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堂有餘閒。